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古今大师名家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绘画艺术语言的运用,着重阐述了点线面在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和意义,通过研究来探索在写生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元素进行山水畫创作。
关键词:艺术语言;点线面;表现形式
一、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作用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形式,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视觉语汇组成。艺术作品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作品,抑或是建筑等,都离不开这些艺术语言。绘画形式与绘画语言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画家在创作某个主题内容的作品的时候,总会选择最合适、最能体现作品内容和最能表达胸中意气的形式与绘画语言。
画家所绘的作品内容决定着绘画形式与艺术语言的选择,选择好的合适的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能更好地表现所绘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形式能增强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以及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性。
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与文学语言不尽相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都能准确地表现内容,每个字、每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而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单独来看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一个墨点、一条直线或是弯曲的线。只有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和创作法则将它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才能成为有意义的艺术语言。
著名的白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画面上绘87位神仙从天而降,排成列队,往前行进,神仙姿态丰富飘逸,慈眉善目,画面下方的云朵和飘扬的衣带代表着神仙们是在空中腾云驾雾。
这幅作品仅用单一的艺术语言进行表现,明暗、色彩在这里没有出现,而如果用到上面都会显得多余。各种长短、粗细、轻重,不同方向、角度,或直或曲变化多端的线条,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组合,创造出这幅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线条是唯一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可见,仅线条一种艺术元素足可以表现万千气象,表达充沛的感情。
二、点线面艺术元素的探索与运用
自古至今有很多绘画大师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探索,画面的形式也是他们探索的一个内容,因为不同的形式对画面起到不同的作用,形式中点线面的概括与运用都在这些大师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与发挥。西方的大师,比如塞尚,其作品中的石头感觉像切出来的方块,树就像一根根有力的黑线,画面通过这些概括的元素产生深远的感觉。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林风眠的静物作品淋漓尽致地利用了点线面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画意境的静物画作品。
古今中外的绘画名作在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大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我们试图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总结这些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共性。
西方14-17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重视人本身的价值,号召人从长期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凸显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家们也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造出一幅幅经典的名作。他们是如何利用点线面的?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代表作——波提切利的《春》来分析,画面画的是一群神仙起舞,画家运用人物动态和背景相互衬托,表现出一种舒畅欢快的气氛,传达了春天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被画得体态丰盈,身姿曼妙:从右至左看画面,风神鼓着腮,吹着风,飘然而入,他双手抚触大地之神,大地之神口中衔着一枝漂亮的花,而画面中这些花也是从大地之神口中不断溢出的。