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母亲是一座军营,这座军营只有一名战士——她的儿子。
让人心痛的是,战士常常把母亲当作训练的“靶子”,打得她鼻青脸肿。
儿子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打懂事起,儿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守疆护土、保家卫国的热血军人。1968年冬天,他终于如愿入伍。
然而,1974年春天,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他不幸脑部意外受伤,得了乙型脑膜炎,经抢救,虽说保住了性命,但从此行为失控,成为“躁狂型精神病”患者。
按规定,他可以留在部队医院免费进行疗养,也可回到地方由民政部门赡养。但母亲不想麻烦国家,只想要儿子回到自己身边。她就是鄂西大山深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的罗长姐,儿子名叫祁才政。
她相信母爱是最好的药,在她的悉心调理下,儿子总有恢复的一天。
医生告诉她,祁才政的脑子一片空白,但军营生活会时常出现在他的记忆里。只有听到相应的军号声才能起床、睡觉,母亲便买来有起床号、熄灯号的光盘,在早上六点和晚上十点定时播放。
“老亲白发五更心”,每天天还没亮,母亲便轻轻来到儿子房间隔壁的一面木板墙边蹲下,透过木板中间的缝隙看儿子,要是儿子仍在睡觉,便会安心地舒一口气,用竹竿小心地将满地脏东西钩出来,再去为儿子准备早饭。
起床号响起,母亲来到儿子的房间,为他擦身、换衣服。与儿子的近距离接触也是儿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冷不防,儿子便会来上一拳。他是在“训练”,军人出手讲究“稳、准、狠”,往往一拳打过来,母亲的身上不是青就是紫。
往往只要母亲靠近,他就会出手。一次,正是半夜,他屙在了床上,臭气熏天,母亲赶紧过来为他清理。他照准母亲的脸来了一拳,不偏不倚打在她的右眼上,眼珠頓时突出来,剧痛的母亲倒在了地上。他还要打,母亲大声说:“你怎么还打?我是你娘,是你亲娘!”他这才安静下来,但母亲的右眼从此失明了。
起床后,饿急了的他嗷嗷叫着要吃饭,可吃得好好的,他突然把碗扔到了地上;母亲再给他添上一碗,他再扔。一次,母亲偶然把饭菜装在一只搪瓷碗中,他脸上才有了笑容。母亲一下子明白了,儿子在部队吃饭用的都是搪瓷碗。
儿子爱吃大米饭,这也是部队留给他的“习惯”。可山沟里的土家人祖祖辈辈以高粱、玉米为食,不种稻谷。为攒钱买米,她年年都将全家的口粮卖掉一半。口粮不够了,她则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做食粮,勉强填饱肚子。
日子一天天在起床号、熄灯号中过去。有一天,母亲听到一阵“嗒嗒嗒”的声音,一看,这声音是从儿子口中传出的,有当过兵的人说,那是出操号。
那年,她用政府发的抚恤金,以及自己另外筹的一部分钱,盖了一座比过去宽敞明亮许多的吊脚楼,是的,她要为儿子建一个“训练场”。她让木工师傅围着吊脚楼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形成了一个环形跑道。从此,儿子几乎每天都在这个跑道上挥汗“训练”。
母亲说,儿子是一名军人,要活得干净整洁有尊严。她买了一把剪子和一把剃刀,学会了理发。儿子头发长了,她会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找本彩色绘图的娃娃书,用鲜艳的画页分散儿子的注意力,然后隔着栏杆慢慢地靠近他,小心翼翼地给他理发。但即使这样也极艰难,情况好的时候,理完一次也得三四天,最长的一次足足理了七天。
母爱是堤坝,即使河水凶猛地冲刷,让它伤痕累累,它也要无怨无悔地护着那河水。那天,医生对她说,你常常被儿子打,他的头发这样难理,可以给他吃一些镇静药物。母亲决定试一次,没想到儿子吃了药后竟昏睡了两天两夜,这让母亲心痛万分,哭着说道:“我宁肯被他打,也不给他吃镇静药了。”
母亲这一守护就是三十五年。曾有医生预言,祁才政活不过四十岁,而今年六十二岁的他身子骨依然硬朗。母亲也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一头青丝变成银发。
“以前他打我,我还能跑掉。现在眼睛看不清,腿脚不灵便,他要追着打,我就躺在地上装死。等他走远了,我再爬起来。”老人说这话时,就像淡然地说着戏剧或电影台词。
后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排练的纪实舞台剧《罗长姐》,先后在武汉、宜昌等地公演,以罗长姐为原型的电影也随之上映,这份母爱让天地为之动容。
罗长姐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她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更让人欣慰的是,前些时候,失智已三十五年的祁才政终于喊出了一声“妈妈”,那声音仍在大山中回响……
