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外经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六大和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外经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外经贸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59.86亿美元,同比增长66.71%;外贸进出口总额48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283.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4%。辽宁省外经贸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省经济的外贸依存度2006年达到了40.83%。
尽管多年来辽宁省外经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省份,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开放力度不够大,开放型经济增长较慢。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大项目较少,招商方式没有实质性突破,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不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不明显,新的出口增长点不多,自主出口品牌少,外贸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9%;全省外经贸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更加突出,80%以上的利用外资和70%以上的外贸出口都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其他地区发展较慢,特别是辽西地区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外经贸发展在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辽宁省外经贸发展面临着沿海对外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双重机遇,国际和国内环境,辽宁省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热潮,都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烈的加快发展意识,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全省外经贸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为加快全省对外开放步伐,省委、省政府根据辽宁发展所处的环境和独特优势,提出了推进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并于2006年全面启动。所谓“五点”,即辽宁沿海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所谓“一线”,即建设1443公里滨海路,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五点”。“五点”发展区域计划开发土地面积374.33平方公里:“一线”滨海路的建设,可连接沿海6个省辖市、21个县区、103个乡镇,有效整合沿海土地202万亩,可建设94个工业园区,可形成30个沿海中心镇,做大50个小城。到2010年,“五点一线”将形成辽宁沿海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成为辽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领先地区。经过一年多来的开发建设,目前“五点一线”已经初具规模,开发土地面积77.21平方公里,入区项目148个,项目投资总额463亿美元,特别是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园区投资立项,其中韩国STX集团投资近10亿美元的造船项目、新加坡万邦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船舶修造和公共港区建设项目落户长兴岛,总投资10亿美元的台湾富士康集团电脑零配件加工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中冶公司中试基地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这些大项目的落户,标志着“五点”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瞩目的投资热点。 “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方兴未艾。我们要确立“五点一线”在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龙头和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五点一线”新的增长极,为全省外经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体制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按照“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赋予和支持沿海经济带开发区采取不同于其他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在体制创新上保持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积极吸纳国内外开发区管理的成功经验,按照机构精干、办事高效、富有活力的原则,建立符合沿海经济带开发区实际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为“五点一线”的稳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五点一线”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着力引进大项目
落实项目是“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园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话。因此,一定要把抓好“五点”的大项目引进作为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务求实现新的突破。要集中全省对外招商引资的各种力量和手段,保证每个点都够上几个对全局有重要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大项目。要紧紧盯住世界500强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同时还要盯住国内的国字号和其他知名大企业,通过制定各类专门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国际贸易、航运、批发、物流企业以及制造业龙头项目进驻“五点”,形成外资内资互相促进、互相烘托的局面。要把大项目引起与产业集群规划相衔接,面向海外和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瞄准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吸引国有、民营、境外资金共同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保证园区项目的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和后续发展潜力。
抓好政策落实
为促进沿海重点区域发展,国家和辽宁省都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辽宁省还在2006年专门就加快“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出台了《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辽政发[2006]3号),从财税返还、行政性收费、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鼓励政策。省政府还准备向国家争取和出台辽宁省新的扶持政策。应当说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已经比较大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要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特别是向潜在的投资方做好宣传,把工作做深做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进区企业落实好政策,真正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外经贸部门要把帮助企业落实政策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通过发挥政策效应达到招商、安商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保持利用外资规模的稳定增长是辽宁省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客观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利用外资的大发展,快发展。但与此同时,必须把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利用外資同省内产业发展布局相衔接,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尤其要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结合国家重新调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指导目录,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有针对性地扩大引资规模,引导外资向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聚集。同时全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辽宁,支持 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地区总部,开展国际高科技项目对口合作。鼓励外资投向国有企业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以引进规模型、科技型的外资项目为牵动,实现利用外资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积极创新招商方式
逐步改变政府唱主角的传统招商模式,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发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并购引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以及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新形式。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招商队伍等招商新方式,促进招商引资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提高招商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要开拓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各类高层、大型对内对外招商活动,扩大招商规模。要加强项目包装,突出招商主题。结合辽宁省各地区的发展规划,把各地的优势点、增长点细化为项目,在相关国家组织产业对接会,开展定向招商。要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巩固日韩,开拓欧美,同时加强国内招商。要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项目责任人制度,对重点投资项目成立服务协调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确保项目落地和后续发展。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辽宁省对外贸易竞争力