这些花朵飘飘洒洒地飞到了前面的花神身上,沾在衣服上,形成了一件漂亮的花衣,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上空飞翔的是小爱神丘比特,他的前方有三美神对舞,最左边是神的预言使者墨丘里,他抬手抚摸树的叶子。所有这些人物呈“一”字横向排开,带有金色背景的树林春意盎然。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平面装饰效果。除去所有人物,背景和地面是整块大黑重色,地面的黑色块上星星点点的花瓣和树叶以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点的形式,进行不规则的排列,来打破地面黑色块的沉寂,给地面增添春的活力。人物后面的树两棵一组,或三棵一组,用平面的粗黑竖线有序排列。而相当于负形的天空也因为树的组合形成了不同形状的白线和白色块,给画面创造了一定的空间。树上红果子又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点的排列形式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由于背景全部为向上生长的直线形状的树,在画面右边画一斜线(斜的树)来打破这种直立并排的安排方法,避免造成僵硬呆板的画面效果。画面人物的人体曲线更是很好地利用了“线”这一表现形式。有节奏的、弯曲的、淡淡的线,很生动地表现出了女人体的丰满与柔美。点线面艺术语言在画中交互使用,使画面具有灵活韵动的气氛,表现出诸神的舞姿与春的气息。
“宋代是中国艺术和生活美学的巅峰,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1]“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2]这里说的简单,是指它纯粹、单纯、表现形式的专一。宋画大多只用墨色表现山川沟壑,而少施颜色。宋代的画家们虔诚地、静静地勾画出他们心中的山水。宋画呈现出理性的克制之美。理性克制则是概括、提炼、抽象化的过程,墨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美学的特征。范宽是北宋代表性画家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他隐居山林,细心观察云雾升腾、风雨阴晦的山水景象,创作了《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名作。
范宽的《溪山行旅国》,全幅以雄健老硬、短粗有力的雨点皴法绘制完成,给人以雄浑博大、厚实苍茫之感。
整幅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巍峨的大山矗立在画面中间,两侧像主峰的护从一样分别站立着侧峰,山顶是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树丛,像帽子一样盖在山顶。整个画面上半部分大山矗立,顶天立地,壁立干仞,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下半部分树林中有楼阁半隐半露,小山丘与大岩间有一驼队正在行进,在静谧的山野中能让人听到驴蹄声和哗哗流水声。细如白线一样的瀑布挂在远处的山上,一泻千里,冲击山下石头而激起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中。画家以写实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山石、林景。景物描写逼真雄壮,使人产生置身于大山之中的真实感受。 整幅画墨色生动,气势撼人。除了意象的表现方式,我们来分析一下画家是如何利用点线面艺术元素的。整幅画面可分为半圆形和方形,这样大的、概括的方圆形状的对比能增加画面雄浑的气势。上半部分在大面积的灰色块中,右边有黑色长条形状,黑色里面有一条瀑布白线,以线带面,带亮了画面的整个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行进的一队人马是画面中的点,连在一起便是弯曲的线,弯曲的黑线有了动感,在静态的自然风景中,动态的人马活跃了画面的气氛。这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点线面在宋代绘画作品中的典型运用。
清代“四僧”之一的画家弘仁,作品极为概括,有设计感,并有一种荒寒境界。其《雨余柳色图》整体意境荒寒,奇僻幽远。山峰特色鲜明,都是形状规则的大岩石,俊朗奇峭,水渚错落,树木稀疏,水面辽阔,远山缥缈跃动。全幅以近山坡和大岩石为主,画面右下半部分几棵柳树子子独立,还有精巧的小木桥和房屋。整幅作品笔墨极简,苍劲孤傲,以中锋细笔为主,亦用侧锋干笔皴擦出山石的质感和肌理,有清秀幽静之气。作品中对点线面的运用特别明显,弘仁可谓是概括提炼物象形状的高手。各种几何形的穿插构成近处的平坡,而画面中被剩下的负形则成了平静的水面,散落其中的黑点便是水中的石块,打破平静,细细的小竹子是小短线,活跃了画面。上半部几何形的穿插,塑造出山的空间,而干涩的线条则突出了石块岩石的质感。画面中间一组树,画成连接上下的黑竖线,使整个画面协调而统一。
当代画家张志民的作品《北山石仔峪》,作品整体看是一大块黑色团,黑色块中又有意识地留出来散落有致的白点。而黑色块则是由无数条黑线组成,这些线粗细不同,轻重不同、长短不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雄浑神秘的画面。右上部分留出的小面积的布白,点亮了画面,和大面积的黑块形成了對比,显得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单从画面的形状和艺术语言来研究绘画作品的,而内容与精神内涵具有更多的意义,不在此赘述。
三、点线面艺术元素的作用及情感表现
(一)点的运用
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点具有大小不同的面积或体积。在平面上的点,其大小、位置、形状、方向的不同,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书法中的点画,如“高山坠石”则是强调点的情感表达。从山顶上往下扔一块巨石,我们可以想象到那种呼啸而下的力量,是一种感受和情感的表现。艺术家们写出这样的点是内心的情绪使然,情绪的躁动促使手中的笔用力地、快速地在纸上一戳,便有了这种情感丰富的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苔”用来表现杂草、小石块、树干上的苔藓等,既是一种抽象美,也能表现具体的物象,丰富画面。宋代米芾曾全用点来画山水画,这种皴法被叫作“米点皴”,通过积点成线,积线成面,使画面产生一种浑厚苍茫的效果。