一位母亲就是一座军营。母爱永存,母爱的军营也会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新月摘自《语文阅读》
让人心痛的是,战士常常把母亲当作训练的“靶子”,打得她鼻青脸肿。
儿子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打懂事起,儿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守疆护土、保家卫国的热血军人。1968年冬天,他终于如愿入伍。
然而,1974年春天,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他不幸脑部意外受伤,得了乙型脑膜炎,经抢救,虽说保住了性命,但从此行为失控,成为“躁狂型精神病”患者。
按规定,他可以留在部队医院免费进行疗养,也可回到地方由民政部门赡养。但母亲不想麻烦国家,只想要儿子回到自己身边。她就是鄂西大山深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的罗长姐,儿子名叫祁才政。
她相信母爱是最好的药,在她的悉心调理下,儿子总有恢复的一天。
医生告诉她,祁才政的脑子一片空白,但军营生活会时常出现在他的记忆里。只有听到相应的军号声才能起床、睡觉,母亲便买来有起床号、熄灯号的光盘,在早上六点和晚上十点定时播放。
“老亲白发五更心”,每天天还没亮,母亲便轻轻来到儿子房间隔壁的一面木板墙边蹲下,透过木板中间的缝隙看儿子,要是儿子仍在睡觉,便会安心地舒一口气,用竹竿小心地将满地脏东西钩出来,再去为儿子准备早饭。
起床号响起,母亲来到儿子的房间,为他擦身、换衣服。与儿子的近距离接触也是儿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冷不防,儿子便会来上一拳。他是在“训练”,军人出手讲究“稳、准、狠”,往往一拳打过来,母亲的身上不是青就是紫。
往往只要母亲靠近,他就会出手。一次,正是半夜,他屙在了床上,臭气熏天,母亲赶紧过来为他清理。他照准母亲的脸来了一拳,不偏不倚打在她的右眼上,眼珠頓时突出来,剧痛的母亲倒在了地上。他还要打,母亲大声说:“你怎么还打?我是你娘,是你亲娘!”他这才安静下来,但母亲的右眼从此失明了。
起床后,饿急了的他嗷嗷叫着要吃饭,可吃得好好的,他突然把碗扔到了地上;母亲再给他添上一碗,他再扔。一次,母亲偶然把饭菜装在一只搪瓷碗中,他脸上才有了笑容。母亲一下子明白了,儿子在部队吃饭用的都是搪瓷碗。
儿子爱吃大米饭,这也是部队留给他的“习惯”。可山沟里的土家人祖祖辈辈以高粱、玉米为食,不种稻谷。为攒钱买米,她年年都将全家的口粮卖掉一半。口粮不够了,她则领着其他孩子拔野菜、挖葛根做食粮,勉强填饱肚子。
日子一天天在起床号、熄灯号中过去。有一天,母亲听到一阵“嗒嗒嗒”的声音,一看,这声音是从儿子口中传出的,有当过兵的人说,那是出操号。
那年,她用政府发的抚恤金,以及自己另外筹的一部分钱,盖了一座比过去宽敞明亮许多的吊脚楼,是的,她要为儿子建一个“训练场”。她让木工师傅围着吊脚楼建起一米多高的木栅栏,形成了一个环形跑道。从此,儿子几乎每天都在这个跑道上挥汗“训练”。
母亲说,儿子是一名军人,要活得干净整洁有尊严。她买了一把剪子和一把剃刀,学会了理发。儿子头发长了,她会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找本彩色绘图的娃娃书,用鲜艳的画页分散儿子的注意力,然后隔着栏杆慢慢地靠近他,小心翼翼地给他理发。但即使这样也极艰难,情况好的时候,理完一次也得三四天,最长的一次足足理了七天。
母爱是堤坝,即使河水凶猛地冲刷,让它伤痕累累,它也要无怨无悔地护着那河水。那天,医生对她说,你常常被儿子打,他的头发这样难理,可以给他吃一些镇静药物。母亲决定试一次,没想到儿子吃了药后竟昏睡了两天两夜,这让母亲心痛万分,哭着说道:“我宁肯被他打,也不给他吃镇静药了。”
母亲这一守护就是三十五年。曾有医生预言,祁才政活不过四十岁,而今年六十二岁的他身子骨依然硬朗。母亲也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一头青丝变成银发。
“以前他打我,我还能跑掉。现在眼睛看不清,腿脚不灵便,他要追着打,我就躺在地上装死。等他走远了,我再爬起来。”老人说这话时,就像淡然地说着戏剧或电影台词。
后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排练的纪实舞台剧《罗长姐》,先后在武汉、宜昌等地公演,以罗长姐为原型的电影也随之上映,这份母爱让天地为之动容。
罗长姐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她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更让人欣慰的是,前些时候,失智已三十五年的祁才政终于喊出了一声“妈妈”,那声音仍在大山中回响……
一位母亲就是一座军营。母爱永存,母爱的军营也会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新月摘自《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