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的误区,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进度。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完善,应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构成、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逐步营造教师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48 — 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现实需要,又是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来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需求。
第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需要。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重要职责,为更好地履行这些社会职责,更好地肩负起高校自身的历史使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持续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这一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高校整体工作大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可视化、可行化和精细化,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富有现实操作性,具体可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科学化发展,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第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一定意义上,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即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当前,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既有助于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又能进一步促进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许多高校都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然而,实践中少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毋庸置疑,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是被实践证明正确了的人类生活经验总结,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因之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然而,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总结在人类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便于传承和发展被人为地进行了一定的抽象化、标准化处理。简言之,课堂教学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虽起源于生活,但其抽象化程度却远远高于生活,一定程度上难以契合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尤其是那些前沿、尖端、高深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偏离更远。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并非学生没有学到想学的知识,而是感觉学习过程中的艰难与无趣;同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快乐的,并非学生学到了多么丰富且迅速指导生活的技能性知识,而是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轻松掌握学习,有一种驾驭学习的能力,获得一种学习的尊严感。亦即,高校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的,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学生的学习效能,而是学生的学习尊严。最让学生感觉备受挫折的,并非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而是面对课堂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学术语词,让他们感觉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与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从而产生无助和迷惘。据此,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课堂传授易于导致学生觉得课堂上的知识深奥难懂,脱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实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排斥心理。在这一情势下,教师与教育对象之间关于课堂教学上的认识差异客观上带来了他们心理上的差距,这种差距构成了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
第二,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进度取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因为从客观上说,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学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偏重评‘教’,忽视评‘学’,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知识的授受关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价值”〔2〕,一般而言,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重要标准。为确保教师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一些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把教材内容均衡分布于一个学期中,使得教师不得不遵从这一安排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事实情况是,在一个班级中,在一个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可以调整和改变,而学生的学习力、理解力却难以调整和改变。立足教学规律而言,高校课堂教学的起点不是教材,而是学生,而现在的高校课堂上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学生现状,这种趋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效。
三、改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立足实践层面,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于涉及众多因素,是一个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现实课题。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应着力构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评价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完善。
第一,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一定程度上,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内部管理和规范问题。然而,在当前中国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生存环境中,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深厚的行政性色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行为,高校自身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划设计上缺乏自主性。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怎么实施、评价什么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评价依据是什么、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等,多数被行政权力所主导,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权力干扰,使得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定意义上被政绩所统领而并非由教学规律所统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政府对高校评价的一个补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大程度上依附于行政权力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各种规章和要求,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变异而缺乏现实针对性,难以取得实效。据此,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在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充分保障高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少受到行政权力干扰,更多契合教学规律,增强评价实效性。 第二,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构成。在现代大学制度下,虽然高校获得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自主权,然而,由于长期的行政主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历史惯性,会导致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仍然是由领导和机关部门主导,仍然带着高校内部的单一自上而下的行政取向,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被窄化为高校的管理主义评价,把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排除于评价之外,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仍然需要扩大评价主体,让广大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师生员工参与其中,以进一步弱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的行政性,增强评价的主体性和真实性。同时应该注意,目前一些高校在落实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片面强调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数据,参加各级政府评奖数据等。其中,行政性指标占绝对优势地位。不可否认,这些获奖数据是衡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本身而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不在于高校的各种获奖资料堆积和数据积累,而在于教育对象的收获,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实效为核心。
再次,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教师与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主体,作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元素,在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却往往被排斥于评价活动之外。一些地方一些高校的这种趋向极为明显,一方面教师为了迎合高校具有显著行政性色彩的评价要求,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形式上迎合却内在排斥,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初始动机和最应该受益的对象——大学生,却往往被排除于评价之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一个缺乏学生参与的纯粹针对教师课堂活动的管理行为。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由于缺乏学生的声音,只片面融合了来自教师层面的不尽真实的声音,难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综上,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成为当前增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效的紧迫要求。一方面是要增强高校管理主义评价倾向下的评价层与师生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增强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增强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需求、要求和诉求,把学生的学习现状纳入评价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化、细化和内化。
最后,逐步营造教师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为基本依托,奠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师,目标和归宿仍然在于教师。然而,当前多数地区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是一种外在于教师群体之外的行为,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参与评价过程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行政任务,一些教师还认为学校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给自己带来了负担,因而在心理上拒斥这种评价活动,形成教师群体与学校评价活动之间的对立。本质上而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非源自外部的强制性行为和硬性任务,与之相反,它应该是教师群体对个人教学活动的反思、总结和完善。依托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能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规律,总结个人教学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个人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行为。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束缚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不是教师被迫接受的外在行为,而是教师主动追求的内在行为。据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群体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立面转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引领者,从排斥变为喜爱,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发展机会,真正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受益,真正确立起教师自觉开展、主动开展和乐于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2-11-24(02).