(二)线的运用
线在绘画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线能表现出人的心理感受和变化。一条水平的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的感受,一条垂直线则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的曲线则给人以灵动、自由、飘逸、欢快、愉悦的感受。此外,在同一水平面的两根线能表现出空间关系。比如,一条粗线给人的感觉是离得近,强硬;细线则让人感觉离得远些,比较弱。以线作为艺术语言和艺术元素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用线这一艺术元素进行创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以墨线作为表现手法的白描,不用淡墨和颜色渲染,仅以线条表现画中的内容,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以及各种角度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形象和变化多端的画面效果。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就是对线的运用和对物象的情感表达的技法提炼。
(三)面的运用以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面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比点、线更显示出具体的形。各种几何形由于大小、方向、轻重、角度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并不是单独使用,往往都是交织在一起,加工组合后才会产生丰富的效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佛塔层层向上,飞檐和门宇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点线面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使人产生敬畏感。国内外大师的作品都是利用点线面艺术元素的典范。最具代表性的“冷抽象”派的康定斯基,理性到近乎极致。作品全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创作。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也是很好地利用了点线面的有机组合进行艺术创作的。
四、点线面艺术元素在写生创作中的运用
“画家应以古人为师,尤当以天地为师。”[3]我们在写生的时候手中的笔与天地自然相会。我们发现在绘画创作中很难表现出自然山水的许多微妙细节,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面对自然去写生,来积累素材。高度概括和提炼是写生的重要手段,并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理解并感受传统笔墨如何概括造型与情感用笔的表现形式,也是寻找自己掌握和应用笔墨来提炼艺术元素的方式。这对我们充实表现技法、增强笔墨的表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临朐沂山写生时,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近处是一棵棵长着密密麻麻叶子的树木、石头、房屋。面对此景,笔者被眼前这片山水所感动,但来不及——描绘那些树、山头以及各色的石头、房屋。笔者就要用极其概括的方法去记录,去感受。树,有白色的杨树,用双钩的画法,留出来一条白线;有黑黑的柿树,则用浓重的黑线条表现;远处的各种树则用不同的长短、轻重、深浅的线条来表现,加之各种穿插,使画面有了韵律,生机勃勃。石头,则概括为大小形状不同的点。前面的石块会大一点,重一点;而远处的则会变小,轻一点。黑点、灰点、白点、大点、小点交替使用,前后交错,幻化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在造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点又是有感情的,对于结实、黑黑的石块,笔者用干笔浓墨或焦墨来用力地砸在画面上。水中的石块则轻一点去点,表现出在水中若隐若现的感觉。树干也是感情流露出来的线条。风中干涩的老树干多以浓重的线条写出,行笔极慢,有一种在纸上拖着笔行走的感觉,涩涩的,让人感觉极脆,仿佛一碰就断。而新枝、嫩芽则用淡墨快速行笔,表现其流畅光滑的质感。因为是新枝,没有许多的老斑和伤痕,干干净净的,也多不弯曲。树叶,笔者多用圆形或椭圆的大黑点表现。厚厚的、绿油油的叶子,用浓墨点出来形状,越来越淡,一层一层去画。远处的树叶则淡墨一遍点完。
中景的山,则用粗的线表现山头,突出石顶的沧桑感。山头上密密麻麻的小草、碎石以及各种枯枝,用干笔凭感觉点上去,笔锋适当散开。
远山则用淡淡的灰块、面积不同的深浅色块来推远空间。而天空有时留大面积空白,有时用淡墨染一层,和远山能够连在一起,意境更为深远。作品完成阶段,为了使画面更协调统一,会用淡墨再次统一罩染,使画面更整体,在统一中有对比,突出主题。
落款题字,也是画面的一部分,是线条组合成的面。整体看又是画面的一个点,往往是作品的题目,用来体现所表现的画面内容总结,或者是记录自己创作时的思路和感受,使画面变得更协调、更统一。印章,也起到了点缀的作用。而印章颜色的选择,或沉稳或鲜亮,也是作品结束阶段需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点线面艺术元素只是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的一部分,除了形式,还有诸如气韵、色彩、主题立意、情感、材料等各种要素。这些要素要恰如其分地组合起来,才能形成集审美与感情并重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谢和耐.中国社会史[M].黄建华,黄迅余,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M]李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3]董其昌画诀[M]//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艺术语言;点线面;表现形式
