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有料”春联

来源 :农家参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ubaiji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贴春联,在我生长的盐城东台乡村,要算是春节前最有仪式感的一道程序了。
  有钱没钱,人们都把门前、屋里、猪圈、羊圈乃至树上贴得红彤彤的,图个吉利、喜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日”,是否有“彤彤日”的意思。
  假如你到乡下来,看一遍农家春联,往往会有一种错觉,像是在观摩一场“年度语文盛典”。
  现在,春联在超市里、地摊上有的卖,商家或公益机构都有的送。但以前,绝大多数人家都是人工书写。村民小组里做老师的,当仁不让成为“春联书法家”。
  忘了何年何月,我也被推到这个神圣的位置:路南路北,河东河西的人家,春联书写都给我“承包”下来。有时一站两天,从早到晚,手腕酸疼,双脚胀痛。年少的我,裁纸、折痕,磨墨、润笔……已经有板有眼,不过,当时的毛笔字,可能只能“将就”看看,无法“讲究”。从可以抓笔的五六年级小学生,我一直写到大学毕业。正式工作后,春节前几天难得在家待着,邻居们也渐渐习惯去街上买春联了。
  写春联,费体力,也费脑力。大门、主房门、厨房门、橱柜门、猪圈门、羊圈门……位置不同,内容各异,尺寸有别,主人往往还有一些个性化诉求,所以,每家每戶都要量身定做,不能简单复制。
  再苦,再累,再烦,父亲都支持我写下去。用几支毛笔,去几瓶墨汁,哪怕倒贴给人家几张红纸,又怎样?你练了一手字,那多划得来。事实上,写或不写,由不得我做主,父亲很强势。不过,我也十分乐意给邻居们“献献丑”,“不丑,不丑”的极简评价,一度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离乡30年,每天和文字、图片、视频打交道,早年写对联时的纠结,贴春联时的忙乱,读春联时的兴奋,已渐渐淡变成烟,模糊不清。但父亲当年搜罗、整理乃至原创的几副春联,倒是时不时闪现在我的大脑屏幕上,似乎被谁设置成了一幅幅屏保画面,挥之不去。
  当时,每到年底,新日历簿、报纸杂志上都印有“新春联”,供读者选用。父亲没读过几天书,不识多少字,而他似乎更喜欢旧体的版本。好多老式春联,他都可以脱口而出: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去年才写,今年又写,年年都写,审美疲劳了,不安分的父亲某一年突发奇想,想“创新”一下,令我将一句乡村俗语工工整整写到红纸上:没钱打肉吃,睡觉养精神——苏中、苏北地区,买肉一般叫“打肉”,如同买酱油说成“打酱油”。
  这个也是春联?认得几个字的人,在我家门前都愣住了,然后再读一遍,又都读出很大的笑声。那个春节,父亲不停地给上门拜年的邻居、亲友解释,每次他都带着得意的笑容。至今,我都没有真正弄明白,他是苦中作乐,还是玩世不恭?确实,那年那月,生活不容易。假如不是曾经有过这么一副春联,今天回忆起来可能还不会这么具象,这么刻骨铭心。
  父亲自制的春联,未必原创,但来自民间,源于生活,在村里、乡里乃至县里,也算独树一帜。有趣,或许谈不上;有料,那是肯定的。
  子女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女不如我留钱做什么——那年,我考到省城南京的高校。父亲感觉自己的家庭教育初见成效,开始到处推介、分享他认同的教育理念。他选定的这副春联,其实也是为家里没有太多的积蓄铺垫。大一暑假结束,父亲答应给我三四百元钱零用。返校前一天,他突然告诉我,家里没钱,要到县城打工的大姐那儿去看看,请她想想办法。父亲早上骑车出去,下午借回来300元。我不假思索地带回学校,而母亲满腹心思,从此每天在家唉声叹气:人家有钱上不了学,我家有学上没得钱。父亲最后不得不道出真相,所谓“借钱”,只是噱头,是怕我在学校花钱大手大脚。妹妹在一边偷听到内情,也没法透露给我,当时没电话没手机,只有书信。直到好多年之后,我才获知真实的情况。其实,一学期300多元,能怎么乱花呢?
  柜中鱼肉儿女带,老远闻到一阵香——20世纪80年代末,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单位还流行发放年货,带鱼、牛肉、羊腿都发过,我全部带回老家,给父母姐妹分享。当时,父亲喜欢喝点小酒。一次,我特意从邻近的庆丰村经销店买回来一扎“分金亭”,好像两三元一瓶,低档次的白酒。父亲很开心,逢人就显摆,据说,有次他一人一顿喝下去半瓶。我怕他失控,喝出问题,此后不敢再一扎一扎地买了,当然也没机会再买了。而父亲在那年的春节,有感而发,亲手书写这么一副对联,贴在家中柜(家乡话,即“中堂柜”)两边。他是赏识教育,自我炫耀,还是兼而有之?我没好当面跟他求证,不过,倒是给我们几个子女正向的激励和提醒:行孝要及时,赶早莫赶晚。
  不要儿孙孝敬我,只要我孙像我儿——等我也成为父亲之后,回老家的次数渐渐少了,父母心里难免有失落。儿子刚出生的那几年,每到农历年底,我们都准时去医院急诊室“报到”,小子不是咳嗽,就是发烧。而我乡下的父亲,似乎早有预料,我儿子出生那天,听到我报喜的电话,人家祝福他升级为“奎爹”,他却有些“幸灾乐祸”:哈哈,替我报仇的人,来了——谁报仇?报谁的仇?报什么仇?你品品,细品品。那年他自己手书的春联,其实就是在有意敲打我。彼时,我不动声色无动于衷,如今,感同身受感慨万千。或许是因为我也到了做爷爷的年纪,我也在等待那个“替我报仇的人”。
  父亲给了我最早的社会启蒙。父亲那些不像春联的春联,土生,土长,土味,也是最接地气的价值观教育,它传递的是一种化苦为乐、知足常乐以及自娱自乐的“乐观”态度。而我,最初接触那些春联时,是抵触的,甚至是鄙夷不屑的。可蓦然回首发现,那些文字,犹如种子,如今悄然生长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力量。
  种子,有的在地里,有的在夹缝,有的在太空……有的在纸上。
其他文献
“一张红纸二斤盐,买张毛主席像过个年.”这是我记忆里的歌诀,也是那个时代过年的写真.年画是年的主要内涵,其重要性超过了美味的吃喝,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如此.20
期刊
勐海县是普洱茶原产地区,普洱茶生产历史悠久,也是全国重点的产茶县.茶叶是勐海县的主导农业产业,也是勐海县产业化水平最高、稳定性较好的惠民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