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实践证明,教师标准优美的示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该项目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主动练习,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规范 锻炼 教师 终身受益
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核心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场地设施、器材安排是否合理,数量多少不仅制约及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大学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活中体育文化以健康为导向,给人们带来健康和享受。在校园中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体育教学仅仅靠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消化吸收课上的教学内容。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是所有高校体育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和创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协会和体育节、体育竞赛活动,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课外体育活动使具有特长的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带动校内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这是实现终身体育总目标的有效补充。
二、第一堂体育课至关重要
体育课教学中应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以学生为中心则是强调教学的目的性,突出体育教学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教师在吸取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举办体育运动和体育心理及体育伤病预防讲座,使其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及信息渠道传授知识。
当代的大学生,他们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所了解的体育知识很多,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了解得很透彻,对每名运动员的特点及项目的规则都很清楚。所以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师课上辅导纠正技术,课下学生认真练习,巩固课上所学内容。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教师标准的示范技术动作会感染学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对该项目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对该项目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机,这也是学生對体育教师授课主要评价之一。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展示技术动作,使学生视觉感知技术动作,同时清晰简练说明技术动作,阐述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贵在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课一贯坚持教书育人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是体育教学的一贯宗旨,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教胜于言教,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尤其重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教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规范。教师提前到达上课场地等候学生上课,学生看到教师站在那里,学生就很少迟到了,学生很快就站好队等候教师上课,此时此刻,教师身教胜于言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多样,因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和一些思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出现不同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问题。
课上,教师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优点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如有个别学生在800米,1000米跑前,心里有较大的浮动,在跑的过程中表现出怕苦怕累,不够努力,这是教师在跑前、跑的过程中,要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动员和思想教育。遇到一点困难要积极面对,不能退缩,眼前这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未来的人生路,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能,要敢于面对未来的困境。教师鼓励,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消除顾虑,轻装上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跑步之中。
作为体育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教育辅导学生,也要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师生之间感情,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四、结束
体育伴随人的一生,高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期间大学生一生接受体育教育最系统最专业最全面的阶段,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他们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环,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黄力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剖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2.
[2] 胡隆成.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
[3] 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 刘琦.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摘 要 实践证明,教师标准优美的示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该项目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主动练习,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规范 锻炼 教师 终身受益
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核心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场地设施、器材安排是否合理,数量多少不仅制约及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大学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生活中体育文化以健康为导向,给人们带来健康和享受。在校园中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体育教学仅仅靠每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消化吸收课上的教学内容。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是所有高校体育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和创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协会和体育节、体育竞赛活动,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课外体育活动使具有特长的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带动校内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这是实现终身体育总目标的有效补充。
二、第一堂体育课至关重要
体育课教学中应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以学生为中心则是强调教学的目的性,突出体育教学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教师在吸取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举办体育运动和体育心理及体育伤病预防讲座,使其能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及信息渠道传授知识。
当代的大学生,他们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所了解的体育知识很多,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了解得很透彻,对每名运动员的特点及项目的规则都很清楚。所以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师课上辅导纠正技术,课下学生认真练习,巩固课上所学内容。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教师标准的示范技术动作会感染学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对该项目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对该项目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机,这也是学生對体育教师授课主要评价之一。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展示技术动作,使学生视觉感知技术动作,同时清晰简练说明技术动作,阐述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贵在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课一贯坚持教书育人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是体育教学的一贯宗旨,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教胜于言教,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尤其重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教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规范。教师提前到达上课场地等候学生上课,学生看到教师站在那里,学生就很少迟到了,学生很快就站好队等候教师上课,此时此刻,教师身教胜于言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多样,因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和一些思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出现不同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问题。
课上,教师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优点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如有个别学生在800米,1000米跑前,心里有较大的浮动,在跑的过程中表现出怕苦怕累,不够努力,这是教师在跑前、跑的过程中,要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动员和思想教育。遇到一点困难要积极面对,不能退缩,眼前这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未来的人生路,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能,要敢于面对未来的困境。教师鼓励,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消除顾虑,轻装上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跑步之中。
作为体育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教育辅导学生,也要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比赛过程中,体现出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师生之间感情,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四、结束
体育伴随人的一生,高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期间大学生一生接受体育教育最系统最专业最全面的阶段,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他们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环,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黄力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剖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2.
[2] 胡隆成.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
[3] 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 刘琦.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