一、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作用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形式,主要由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视觉语汇组成。艺术作品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作品,抑或是建筑等,都离不开这些艺术语言。绘画形式与绘画语言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画家在创作某个主题内容的作品的时候,总会选择最合适、最能体现作品内容和最能表达胸中意气的形式与绘画语言。
画家所绘的作品内容决定着绘画形式与艺术语言的选择,选择好的合适的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能更好地表现所绘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形式能增强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以及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性。
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与文学语言不尽相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都能准确地表现内容,每个字、每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而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单独来看都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一个墨点、一条直线或是弯曲的线。只有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和创作法则将它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才能成为有意义的艺术语言。
著名的白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画面上绘87位神仙从天而降,排成列队,往前行进,神仙姿态丰富飘逸,慈眉善目,画面下方的云朵和飘扬的衣带代表着神仙们是在空中腾云驾雾。
这幅作品仅用单一的艺术语言进行表现,明暗、色彩在这里没有出现,而如果用到上面都会显得多余。各种长短、粗细、轻重,不同方向、角度,或直或曲变化多端的线条,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组合,创造出这幅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线条是唯一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可见,仅线条一种艺术元素足可以表现万千气象,表达充沛的感情。
二、点线面艺术元素的探索与运用
自古至今有很多绘画大师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探索,画面的形式也是他们探索的一个内容,因为不同的形式对画面起到不同的作用,形式中点线面的概括与运用都在这些大师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与发挥。西方的大师,比如塞尚,其作品中的石头感觉像切出来的方块,树就像一根根有力的黑线,画面通过这些概括的元素产生深远的感觉。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林风眠的静物作品淋漓尽致地利用了点线面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中国画意境的静物画作品。
古今中外的绘画名作在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上大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我们试图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总结这些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共性。
西方14-17世纪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重视人本身的价值,号召人从长期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凸显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艺术家们也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造出一幅幅经典的名作。他们是如何利用点线面的?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代表作——波提切利的《春》来分析,画面画的是一群神仙起舞,画家运用人物动态和背景相互衬托,表现出一种舒畅欢快的气氛,传达了春天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被画得体态丰盈,身姿曼妙:从右至左看画面,风神鼓着腮,吹着风,飘然而入,他双手抚触大地之神,大地之神口中衔着一枝漂亮的花,而画面中这些花也是从大地之神口中不断溢出的。这些花朵飘飘洒洒地飞到了前面的花神身上,沾在衣服上,形成了一件漂亮的花衣,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上空飞翔的是小爱神丘比特,他的前方有三美神对舞,最左边是神的预言使者墨丘里,他抬手抚摸树的叶子。