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改的主题。《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和理念中提出“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中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的学生培养目标,即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要实现上述同标,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必须准确把握好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调查研究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基本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探究式政治教学。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以相应地进行政治教学:1 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合理性的综合训练,加强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政治课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政治综合探究教学的火车头,带动学习氛围,引领其他同学加入到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2 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是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对象,种植学习的欲望,注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适当的应用,与同学的合作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3 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政治教学标准,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需要花大力气抓基础知识教育,着重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中受到启发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第一阶段(摸底分类阶段)使教学达到以下目标:第一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第二类学生与同学的合作中解决问题;第三类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开拓创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
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政治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中要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察比较法、问题教学法、浓缩强化记忆法、暗示教学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组织学生大胆实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吐旧纳新,更新观念,把教材中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社会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国内外重点、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学习中形成“三勤”,即在“思考”中“求学”,脑勤;在“求学”中“多问”,口勤;在“多问”中“记要点”,便于以后的复习,手勤。使学生在“三勤”过程中解决疑问,在解决疑问过程中学会运用,在运用过程中明白高中政治课讲的不单纯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一门与社会息息相关、与自己密不可分的课程。总而言之,第二阶段(注入提高阶段)教学达到以下目标: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实现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求的目标。
三、综合探究教学内容,把握取向,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促进终身发展
动力产生于愿望,愿望产生于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产生于思想,思想产生于教育导向,教育导向产生于上层建筑中主宰地位的阶级利益即政体,有了政体就有了政治,可以说政治是社会个体(即人)的动力源泉。高中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阶段,需要很强的动力,更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围绕高中政治教学大纲的内容,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觉悟,使知识教育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等。概括说来,第三阶段(升华发展阶段)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使每个学生心中充满希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按照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教师应将摸底分类,注入提高,升华发展三个阶段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达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一、调查研究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基本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探究式政治教学。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以相应地进行政治教学:1 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合理性的综合训练,加强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政治课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政治综合探究教学的火车头,带动学习氛围,引领其他同学加入到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2 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是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对象,种植学习的欲望,注入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适当的应用,与同学的合作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3 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政治教学标准,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需要花大力气抓基础知识教育,着重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中受到启发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第一阶段(摸底分类阶段)使教学达到以下目标:第一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第二类学生与同学的合作中解决问题;第三类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开拓创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
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是政治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政治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中要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察比较法、问题教学法、浓缩强化记忆法、暗示教学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组织学生大胆实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吐旧纳新,更新观念,把教材中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社会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国内外重点、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相关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学习中形成“三勤”,即在“思考”中“求学”,脑勤;在“求学”中“多问”,口勤;在“多问”中“记要点”,便于以后的复习,手勤。使学生在“三勤”过程中解决疑问,在解决疑问过程中学会运用,在运用过程中明白高中政治课讲的不单纯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一门与社会息息相关、与自己密不可分的课程。总而言之,第二阶段(注入提高阶段)教学达到以下目标: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实现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求的目标。
三、综合探究教学内容,把握取向,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促进终身发展
动力产生于愿望,愿望产生于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产生于思想,思想产生于教育导向,教育导向产生于上层建筑中主宰地位的阶级利益即政体,有了政体就有了政治,可以说政治是社会个体(即人)的动力源泉。高中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阶段,需要很强的动力,更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围绕高中政治教学大纲的内容,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觉悟,使知识教育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等。概括说来,第三阶段(升华发展阶段)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使每个学生心中充满希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按照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综合探究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教师应将摸底分类,注入提高,升华发展三个阶段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达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