〔2〕 苏哲斌.基于发展性目标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1,(27).〔责任编辑:卜亚杰〕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48 — 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新部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现实需要,又是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来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需求。
第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性的需要。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等重要职责,为更好地履行这些社会职责,更好地肩负起高校自身的历史使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持续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这一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高校整体工作大局。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可视化、可行化和精细化,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富有现实操作性,具体可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科学化发展,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第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一定意义上,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即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党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当前,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既有助于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又能进一步促进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许多高校都深入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然而,实践中少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毋庸置疑,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是被实践证明正确了的人类生活经验总结,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因之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然而,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总结在人类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便于传承和发展被人为地进行了一定的抽象化、标准化处理。简言之,课堂教学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虽起源于生活,但其抽象化程度却远远高于生活,一定程度上难以契合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尤其是那些前沿、尖端、高深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偏离更远。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并非学生没有学到想学的知识,而是感觉学习过程中的艰难与无趣;同理,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快乐的,并非学生学到了多么丰富且迅速指导生活的技能性知识,而是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轻松掌握学习,有一种驾驭学习的能力,获得一种学习的尊严感。亦即,高校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的,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学生的学习效能,而是学生的学习尊严。最让学生感觉备受挫折的,并非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而是面对课堂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学术语词,让他们感觉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与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从而产生无助和迷惘。据此,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课堂传授易于导致学生觉得课堂上的知识深奥难懂,脱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实际,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排斥心理。在这一情势下,教师与教育对象之间关于课堂教学上的认识差异客观上带来了他们心理上的差距,这种差距构成了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
第二,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进度取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因为从客观上说,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学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偏重评‘教’,忽视评‘学’,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知识的授受关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价值”〔2〕,一般而言,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重要标准。为确保教师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一些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把教材内容均衡分布于一个学期中,使得教师不得不遵从这一安排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事实情况是,在一个班级中,在一个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可以调整和改变,而学生的学习力、理解力却难以调整和改变。立足教学规律而言,高校课堂教学的起点不是教材,而是学生,而现在的高校课堂上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学生现状,这种趋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效。
三、改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立足实践层面,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于涉及众多因素,是一个具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现实课题。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应着力构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评价措施,进一步推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完善。
第一,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一定程度上,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内部管理和规范问题。然而,在当前中国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生存环境中,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深厚的行政性色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行为,高校自身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规划设计上缺乏自主性。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怎么实施、评价什么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评价依据是什么、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等,多数被行政权力所主导,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权力干扰,使得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定意义上被政绩所统领而并非由教学规律所统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政府对高校评价的一个补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大程度上依附于行政权力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各种规章和要求,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变异而缺乏现实针对性,难以取得实效。据此,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在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充分保障高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少受到行政权力干扰,更多契合教学规律,增强评价实效性。 第二,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构成。在现代大学制度下,虽然高校获得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自主权,然而,由于长期的行政主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历史惯性,会导致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仍然是由领导和机关部门主导,仍然带着高校内部的单一自上而下的行政取向,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被窄化为高校的管理主义评价,把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排除于评价之外,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仍然需要扩大评价主体,让广大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师生员工参与其中,以进一步弱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自我评价的行政性,增强评价的主体性和真实性。同时应该注意,目前一些高校在落实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片面强调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数据,参加各级政府评奖数据等。其中,行政性指标占绝对优势地位。不可否认,这些获奖数据是衡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本身而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不在于高校的各种获奖资料堆积和数据积累,而在于教育对象的收获,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实效为核心。
再次,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教师与学生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主体,作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元素,在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却往往被排斥于评价活动之外。一些地方一些高校的这种趋向极为明显,一方面教师为了迎合高校具有显著行政性色彩的评价要求,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形式上迎合却内在排斥,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初始动机和最应该受益的对象——大学生,却往往被排除于评价之外,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为一个缺乏学生参与的纯粹针对教师课堂活动的管理行为。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由于缺乏学生的声音,只片面融合了来自教师层面的不尽真实的声音,难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综上,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成为当前增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效的紧迫要求。一方面是要增强高校管理主义评价倾向下的评价层与师生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增强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增强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需求、要求和诉求,把学生的学习现状纳入评价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化、细化和内化。
最后,逐步营造教师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为基本依托,奠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师,目标和归宿仍然在于教师。然而,当前多数地区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还是一种外在于教师群体之外的行为,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参与评价过程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行政任务,一些教师还认为学校所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给自己带来了负担,因而在心理上拒斥这种评价活动,形成教师群体与学校评价活动之间的对立。本质上而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非源自外部的强制性行为和硬性任务,与之相反,它应该是教师群体对个人教学活动的反思、总结和完善。依托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能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规律,总结个人教学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个人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行为。显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束缚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并不是教师被迫接受的外在行为,而是教师主动追求的内在行为。据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群体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立面转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引领者,从排斥变为喜爱,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发展机会,真正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受益,真正确立起教师自觉开展、主动开展和乐于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2-11-24(02).
〔2〕 苏哲斌.基于发展性目标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1,(27).〔责任编辑:卜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