所有这些人物呈“一”字横向排开,带有金色背景的树林春意盎然。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平面装饰效果。除去所有人物,背景和地面是整块大黑重色,地面的黑色块上星星点点的花瓣和树叶以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点的形式,进行不规则的排列,来打破地面黑色块的沉寂,给地面增添春的活力。人物后面的树两棵一组,或三棵一组,用平面的粗黑竖线有序排列。而相当于负形的天空也因为树的组合形成了不同形状的白线和白色块,给画面创造了一定的空间。树上红果子又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点的排列形式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由于背景全部为向上生长的直线形状的树,在画面右边画一斜线(斜的树)来打破这种直立并排的安排方法,避免造成僵硬呆板的画面效果。画面人物的人体曲线更是很好地利用了“线”这一表现形式。有节奏的、弯曲的、淡淡的线,很生动地表现出了女人体的丰满与柔美。点线面艺术语言在画中交互使用,使画面具有灵活韵动的气氛,表现出诸神的舞姿与春的气息。
“宋代是中国艺术和生活美学的巅峰,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1]“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2]这里说的简单,是指它纯粹、单纯、表现形式的专一。宋画大多只用墨色表现山川沟壑,而少施颜色。宋代的画家们虔诚地、静静地勾画出他们心中的山水。宋画呈现出理性的克制之美。理性克制则是概括、提炼、抽象化的过程,墨色、形状、质感的单纯素朴,是宋代美学的特征。范宽是北宋代表性画家之一,对后世影响巨大。他隐居山林,细心观察云雾升腾、风雨阴晦的山水景象,创作了《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名作。
范宽的《溪山行旅国》,全幅以雄健老硬、短粗有力的雨点皴法绘制完成,给人以雄浑博大、厚实苍茫之感。
整幅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巍峨的大山矗立在画面中间,两侧像主峰的护从一样分别站立着侧峰,山顶是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树丛,像帽子一样盖在山顶。整个画面上半部分大山矗立,顶天立地,壁立干仞,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下半部分树林中有楼阁半隐半露,小山丘与大岩间有一驼队正在行进,在静谧的山野中能让人听到驴蹄声和哗哗流水声。细如白线一样的瀑布挂在远处的山上,一泻千里,冲击山下石头而激起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中。画家以写实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山石、林景。景物描写逼真雄壮,使人产生置身于大山之中的真实感受。 整幅画墨色生动,气势撼人。除了意象的表现方式,我们来分析一下画家是如何利用点线面艺术元素的。整幅画面可分为半圆形和方形,这样大的、概括的方圆形状的对比能增加画面雄浑的气势。上半部分在大面积的灰色块中,右边有黑色长条形状,黑色里面有一条瀑布白线,以线带面,带亮了画面的整个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行进的一队人马是画面中的点,连在一起便是弯曲的线,弯曲的黑线有了动感,在静态的自然风景中,动态的人马活跃了画面的气氛。这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点线面在宋代绘画作品中的典型运用。
清代“四僧”之一的画家弘仁,作品极为概括,有设计感,并有一种荒寒境界。其《雨余柳色图》整体意境荒寒,奇僻幽远。山峰特色鲜明,都是形状规则的大岩石,俊朗奇峭,水渚错落,树木稀疏,水面辽阔,远山缥缈跃动。全幅以近山坡和大岩石为主,画面右下半部分几棵柳树子子独立,还有精巧的小木桥和房屋。整幅作品笔墨极简,苍劲孤傲,以中锋细笔为主,亦用侧锋干笔皴擦出山石的质感和肌理,有清秀幽静之气。作品中对点线面的运用特别明显,弘仁可谓是概括提炼物象形状的高手。各种几何形的穿插构成近处的平坡,而画面中被剩下的负形则成了平静的水面,散落其中的黑点便是水中的石块,打破平静,细细的小竹子是小短线,活跃了画面。上半部几何形的穿插,塑造出山的空间,而干涩的线条则突出了石块岩石的质感。画面中间一组树,画成连接上下的黑竖线,使整个画面协调而统一。
当代画家张志民的作品《北山石仔峪》,作品整体看是一大块黑色团,黑色块中又有意识地留出来散落有致的白点。而黑色块则是由无数条黑线组成,这些线粗细不同,轻重不同、长短不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雄浑神秘的画面。右上部分留出的小面积的布白,点亮了画面,和大面积的黑块形成了對比,显得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单从画面的形状和艺术语言来研究绘画作品的,而内容与精神内涵具有更多的意义,不在此赘述。
三、点线面艺术元素的作用及情感表现
(一)点的运用
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点具有大小不同的面积或体积。在平面上的点,其大小、位置、形状、方向的不同,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书法中的点画,如“高山坠石”则是强调点的情感表达。从山顶上往下扔一块巨石,我们可以想象到那种呼啸而下的力量,是一种感受和情感的表现。艺术家们写出这样的点是内心的情绪使然,情绪的躁动促使手中的笔用力地、快速地在纸上一戳,便有了这种情感丰富的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苔”用来表现杂草、小石块、树干上的苔藓等,既是一种抽象美,也能表现具体的物象,丰富画面。宋代米芾曾全用点来画山水画,这种皴法被叫作“米点皴”,通过积点成线,积线成面,使画面产生一种浑厚苍茫的效果。
(二)线的运用
