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于是教师在讲台上“一言堂”,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被动、机械地记录、背诵,形成教师在讲台上严肃有加、学生鸦雀无声的状况。所以,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要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才能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状况、多关心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用自己和蔼的教态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用举例、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启发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结构,配置好各种课堂资源,就能组织好一堂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发展。
  (一)设计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导入、讲解、提问、讨论、答疑等,每个环节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所以,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要运用的教学模式,该怎样引导、讲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自学、质疑、讨论,准备哪些辅助教具等,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
  (三)注重细节的处理
  课堂细节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对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学生的窃窃私语、教师的批评或肯定、问题让谁回答等。这些细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整堂课的失败。
  三、注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杠杆,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具有提问意识,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具体的实践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明确提问的内容、方式与对象,切忌随意发问。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定的铺垫下进行层层深入的提问,先是基础知识的问题,然后是理解性的问题,最好是创新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梯度、层次性和逻辑性,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思考。
  (三)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所谓提问时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问时间要准确,该提问时提问;二是提问要找准地方,在关键处提问;三是提问对象要合适。把握住这三点,一般就能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四、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开发思维,进行探究性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理论原理,逻辑性强,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进行理性认识,这恰恰是中学生所欠缺的。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等,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生动、直观、形象地反映问题,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去引导,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從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思想品德原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理解感悟的同时,也会去探究、思考,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而这正是新课改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学会”转变成“会学”,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益。
  五、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把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科学技能、情感态度、行为实践,也就是知、情、行的统一,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联系学生的实际,科学制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而且要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要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学习“权利与义务”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法律上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么规定的,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果学生的合法权利被侵害了该怎么维护等。
  (二)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如果教师指定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那么肯定有的学生不能实现,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多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多组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初中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考察、问卷调查、专题采访、志愿者行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必须要遵循目标性、主体性、层次性、完整性的原则,而且要做好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活动效果,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搞好预案,做好精心的设计、准备,争取到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以便保证实践活动严密、有序、安全高效,不出任何纰漏。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等千古名句,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和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对实现中华民族大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对中学生进行居安思危教育是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居安思危意识淡薄的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德育、能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师生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针对藏族学生声乐教学的特点,教师更要研究学生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地域环境和民族习惯等,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藏族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有效地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熟悉并抓住藏族学生的嗓音特点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他们歌唱水平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一、藏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