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量的概念这一节在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里面非常重要,对这个概念的透彻理解关系到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解和学习。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用2种方法交换2个变量的值这个让学生切实掌握变量的概念。
【关键词】说课 ;变量的概念 ;交换变量的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219-01
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C语言程序设计变量的概念,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谭浩强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本节课是第二章的第二節:变量的概念。变量的概念这一节在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里面非常重要。经验表明,之所以很多同学反映说C语言难学或学不懂,都是因为变量整个概念没有理解透彻。针对学生由于是第一次初步接触计算机语言的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采用协作教与学、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效果评价等方式。同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讲与练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轻松活泼、饶有兴趣,目的是便于老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突出知识的自我拓宽能力、知识的检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和发挥学员的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此教材内容上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形式上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的个性: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编程技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创造“情景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练中学,学中练,边学边练,调动他们学习的个性和创造性;③语言生动活泼,课件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编程兴趣。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切实透彻地掌握变量的概念;
(2)能用变量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反过来加深对变量概念的理解;
2.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创新能力。
2.3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意识;
(3)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通过学习变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变量的概念。
用变量的概念交换2个变量的值。
实现掌握重点难点的步骤:确定目标→激发兴趣→演示操作→任务驱动→指导探索→作品点评→总结评价→反馈矫正
4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的模式展开:
(1)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根据“观察――分析――交流――应用”的步骤,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与思维升华的过程,感受自我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5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效的学习策略。
(2)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有很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6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比如小学的时候做应用题要先设未知数等,使学生对本节课新授内容在知识上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讲述变量的概念: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它是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单元。
(3)加深理解:①它的本质可以看作一个容器,里面放的东西是可以变的。②它是写入性破坏的,即如果放入一个新的东西,原来的东西
讲述过程力求形象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师通过图形直观演示的方法,主要依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因为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比确定研究目标)
(4)任务驱动,同时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
(1)要求学生作这样一个例题:定义2个变量,从键盘上给这个变量赋值,然后交换这2个变量的值。
(2)要求学生自由创建一个具有一定创意的求解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学生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遇到学生操作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办法,或者直接加以辅导解决。通过巡视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编写程序的进度和差别,为教师后面的点评提供针对性。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基本上可以写出一段程序。
(4)作品点评及讲解:教师根据学生上机实践时巡视所掌握的情况,精心组织点评三到四名学生自由根据要求编写的程序。首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编写程序的创意以及自己具体进行怎样的操作,然后也让其他同学对该程序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优点或改进建议等。找出占大多数典型的错误解法:
#include
main()
{ int a,b;
scanf(“%d,%d”,&a,&b);
a=b;
printf(“%d,%d”,a,b);
}
让学生演示这段程序,让学生看出其中的错误,并询问学生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体现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作品的创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学生还是不懂,可以提示:如果一瓶油和一瓶水(前面说过变量的本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容器。说到这里一般的学生都会明白。这时很多学生已经能写出正确的写法:
#include
main()
{ int a,b,t;
scanf(“%d,%d”,&a,&b);
{
t=a
a=b;
b=t;
printf(“%d,%d”,a,b);
}
(5)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提问:如果不设中间变量怎么做?一步步进行提示。然后写出程序进行讲解,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a,b,t;
scanf(“%d,%d”,&a,&b);
{
a=a+b;
b=a-b;
a=a-b;
printf(“%d,%d”,a,b);
}
再一次强调变量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一个容器,这里比做把a和b都放进a里,抽出b就得到a赋给b,但是此时的b里的内容已经变了,变成原来a的内容,抽出a的内容,那就得到b,b赋给a,就实现了交换。
到此,大部分学生已经从真正的意义上理解了变量的概念。
(6)学生程序的保存:?要求学生将已编写好的程序保存到指定的位置,以便课下继续交流和改善,并将部分学生好的程序保存到教师机上,以充实本学科教学素材库。(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积累)。
(7)小结:教师适时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表扬同学们在本节课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分析和积极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
(8)评价: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逐步提问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来思考回答,完成练习。教师适时地加以讲解示范,并通过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9)课后作业: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变量的类型”的内容。
7 反思总结
本次说课虽然在知识上比较简单,却运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充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讲解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教学中心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语言程序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左利利. 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