线在绘画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线能表现出人的心理感受和变化。一条水平的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的感受,一条垂直线则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的曲线则给人以灵动、自由、飘逸、欢快、愉悦的感受。此外,在同一水平面的两根线能表现出空间关系。比如,一条粗线给人的感觉是离得近,强硬;细线则让人感觉离得远些,比较弱。以线作为艺术语言和艺术元素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用线这一艺术元素进行创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以墨线作为表现手法的白描,不用淡墨和颜色渲染,仅以线条表现画中的内容,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轻重以及各种角度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形象和变化多端的画面效果。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就是对线的运用和对物象的情感表达的技法提炼。
(三)面的运用以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面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比点、线更显示出具体的形。各种几何形由于大小、方向、轻重、角度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并不是单独使用,往往都是交织在一起,加工组合后才会产生丰富的效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佛塔层层向上,飞檐和门宇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点线面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使人产生敬畏感。国内外大师的作品都是利用点线面艺术元素的典范。最具代表性的“冷抽象”派的康定斯基,理性到近乎极致。作品全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创作。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也是很好地利用了点线面的有机组合进行艺术创作的。
四、点线面艺术元素在写生创作中的运用
“画家应以古人为师,尤当以天地为师。”[3]我们在写生的时候手中的笔与天地自然相会。我们发现在绘画创作中很难表现出自然山水的许多微妙细节,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面对自然去写生,来积累素材。高度概括和提炼是写生的重要手段,并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理解并感受传统笔墨如何概括造型与情感用笔的表现形式,也是寻找自己掌握和应用笔墨来提炼艺术元素的方式。这对我们充实表现技法、增强笔墨的表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临朐沂山写生时,远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近处是一棵棵长着密密麻麻叶子的树木、石头、房屋。面对此景,笔者被眼前这片山水所感动,但来不及——描绘那些树、山头以及各色的石头、房屋。笔者就要用极其概括的方法去记录,去感受。树,有白色的杨树,用双钩的画法,留出来一条白线;有黑黑的柿树,则用浓重的黑线条表现;远处的各种树则用不同的长短、轻重、深浅的线条来表现,加之各种穿插,使画面有了韵律,生机勃勃。石头,则概括为大小形状不同的点。前面的石块会大一点,重一点;而远处的则会变小,轻一点。黑点、灰点、白点、大点、小点交替使用,前后交错,幻化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在造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点又是有感情的,对于结实、黑黑的石块,笔者用干笔浓墨或焦墨来用力地砸在画面上。水中的石块则轻一点去点,表现出在水中若隐若现的感觉。树干也是感情流露出来的线条。风中干涩的老树干多以浓重的线条写出,行笔极慢,有一种在纸上拖着笔行走的感觉,涩涩的,让人感觉极脆,仿佛一碰就断。而新枝、嫩芽则用淡墨快速行笔,表现其流畅光滑的质感。因为是新枝,没有许多的老斑和伤痕,干干净净的,也多不弯曲。树叶,笔者多用圆形或椭圆的大黑点表现。厚厚的、绿油油的叶子,用浓墨点出来形状,越来越淡,一层一层去画。远处的树叶则淡墨一遍点完。
中景的山,则用粗的线表现山头,突出石顶的沧桑感。山头上密密麻麻的小草、碎石以及各种枯枝,用干笔凭感觉点上去,笔锋适当散开。
远山则用淡淡的灰块、面积不同的深浅色块来推远空间。而天空有时留大面积空白,有时用淡墨染一层,和远山能够连在一起,意境更为深远。作品完成阶段,为了使画面更协调统一,会用淡墨再次统一罩染,使画面更整体,在统一中有对比,突出主题。
落款题字,也是画面的一部分,是线条组合成的面。整体看又是画面的一个点,往往是作品的题目,用来体现所表现的画面内容总结,或者是记录自己创作时的思路和感受,使画面变得更协调、更统一。印章,也起到了点缀的作用。而印章颜色的选择,或沉稳或鲜亮,也是作品结束阶段需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点线面艺术元素只是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语言的一部分,除了形式,还有诸如气韵、色彩、主题立意、情感、材料等各种要素。这些要素要恰如其分地组合起来,才能形成集审美与感情并重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谢和耐.中国社会史[M].黄建华,黄迅余,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M]李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3]董其昌画诀[M]//画禅室随笔:卷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