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早期发育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uibo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沙蜇的频繁暴发给东亚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影响。在秋季,沙蜇成熟的雌雄水母体在沿岸水域聚集产卵,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的底栖螅状体,为螅状体种群数量进行补充。河口浅滩海域为沙蜇的繁育地,沿岸盐度较低,在秋季降雨期盐度多变,较低、多变的盐度可能对沙蜇有性繁殖阶段的早期发育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螅状体种群数量的补充。实验设置了4种不同盐度(15、20、25、30)试验组,在不同盐度下对沙蜇受精卵进行培养,探讨盐度对沙蜇早期发育过程中受精卵、浮浪幼虫发育以及早期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
其他文献
“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的陈婕从医十七载,总是以细致、温柔的态度减轻患者病痛,她将社区居民当做朋友,十余年如
期刊
鉴于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演化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性,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和页岩孔隙结构演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氮气吸
玫瑰痤疮(过去国内称之为酒糟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1],常好发于面中部隆突部位,首要累及面部血管以及毛囊皮脂腺周围等.玫瑰痤疮临
1986年,Sen和Baltimore首先发现,在B细胞核提取物中有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的轻链编码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NF—κB(Nuclear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