近年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结构得到改善,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抓住机遇,从拉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要以适度扩大贸易规模,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前提,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为重点,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抓好重要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强化农产品出口产业化建设;发展现代加工贸易,加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改进以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及时通畅的信息传递和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外贸服务体系,加强外贸动态、发展规律和政策研究,提高利用政策水平和应对摩擦的能力,增强辽宁省外贸竞争力。
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辽宁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作为对外贸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入手,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加大对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床等产品出口的推进力度。发挥大连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辽宁省软件出口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研究制定服务贸易扶持政策,搭建政府、中介、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贸易占全省贸易总量的比重。三是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实施全省出口品牌建设规划,落实自主名牌出口扶持政策,协调海关等部门对名牌企业出口提供便利,建立政府、中介机构对出口名牌的动态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依托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重点建设果品出口基地和沿黄、渤海水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全面推动农产品出口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五是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落地生根,不断提高配套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加工贸易,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努力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深入开拓国际市场
认真研究辽宁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产品确定不同的市场开拓方向。积极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以各种展会为载体,巩固发展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盟、北美等发达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场。研究制定展会组展参展管理办法,规范组展行为,提高参展水平。充分发挥辽宁省的区位优势,密切关注朝鲜市场的变化情况,保持与朝鲜有关机构的联系,促进对朝边境贸易、互市贸易的全面发展。
加强进口工作
以满足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和保持进出口平衡为目标,加强对进口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进口秩序,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做好进口信息的发布和大宗进口商品的预警工作,随时掌握原油、铁矿砂、钢材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动向,加强进口工作的动态分析和预警,建立同重点进口企业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机制,增强进口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进一步做好贸易摩擦应对与产业预警工作
启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及时跟踪和发现省内产业遭受损害的苗头并积极应对。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报告制度,定期发布产业损害预警信息,支持企业做好贸易摩擦案件的应对工作。加大贸易救济措施及产业损害预警宣传工作力度,完善公平贸易与产业损害调查基础工作平台,继续跟踪已裁决反倾销案件的执行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涉案产品贸易救济实施前后省内产业受损害及恢复情况。
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发挥辽宁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各种要素,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对外经济合作,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重点,扩大对外经济合作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积极扩大“走出去”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对外承包工程由分包项目向总承包扩展,对外劳务合作由简单劳务向中高级劳务转变。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由开办工厂向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和营销平台发展,争取在境外构建辽宁省林产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纺织生产加工区,提升对外经济合作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加强境外资源类项目开发
围绕资源丰富、政局相对稳定、与辽宁关系友好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在石油、煤炭、铁矿、铜矿、木材等能源和短缺资源领域进行合作开发,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源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和各类援外资金,鼓励企业通过“以援助换资源”、“以工程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开发。
积极扩大对外投资
发挥辽宁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食品、水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优势,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兴办具有不同特色的加工贸易园区,带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出口。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将辽宁省制造业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的市场优势相结合,通过收购境外品牌和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
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和领域
推动油气、电力、建筑、矿产开采等 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够带动辽宁省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大型工程项目。推动设计咨询、施工安装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强强联合,参与国际工程咨询设计竞标项目。
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巩固日、韩等传统劳务合作市场,积极开拓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劳务市场,努力开展高层次、高技术劳务输出。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拓宽外派劳务领域,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创建辽宁劳务品牌。
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是外经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面对外经贸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形势要求,必须从外经贸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务实和创新的态度,下大气力抓好这项工作,从人才、政策、服务和工作作风等多方面,为外经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外经贸人才培养和选用机制
随着辽宁省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愈显突出,尤其迫切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外经贸业务人员、能力突出的专业招商人员、能进行国际诉讼的法律人员等。要通过培训和引进两个渠道抓紧解决这个问题。在人才的培训上要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人才的选用上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打破身份、区域、国籍等界限,大胆选贤作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深入宣传、加强指导、积极申报等多种形式,用好用足国家和辽宁省对外经贸的各类扶持政策。继续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提高企业防范出口风险能力,引导企业利用“保单融资业务”,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加强软环境建设
利用外资的竞争,实质上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要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简化和规范管理行为和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体系
在现有外经贸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为信息服务提供硬件平台。通过广泛采集和发布各类真实有效的外经贸信息,以及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咨询,为辽宁省外贸进出口、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提供基础材料,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
