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广播电视记者素质的途径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的素质如何,不仅决定着他所从事的新闻工作的成效,而且决定着他的职业前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机制的驱动下,不断提高记者自身的素质,已是广大记者的迫切要求。记者良好素质的形成除了先天的因素,更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所谓素质,可以概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周刊》是在伪满洲国建立后,《盛京时报》专门开辟的以儿童为受众群的一个副刊,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探讨其对儿童的宣传导向和策略,揭示日本侵略者利用报刊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现代的文艺发展史可说是一部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嬗变更迭的历史。14至16世纪,人文主义文艺思潮在“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意大利发轫,迅速波及西
鲁迅与王国维同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其美学思想的差异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裴毅然的文章对此提出了个人的看法,现予发表,以期引起争鸣。自1946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鲁
【摘 要】当下,“中国梦”正成为社会与媒体的关键热词。大众传媒关于“中国梦”的积极建构,影响着受众对其认知、认同与践行。本文旨在通过内容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刍议“中国梦”的大众传媒建构现状,并透过“认同理论”的视角,提出建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梦” 大众传媒 建构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  当今社会,受众越来越依赖媒体获取信息。然而,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
【摘 要】概括王韬的一生,总体来说,可用四个关键词:“编译书籍”、“创办报刊”、“游历海外”、“教育兴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深入使跨文化传播的主线渐渐明晰。尽管从新的角度透视王韬的一生已成趋势,但零散的材料间缺乏有效联动影响了研究向纵深推进。本文侧重分析王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王韬 跨文化传播  一、“王韬研究”分期概述  在传统向现代演进的时代,王韬
什么叫播音?颐名思义,就是语言声音广泛传播出去。有人说,这是播音员的基本任务,播音是电台、电视台在各类节目中面向观众、听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也有人说,一切有
八十年代中期始,文学、戏剧、电影相继失去轰动效应,而电视却乘机走向千家万户,表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和繁荣景象。究竟是电视的发展抑制了文学、戏剧和电影的繁荣,还是文学、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解构,将其功能性中最突出的舆论监督(即环境监视)功能、社会模式维持功能、社会成员社会化功能以及社会安全阀功能进行了探讨
【摘 要】新闻立足于事实,来源于生活。新闻媒体向受众传递信息、资讯、知识、态度,同时也给予受众美的享受。本文以伦敦奥运会为大背景,探讨我国媒体在本次奥运会报道中呈现出的中国运动员的形象美,试图从新闻美学角度挖掘塑造新闻作品中人物形象美的方法、意义。  【关键词】伦敦奥运会 运动员形象 形象美  新闻作品的形象美源自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而新闻作品中的形象源自于社会生活。新闻追求真实、迅速、及时、客观
一夕之间,看似平常,将有年度交替和时代跨越。2020年来了,21世纪20年代也来了。从明天开始,在“20后”瞭亮的啼哭声中,“90后”陆续步入而立之年,“60后”逐渐开始享受退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