[3]任宝贵, 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
【关键词】说课 ;变量的概念 ;交换变量的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219-01
1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C语言程序设计变量的概念,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谭浩强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本节课是第二章的第二節:变量的概念。变量的概念这一节在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里面非常重要。经验表明,之所以很多同学反映说C语言难学或学不懂,都是因为变量整个概念没有理解透彻。针对学生由于是第一次初步接触计算机语言的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采用协作教与学、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效果评价等方式。同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讲与练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轻松活泼、饶有兴趣,目的是便于老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突出知识的自我拓宽能力、知识的检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和发挥学员的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此教材内容上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形式上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具有鲜明的个性: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编程技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创造“情景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练中学,学中练,边学边练,调动他们学习的个性和创造性;③语言生动活泼,课件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编程兴趣。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切实透彻地掌握变量的概念;
(2)能用变量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反过来加深对变量概念的理解;
2.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创新能力。
2.3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意识;
(3)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通过学习变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变量的概念。
用变量的概念交换2个变量的值。
实现掌握重点难点的步骤:确定目标→激发兴趣→演示操作→任务驱动→指导探索→作品点评→总结评价→反馈矫正
4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的模式展开:
(1)通过具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根据“观察――分析――交流――应用”的步骤,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与思维升华的过程,感受自我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5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效的学习策略。
(2)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有很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6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比如小学的时候做应用题要先设未知数等,使学生对本节课新授内容在知识上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讲述变量的概念: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它是内存中的一个存储单元。
(3)加深理解:①它的本质可以看作一个容器,里面放的东西是可以变的。②它是写入性破坏的,即如果放入一个新的东西,原来的东西
讲述过程力求形象生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师通过图形直观演示的方法,主要依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因为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比确定研究目标)
(4)任务驱动,同时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
(1)要求学生作这样一个例题:定义2个变量,从键盘上给这个变量赋值,然后交换这2个变量的值。
(2)要求学生自由创建一个具有一定创意的求解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学生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遇到学生操作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办法,或者直接加以辅导解决。通过巡视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编写程序的进度和差别,为教师后面的点评提供针对性。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基本上可以写出一段程序。
(4)作品点评及讲解:教师根据学生上机实践时巡视所掌握的情况,精心组织点评三到四名学生自由根据要求编写的程序。首先让学生说明自己编写程序的创意以及自己具体进行怎样的操作,然后也让其他同学对该程序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优点或改进建议等。找出占大多数典型的错误解法:
#include
main()
{ int a,b;
scanf(“%d,%d”,&a,&b);
a=b;
printf(“%d,%d”,a,b);
}
让学生演示这段程序,让学生看出其中的错误,并询问学生解决的办法,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体现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作品的创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学生还是不懂,可以提示:如果一瓶油和一瓶水(前面说过变量的本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容器。说到这里一般的学生都会明白。这时很多学生已经能写出正确的写法:
#include
main()
{ int a,b,t;
scanf(“%d,%d”,&a,&b);
{
t=a
a=b;
b=t;
printf(“%d,%d”,a,b);
}
(5)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提问:如果不设中间变量怎么做?一步步进行提示。然后写出程序进行讲解,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a,b,t;
scanf(“%d,%d”,&a,&b);
{
a=a+b;
b=a-b;
a=a-b;
printf(“%d,%d”,a,b);
}
再一次强调变量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一个容器,这里比做把a和b都放进a里,抽出b就得到a赋给b,但是此时的b里的内容已经变了,变成原来a的内容,抽出a的内容,那就得到b,b赋给a,就实现了交换。
到此,大部分学生已经从真正的意义上理解了变量的概念。
(6)学生程序的保存:?要求学生将已编写好的程序保存到指定的位置,以便课下继续交流和改善,并将部分学生好的程序保存到教师机上,以充实本学科教学素材库。(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积累)。
(7)小结:教师适时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表扬同学们在本节课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分析和积极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
(8)评价: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逐步提问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思考来思考回答,完成练习。教师适时地加以讲解示范,并通过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9)课后作业: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变量的类型”的内容。
7 反思总结
本次说课虽然在知识上比较简单,却运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充分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讲解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及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教学中心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C语言程序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左利利. 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
[3]任宝贵, 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