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企业,针对外经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对市县(区)和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省外经贸厅与市县(区)外经贸局的联系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市县(区)和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推行“一站式、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营建规范、协调、高效的外经贸工作机制,树立机关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
尽管多年来辽宁省外经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作为东北地区唯一既沿边又沿海的省份,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开放力度不够大,开放型经济增长较慢。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大项目较少,招商方式没有实质性突破,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不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不明显,新的出口增长点不多,自主出口品牌少,外贸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9%;全省外经贸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更加突出,80%以上的利用外资和70%以上的外贸出口都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其他地区发展较慢,特别是辽西地区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外经贸发展在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辽宁省外经贸发展面临着沿海对外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双重机遇,国际和国内环境,辽宁省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热潮,都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烈的加快发展意识,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全省外经贸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为加快全省对外开放步伐,省委、省政府根据辽宁发展所处的环境和独特优势,提出了推进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并于2006年全面启动。所谓“五点”,即辽宁沿海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所谓“一线”,即建设1443公里滨海路,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五点”。“五点”发展区域计划开发土地面积374.33平方公里:“一线”滨海路的建设,可连接沿海6个省辖市、21个县区、103个乡镇,有效整合沿海土地202万亩,可建设94个工业园区,可形成30个沿海中心镇,做大50个小城。到2010年,“五点一线”将形成辽宁沿海城市群和产业集群,成为辽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领先地区。经过一年多来的开发建设,目前“五点一线”已经初具规模,开发土地面积77.21平方公里,入区项目148个,项目投资总额463亿美元,特别是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园区投资立项,其中韩国STX集团投资近10亿美元的造船项目、新加坡万邦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船舶修造和公共港区建设项目落户长兴岛,总投资10亿美元的台湾富士康集团电脑零配件加工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中冶公司中试基地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这些大项目的落户,标志着“五点”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瞩目的投资热点。 “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方兴未艾。我们要确立“五点一线”在全省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龙头和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五点一线”新的增长极,为全省外经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体制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按照“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赋予和支持沿海经济带开发区采取不同于其他行政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在体制创新上保持先行先试的优先权。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积极吸纳国内外开发区管理的成功经验,按照机构精干、办事高效、富有活力的原则,建立符合沿海经济带开发区实际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为“五点一线”的稳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五点一线”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着力引进大项目
落实项目是“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园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话。因此,一定要把抓好“五点”的大项目引进作为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务求实现新的突破。要集中全省对外招商引资的各种力量和手段,保证每个点都够上几个对全局有重要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大项目。要紧紧盯住世界500强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同时还要盯住国内的国字号和其他知名大企业,通过制定各类专门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国际贸易、航运、批发、物流企业以及制造业龙头项目进驻“五点”,形成外资内资互相促进、互相烘托的局面。要把大项目引起与产业集群规划相衔接,面向海外和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瞄准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吸引国有、民营、境外资金共同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保证园区项目的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和后续发展潜力。
抓好政策落实
为促进沿海重点区域发展,国家和辽宁省都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辽宁省还在2006年专门就加快“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出台了《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辽政发[2006]3号),从财税返还、行政性收费、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鼓励政策。省政府还准备向国家争取和出台辽宁省新的扶持政策。应当说这些政策的支持力度已经比较大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要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特别是向潜在的投资方做好宣传,把工作做深做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进区企业落实好政策,真正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各级外经贸部门要把帮助企业落实政策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通过发挥政策效应达到招商、安商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保持利用外资规模的稳定增长是辽宁省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客观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利用外资的大发展,快发展。但与此同时,必须把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利用外資同省内产业发展布局相衔接,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尤其要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结合国家重新调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指导目录,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有针对性地扩大引资规模,引导外资向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聚集。同时全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辽宁,支持 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地区总部,开展国际高科技项目对口合作。鼓励外资投向国有企业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以引进规模型、科技型的外资项目为牵动,实现利用外资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积极创新招商方式
逐步改变政府唱主角的传统招商模式,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专业队伍为骨干、中介组织为辅助、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机制。发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并购引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以及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新形式。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招商队伍等招商新方式,促进招商引资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提高招商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要开拓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各类高层、大型对内对外招商活动,扩大招商规模。要加强项目包装,突出招商主题。结合辽宁省各地区的发展规划,把各地的优势点、增长点细化为项目,在相关国家组织产业对接会,开展定向招商。要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巩固日韩,开拓欧美,同时加强国内招商。要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项目责任人制度,对重点投资项目成立服务协调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确保项目落地和后续发展。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辽宁省对外贸易竞争力
