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奖学金的评定不再单单依据学生成绩的高低。学生的品德修养、科研情况、社会活动情况等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奖学金评定体系中去。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奖学金制度的混乱,产生了很多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导向作用。本文以某高校奖学金制度为例,对现行奖学金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
许多高校为了更好的衡量学生的个人表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保证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将学生的德智体等等方面纳入奖学金的考核体系中去,从而希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然而这种制度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却因为文体方面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积极、甚至通过舞弊来获得奖状,从而获得很高的奖项。这不仅与奖学金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实质上自己本身也不符合奖学金的要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以某高校现行的奖学金制度为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改革意见。
一、现行奖学金制度
1.奖学金种类
普通高校的奖学金大致分为国家奖学金系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等级奖学金(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校单项奖学金(学生干部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英语学习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以及企业赞助奖学金等。
2.奖学金金额及涵盖比例
(1)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 占在校生比例约为0.3%。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校中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占在校生比例约为3%。
(2)校等级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约占0.5%。每人每年3000元。 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约占3%。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约占8%。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800元,约占15%。单项奖学金每项400元。
(3)企业家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且符合企业家条件的学生,金额和比例每年都会有浮动。
3.奖学金评定的构成
奖学金评定分数的构成包括基本素质总评,学习成绩总评,实践与创新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F= F1×0.15+F2×0.65+F3×0.2(F1:基本素质评分;F2:学习成绩总评;F3:实践与创新)。
4.奖学金的评定方法概述
(1)基本素质测评:由班委,宿舍代表组成的学生测评小组和辅导员办公室老师分针对学生的政治态度,身体素质,生活态度等十项内容进行打分,其中学生评测成绩占70%,老师评定占30%,其中获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可视一定情况加分。
(2)学习成绩测评:学习成绩组成包括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公选课科目。考试科目成绩是学习成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实践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术论文评分、科研成果评分、学科竞赛评分、文体竞赛评分、学生工作评分、社会活动评分、发表作品评分、外语水平评分、计算机水平评分等。
二、现行奖学金制度弊端分析
(1)基本素质评分由老师和学生打分,工作量大,不易操作,而且老师和学生并不一定对评测对象的认识面面俱到,主观性太强,并没有相应的打分依据。因此基本素质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客观,不公正[2]。
(2)成绩测评由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公选课科目三部分组成,因为奖学金侧重于考试科目的成绩,致使部分学生只偏向学习考试科目而忽视了考查科目的学习,造成学生厚此薄彼,忽视了部分重要考查科目的学习。而考查科目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专业选修课的一种形式,仅仅乘以0.5%的比例计入成绩测评。比重过小,致使同学们往往懈怠考查科目的学习。即使在考试科目中,部分同学又专注学习学分高的科目,忽视学分低的科目。
(3)在实践与创新测评中,非专业类论文加分过多,使许多同学可以通过发表一些没有质量的文章,获得很高的奖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性。此外,学生偏向于参加容易得奖状的文体活动,例如绘画,歌唱等,在活动中出现了部分同学通过制度的漏洞,向熟悉的社团负责人要奖状,互换奖状等不良现象,严重地违背了奖学金制度的初衷,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
三、改革后的奖学金制度
(1)基本素质评比:通过对当前制度的分析,笔者设想F1的分值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基础分值占50分,每个人都获得一定的基础分值,这样缩小了同学和辅导员打分时存在的分数差距,减少主观性,增加奖学金制度的客观性。辅导员和同学的打分的分值别缩小到20分,10分。
(2)成绩测评:为了减少学生过度的关注分数,调动学生全方面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设想:①淡化学分观念: 评定奖学金时,学分在2.0到3.0之间的统一按照2.5分计算,学分在3.0到5.0的统一按照4.0计算,学分在5.0以上的统一按照5.0计算。通过缩小学分差距,尽量使考试科目在奖学金评定时所占比重大致相等,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会因为学分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②强化考查科目的考查:评定奖学金时,考查科目应按照分数的高低,划定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直接计入总分。③弱化公选课加分:在奖学金制度的引导下,同学们在选择公选课时往往是根据学长学姐的经验,选择分数较高的课程学习,忽视了自我兴趣的培养。减少了公选课的加分分数,鼓励学生选报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不是根据分数来选择。
(3)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①弱化普通论文加分:因为论文类加分过高,出现不少同学恶意堆积论文的情况,SCI,核心类期刊按照18分,10分的加分,其他省级期刊以上文章的加分应低于5分。通过这项规定来引导正确的科研观念。②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取消文体加分:笔者希望通过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的方法,表彰文体尖子生。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价值,付出的汗水等的一种肯定,也是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制度,调动更广大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③弱化社团活动的加分:很多学生为多得到F3的分数而盲目参加活动,毫无意义。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奖学金制度的引导所致。笔者拟采取在以后的评优活动中设置社团加分有上限的方式,每个活动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依次加分0.5,0.3,0.1最高累计为3分。既不打击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规避了部分同学盲目参加活动的行为。
(4)提高成绩测评在奖学金评定的门槛。在评定奖学金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时的重要作用。笔者计划按照等级奖学金涵盖的比例,确定F2在前10%的同学有资格评定特等和一等奖学金。F2在前50%的同学才有资格评定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踏踏实实学习的积极导向。
奖学金制度对在校学生的个人品德素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3]。只有通过不断的顺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奖学金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01):53.
[2]廖愉平.对现行高校本科生奖学金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31).
