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向往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乡村景观规划特征入手,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1、前言
关于田园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模式就是指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对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独有的美丽与活力进行充分挖掘,是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2、田园综合体及其特征
2.1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规划出来的新型农业园区,集合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田园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服务业、加工业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7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力支持有条件进行乡村开发、建设的乡镇地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的载体,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规划中来,让农民受益,旨在建设更多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农业创意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2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对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第一,田园综合体的周边环境一定要有天然丰富的山水资源。某县设施观光园向西北30 km处有国家3A级生态旅游经济区、国家森林公园,整个景区内部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气质量达到了一级水平,而且还有野生动物70多种、野生药材1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等,园区和周边环节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第二,田园综合体的占地面积应该达到667 km2以上,同时要对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建设项目与功能进行平衡分配,为农业二、三产业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村庄面积尽量不能超过10%,农林用地要达到70%以上为好。第三,整个区域面积达到667 km2以上,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不仅适合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而且还适合构建其他农事体验项目。田园综合体是以空间环境为基础,构建整体农田景观,体现其独特性,将自然生态环境与环境开发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开发形式。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重视空间环境。
(2)以休闲文化为主题
田园综合体区域内部蕴含了地区独有的乡村民俗文化,在欣赏山水之美、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需要满足旅客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田园综合体需要构建一些符合城市口味的娱乐项目、基础设置,让广大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还能亲自体验农事活动,例如:游客可以亲自种植蔬菜,享受耕作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口碑,充分展现田园综合体富有的度假功能。
3、“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3.1生态手法
在对景观进行规划之前,要把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山水资源纳入到景观规划中,并且根据地域特色对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进行恢复,还要控制具有破坏性的规划建设,以及对自然山水自然进行保护。其次要与景观的空间形态相结合,从自然要素进行考虑,对连续性、系统性的生态系统进行打造,做好自然环境开发程度、对良好的生态格局进行塑造。要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将其作为开发空间的基础,使得自然岸线、山头、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成为永久性的开发空间。
3.2景观手法
首先,为了创造极富变化和戏剧性的景观序列空间,生态山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设计需要“引山借水”的景观序列组织,采用多元化的空间构图形式。其次,在塑造“依山亲水”的城市轮廓形态上,主要包括两种,即天际轮廓线和岸线轮廓线,其中前者注重山林轮廓在景观轮廓线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般天际轮廓线外,借助地形的起伏,能够形成多层次、多轮廓的天际线。另外,将山体制高点作为景观布局的标志,将山体融入轮廓线中,利用山体的楔入塑造“生态景观”的意味,建立“显山露水”的视觉对应系统,充分考虑每个重要视点周围开阔的空间,形成互为观赏的对景关系。
3.3文化手法与功能手法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规划手法、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等手段,利用现有山水资源条件及历史文化特征,能够创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景观环境。在景观生态功能、分區、交通组织及经济发展形式等方面,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简单的重视增长数量向追求质量的提高。
4、“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以某县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园为例,本次规划占地面积21.73 km2,规划布局为“一心三区”:办公管理服务中心、休闲观光体验区、设施蔬菜示范区、优质果品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园区内各项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园区的建成将达到县域一流,对全县设施观光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4.1要与现代农业的产业规划相结合
乡村景观规划也应该与现代农业规划充分结合,设置农事体验园,将现代化农业复合经营的概念融入到乡村规划中。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让广大城市居民能够在园区内种植蔬菜、收菜摘果,亲身体会种植的乐趣,享受收获的喜悦。根据园区发展实际情况,与现代农业分产业规划相结合,以生产景观为基础,能够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景观视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要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景观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充分体现乡村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乡村特色来规划,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村庄中已经存在的水体(池塘)、山坡、植被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完善服务的同时而不影响原有的灌溉循环系统。为了与周边环境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布置园林式风格,构建一个能够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核心区域。
4.3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在设计前期需要收集当地农民的意见,在初步规划方案出来之后有必要召开座谈会,将规划的内容给当地农民清晰讲解,多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当地农民利益为主,尽可能让当地农民参与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乡村景观更加人性化,才能更好促进乡村景观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做好景观设计则能更好的发挥田园综合体独有的优势。同时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回归乡村的需求,让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6):136-137.
[2]袁兆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9):279.