近年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结构得到改善,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抓住机遇,从拉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要以适度扩大贸易规模,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前提,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为重点,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抓好重要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强化农产品出口产业化建设;发展现代加工贸易,加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改进以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及时通畅的信息传递和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外贸服务体系,加强外贸动态、发展规律和政策研究,提高利用政策水平和应对摩擦的能力,增强辽宁省外贸竞争力。
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辽宁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作为对外贸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入手,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加大对船舶、汽车及零部件、机床等产品出口的推进力度。发挥大连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辽宁省软件出口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研究制定服务贸易扶持政策,搭建政府、中介、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贸易占全省贸易总量的比重。三是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实施全省出口品牌建设规划,落实自主名牌出口扶持政策,协调海关等部门对名牌企业出口提供便利,建立政府、中介机构对出口名牌的动态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依托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重点建设果品出口基地和沿黄、渤海水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全面推动农产品出口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五是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落地生根,不断提高配套能力。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加工贸易,拉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努力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深入开拓国际市场
认真研究辽宁省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产品确定不同的市场开拓方向。积极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以各种展会为载体,巩固发展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盟、北美等发达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场。研究制定展会组展参展管理办法,规范组展行为,提高参展水平。充分发挥辽宁省的区位优势,密切关注朝鲜市场的变化情况,保持与朝鲜有关机构的联系,促进对朝边境贸易、互市贸易的全面发展。
加强进口工作
以满足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和保持进出口平衡为目标,加强对进口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进口秩序,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做好进口信息的发布和大宗进口商品的预警工作,随时掌握原油、铁矿砂、钢材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动向,加强进口工作的动态分析和预警,建立同重点进口企业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机制,增强进口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进一步做好贸易摩擦应对与产业预警工作
启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及时跟踪和发现省内产业遭受损害的苗头并积极应对。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报告制度,定期发布产业损害预警信息,支持企业做好贸易摩擦案件的应对工作。加大贸易救济措施及产业损害预警宣传工作力度,完善公平贸易与产业损害调查基础工作平台,继续跟踪已裁决反倾销案件的执行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动态,及时掌握涉案产品贸易救济实施前后省内产业受损害及恢复情况。
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发挥辽宁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整合各种要素,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对外经济合作,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重点,扩大对外经济合作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积极扩大“走出去”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快对外承包工程由分包项目向总承包扩展,对外劳务合作由简单劳务向中高级劳务转变。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由开办工厂向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和营销平台发展,争取在境外构建辽宁省林产工业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纺织生产加工区,提升对外经济合作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加强境外资源类项目开发
围绕资源丰富、政局相对稳定、与辽宁关系友好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企业在石油、煤炭、铁矿、铜矿、木材等能源和短缺资源领域进行合作开发,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源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和各类援外资金,鼓励企业通过“以援助换资源”、“以工程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开发。
积极扩大对外投资
发挥辽宁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食品、水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优势,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兴办具有不同特色的加工贸易园区,带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出口。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将辽宁省制造业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的市场优势相结合,通过收购境外品牌和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
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和领域
推动油气、电力、建筑、矿产开采等 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够带动辽宁省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大型工程项目。推动设计咨询、施工安装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强强联合,参与国际工程咨询设计竞标项目。
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巩固日、韩等传统劳务合作市场,积极开拓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劳务市场,努力开展高层次、高技术劳务输出。加强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拓宽外派劳务领域,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创建辽宁劳务品牌。
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是外经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面对外经贸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形势要求,必须从外经贸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务实和创新的态度,下大气力抓好这项工作,从人才、政策、服务和工作作风等多方面,为外经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外经贸人才培养和选用机制
随着辽宁省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愈显突出,尤其迫切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外经贸业务人员、能力突出的专业招商人员、能进行国际诉讼的法律人员等。要通过培训和引进两个渠道抓紧解决这个问题。在人才的培训上要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人才的选用上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打破身份、区域、国籍等界限,大胆选贤作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深入宣传、加强指导、积极申报等多种形式,用好用足国家和辽宁省对外经贸的各类扶持政策。继续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提高企业防范出口风险能力,引导企业利用“保单融资业务”,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加强软环境建设
利用外资的竞争,实质上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要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简化和规范管理行为和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
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体系
在现有外经贸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为信息服务提供硬件平台。通过广泛采集和发布各类真实有效的外经贸信息,以及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咨询,为辽宁省外贸进出口、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提供基础材料,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
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企业,针对外经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对市县(区)和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省外经贸厅与市县(区)外经贸局的联系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市县(区)和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推行“一站式、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营建规范、协调、高效的外经贸工作机制,树立机关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