[3]由馨媛.从育人角度探讨高校奖学金制度[J].统计与管理,2014 (01):148—149.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制度;改革
许多高校为了更好的衡量学生的个人表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保证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将学生的德智体等等方面纳入奖学金的考核体系中去,从而希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然而这种制度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同学成绩不是很好,却因为文体方面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积极、甚至通过舞弊来获得奖状,从而获得很高的奖项。这不仅与奖学金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实质上自己本身也不符合奖学金的要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以某高校现行的奖学金制度为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改革意见。
一、现行奖学金制度
1.奖学金种类
普通高校的奖学金大致分为国家奖学金系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等级奖学金(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校单项奖学金(学生干部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英语学习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以及企业赞助奖学金等。
2.奖学金金额及涵盖比例
(1)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 占在校生比例约为0.3%。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奖励普通高校中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占在校生比例约为3%。
(2)校等级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约占0.5%。每人每年3000元。 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约占3%。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约占8%。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800元,约占15%。单项奖学金每项400元。
(3)企业家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且符合企业家条件的学生,金额和比例每年都会有浮动。
3.奖学金评定的构成
奖学金评定分数的构成包括基本素质总评,学习成绩总评,实践与创新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F= F1×0.15+F2×0.65+F3×0.2(F1:基本素质评分;F2:学习成绩总评;F3:实践与创新)。
4.奖学金的评定方法概述
(1)基本素质测评:由班委,宿舍代表组成的学生测评小组和辅导员办公室老师分针对学生的政治态度,身体素质,生活态度等十项内容进行打分,其中学生评测成绩占70%,老师评定占30%,其中获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可视一定情况加分。
(2)学习成绩测评:学习成绩组成包括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公选课科目。考试科目成绩是学习成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实践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学术论文评分、科研成果评分、学科竞赛评分、文体竞赛评分、学生工作评分、社会活动评分、发表作品评分、外语水平评分、计算机水平评分等。
二、现行奖学金制度弊端分析
(1)基本素质评分由老师和学生打分,工作量大,不易操作,而且老师和学生并不一定对评测对象的认识面面俱到,主观性太强,并没有相应的打分依据。因此基本素质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客观,不公正[2]。
(2)成绩测评由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公选课科目三部分组成,因为奖学金侧重于考试科目的成绩,致使部分学生只偏向学习考试科目而忽视了考查科目的学习,造成学生厚此薄彼,忽视了部分重要考查科目的学习。而考查科目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也是专业选修课的一种形式,仅仅乘以0.5%的比例计入成绩测评。比重过小,致使同学们往往懈怠考查科目的学习。即使在考试科目中,部分同学又专注学习学分高的科目,忽视学分低的科目。
(3)在实践与创新测评中,非专业类论文加分过多,使许多同学可以通过发表一些没有质量的文章,获得很高的奖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性。此外,学生偏向于参加容易得奖状的文体活动,例如绘画,歌唱等,在活动中出现了部分同学通过制度的漏洞,向熟悉的社团负责人要奖状,互换奖状等不良现象,严重地违背了奖学金制度的初衷,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
三、改革后的奖学金制度
(1)基本素质评比:通过对当前制度的分析,笔者设想F1的分值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基础分值占50分,每个人都获得一定的基础分值,这样缩小了同学和辅导员打分时存在的分数差距,减少主观性,增加奖学金制度的客观性。辅导员和同学的打分的分值别缩小到20分,10分。
(2)成绩测评:为了减少学生过度的关注分数,调动学生全方面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设想:①淡化学分观念: 评定奖学金时,学分在2.0到3.0之间的统一按照2.5分计算,学分在3.0到5.0的统一按照4.0计算,学分在5.0以上的统一按照5.0计算。通过缩小学分差距,尽量使考试科目在奖学金评定时所占比重大致相等,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会因为学分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②强化考查科目的考查:评定奖学金时,考查科目应按照分数的高低,划定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直接计入总分。③弱化公选课加分:在奖学金制度的引导下,同学们在选择公选课时往往是根据学长学姐的经验,选择分数较高的课程学习,忽视了自我兴趣的培养。减少了公选课的加分分数,鼓励学生选报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不是根据分数来选择。
(3)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①弱化普通论文加分:因为论文类加分过高,出现不少同学恶意堆积论文的情况,SCI,核心类期刊按照18分,10分的加分,其他省级期刊以上文章的加分应低于5分。通过这项规定来引导正确的科研观念。②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取消文体加分:笔者希望通过设立文体专项奖学金的方法,表彰文体尖子生。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价值,付出的汗水等的一种肯定,也是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制度,调动更广大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的有效措施。③弱化社团活动的加分:很多学生为多得到F3的分数而盲目参加活动,毫无意义。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奖学金制度的引导所致。笔者拟采取在以后的评优活动中设置社团加分有上限的方式,每个活动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依次加分0.5,0.3,0.1最高累计为3分。既不打击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规避了部分同学盲目参加活动的行为。
(4)提高成绩测评在奖学金评定的门槛。在评定奖学金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时的重要作用。笔者计划按照等级奖学金涵盖的比例,确定F2在前10%的同学有资格评定特等和一等奖学金。F2在前50%的同学才有资格评定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踏踏实实学习的积极导向。
奖学金制度对在校学生的个人品德素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3]。只有通过不断的顺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奖学金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玉驹,嵇小怡.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01):53.
[2]廖愉平.对现行高校本科生奖学金制度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31).
[3]由馨媛.从育人角度探讨高校奖学金制度[J].统计与管理,2014 (01):148—149.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