[3]杨礼宪.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3):27-28.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1、前言
关于田园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模式就是指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对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独有的美丽与活力进行充分挖掘,是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2、田园综合体及其特征
2.1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规划出来的新型农业园区,集合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田园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服务业、加工业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7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力支持有条件进行乡村开发、建设的乡镇地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的载体,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规划中来,让农民受益,旨在建设更多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农业创意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2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
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对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第一,田园综合体的周边环境一定要有天然丰富的山水资源。某县设施观光园向西北30 km处有国家3A级生态旅游经济区、国家森林公园,整个景区内部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气质量达到了一级水平,而且还有野生动物70多种、野生药材1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等,园区和周边环节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第二,田园综合体的占地面积应该达到667 km2以上,同时要对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建设项目与功能进行平衡分配,为农业二、三产业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村庄面积尽量不能超过10%,农林用地要达到70%以上为好。第三,整个区域面积达到667 km2以上,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不仅适合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而且还适合构建其他农事体验项目。田园综合体是以空间环境为基础,构建整体农田景观,体现其独特性,将自然生态环境与环境开发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开发形式。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重视空间环境。
(2)以休闲文化为主题
田园综合体区域内部蕴含了地区独有的乡村民俗文化,在欣赏山水之美、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需要满足旅客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田园综合体需要构建一些符合城市口味的娱乐项目、基础设置,让广大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还能亲自体验农事活动,例如:游客可以亲自种植蔬菜,享受耕作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口碑,充分展现田园综合体富有的度假功能。
3、“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3.1生态手法
在对景观进行规划之前,要把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山水资源纳入到景观规划中,并且根据地域特色对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进行恢复,还要控制具有破坏性的规划建设,以及对自然山水自然进行保护。其次要与景观的空间形态相结合,从自然要素进行考虑,对连续性、系统性的生态系统进行打造,做好自然环境开发程度、对良好的生态格局进行塑造。要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将其作为开发空间的基础,使得自然岸线、山头、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成为永久性的开发空间。
3.2景观手法
首先,为了创造极富变化和戏剧性的景观序列空间,生态山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设计需要“引山借水”的景观序列组织,采用多元化的空间构图形式。其次,在塑造“依山亲水”的城市轮廓形态上,主要包括两种,即天际轮廓线和岸线轮廓线,其中前者注重山林轮廓在景观轮廓线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般天际轮廓线外,借助地形的起伏,能够形成多层次、多轮廓的天际线。另外,将山体制高点作为景观布局的标志,将山体融入轮廓线中,利用山体的楔入塑造“生态景观”的意味,建立“显山露水”的视觉对应系统,充分考虑每个重要视点周围开阔的空间,形成互为观赏的对景关系。
3.3文化手法与功能手法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规划手法、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等手段,利用现有山水资源条件及历史文化特征,能够创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景观环境。在景观生态功能、分區、交通组织及经济发展形式等方面,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简单的重视增长数量向追求质量的提高。
4、“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以某县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园为例,本次规划占地面积21.73 km2,规划布局为“一心三区”:办公管理服务中心、休闲观光体验区、设施蔬菜示范区、优质果品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园区内各项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园区的建成将达到县域一流,对全县设施观光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4.1要与现代农业的产业规划相结合
乡村景观规划也应该与现代农业规划充分结合,设置农事体验园,将现代化农业复合经营的概念融入到乡村规划中。主要是针对城市居民,让广大城市居民能够在园区内种植蔬菜、收菜摘果,亲身体会种植的乐趣,享受收获的喜悦。根据园区发展实际情况,与现代农业分产业规划相结合,以生产景观为基础,能够增加农村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景观视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要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景观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充分体现乡村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乡村特色来规划,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村庄中已经存在的水体(池塘)、山坡、植被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完善服务的同时而不影响原有的灌溉循环系统。为了与周边环境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布置园林式风格,构建一个能够供游人休闲娱乐的核心区域。
4.3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在设计前期需要收集当地农民的意见,在初步规划方案出来之后有必要召开座谈会,将规划的内容给当地农民清晰讲解,多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当地农民利益为主,尽可能让当地农民参与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乡村景观更加人性化,才能更好促进乡村景观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做好景观设计则能更好的发挥田园综合体独有的优势。同时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回归乡村的需求,让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6):136-137.
[2]袁兆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9):279.
[3]杨礼宪.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