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道了110名免疫损伤的住院病人霉菌性菌血症的发生情况:一、110名病人中男61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9岁.二、致病菌株:白念珠菌40例;热带念珠菌25例;光滑球拟酵母菌22例;副拔毛念珠菌13例;新型隐球菌6例;克柔氏念珠菌3例和伪热带念珠菌1例.发现热带念珠菌菌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而白念珠菌菌血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110名免疫损伤的住院病人霉菌性菌血症的发生情况:一、110名病人中男61例,女49例;平均年龄46.9岁.二、致病菌株:白念珠菌40例;热带念珠菌25例;光滑球拟酵母菌22例;副拔毛念珠菌13例;新型隐球菌6例;克柔氏念珠菌3例和伪热带念珠菌1例.发现热带念珠菌菌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而白念珠菌菌血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其他文献
皮肤和食管都具有复层鳞状上皮,毫无疑问,影响复层鳞状上皮的某些疾病都能侵犯这两个器官.寻常型天疱疮几乎总是限于皮肤和粘膜.已经报告,该病可侵犯口腔、咽、喉、结膜、鼻粘膜、子宫颈和肛管,但是侵犯食管的报告极少.
线状IgA病罕见,特征是自发性水疱以及在无损害部位的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线状IgA沉着,其在大疱性疾病中的分类地位尚有不少争论.为此作者将成人线状IgA沉着(发病年龄>12岁)与典型的疱疹样皮炎(DH)在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免疫学异常、合并肠病情况、碘化钾斑试和HLA分型等方面作一比较.
人甲棘壳孢(Pyrenochaeta unguis-hominis)系1975年首次报告,是从一老妇人趾甲中所分离出来,鉴定为棘壳孢种,此种曾于1974年由English等从一老人脱色的趾甲中获得.两个患者均来自英国西部,甲直接镜检均能查到菌丝.病例报告:85岁老妇,住在英国中东部,右手小指甲有一小块棕色色素改变,损害缓慢扩大.患者作家务劳动.第一次检查未查到菌丝.一年后,患者诉说一年来变色区稍有
儿童寻常性天疱疮并不常见,而新生儿寻常性天疱疮则尚未见报道.旧文献中的"新生儿天疱疮"指的是一种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本文病例具有表皮内棘层松解、细胞间免疫球蛋白沉积和细胞间循环抗体等特点,是一种真正的新生儿寻常性天疱疮.
象复发性荨麻疹这样在治疗上如此困难的皮肤病不多。据统计病程6个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40%的病程将缠绵达十年,而且有些往往找不到发病的线索。他们对常规的H1受体阻滞剂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反应可能很差,甚至加用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胺也无帮助,可见组织胺并不是引起风团的唯一血管活动因素。复发性荨麻疹的病人常猜想他们是对某种物质过敏,但研究往往是徒劳的,因为除非病史中有线索,否则用何种致敏原来作皮试很难
近来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已证实有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存在于正常人或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而不与正常人皮肤或银屑病患者无皮损皮肤的角质层抗原相结合.
近几年来血浆替换术(exchanges plasmatiques EP)日益时兴,实际上已用于所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同于血浆去除术,后者去除血浆,归还血的有形成分,而EP则重新注入维持血容量的取代液.
报告一例女性60岁本病患者,5年来皮损反复发作,主要有二种:一为两肘、腕、指关节伸侧和臀部的丘疹及隆起之红色斑块,中央色紫,常形成水疱甚或坏死溃破,持续数月.另一为在隆起红色斑块基底上的大疱损害,疱壁紧张,直径可达数厘米,见于两大腿前面及前臂屈侧、胸、面部及口腔,几周后可自愈.两者愈后均残留色素斑.实验室检查包括免疫荧光镜检等多项免疫学检查,除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外均正常.组织病理象示表皮坏死
家族性蕈样肉芽肿(MF)罕见.作者报导了父亲死于MF24年后女儿亦得病的病例.例1:男性,66岁.于1952年5月初诊,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MF肿瘤期.长期以来,患者表现为慢性地图状皮肤的炎性斑块.以往曾两次住院治疗.经多个疗程的放射治疗未见效.体检:背部的红色斑块上见有许多溃疡性结节和肿瘤.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腿部极度水肿.
本文报告了2例环状肉芽肿用Shakhnes所推荐的划痕方法治疗,获得成功.例1,女,59岁,患环状肉芽肿8年.曾口服维生素E、照射境界线及肌注去炎松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