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衍纸艺术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创意表现的积极影响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探讨在小学低年段美术课堂中引入衍纸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手脑结合、乐学乐做,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
其他文献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担任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后,将其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与无印良品原有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形成自然、朴素的无印良品设计理念。该文探究原研哉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品牌产品造型、材料、色彩方面的影响。
1919年,沃尔特·格罗庇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专门为发展现代设计的学校,并起草了著名的《包豪斯宣言》,旗帜鲜明地传达了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宣言中提到,“建筑无论是作为整体,还是它的各个局部,都具备着合成的特性”。这种“合成性”正是该文阐述的论点,即格罗庇乌斯倡导的多物象、多因素有效融合的“建筑精神”。格罗庇乌斯创办包豪斯的初衷,是希望用艺术改变世界,所以他以包豪斯为阵地,联合可以联合的一切,包括所有以往互不相干的学科与手段、理论与实践、手工与机器、教育与生产、人与事等,从而形成一个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并要增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这是指引所有美术教师教学方向的标志。实际上,影响美育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中的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引发了争议。该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两种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课堂结构、优势和局限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应拘泥于对一种教学方式的使用,而是应该协调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开展符合美术课程性质的有效教
该文以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真正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再生为载体,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数字化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非遗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非遗的现代化设计,并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
工艺美术指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生产技艺与审美特性,是时代意志的外显,具有传承性、地域性等特征。该文作者认为,高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应抓住时代的脉搏,了解时代文化的发展特性,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当代性”,以当代的视角重叙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以新的审美视角,创造性地探索与转化传统工艺美术。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当成为初中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关键能力明确为欣赏和绘画能力,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看,欣赏与绘画分别对应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二是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看,关键能力既可以明确为欣赏与绘画能力,又可以进一步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角度加以解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关键能力时也就有了更多的切入口。美术欣赏可以提升日常美术教学的层次,教师在美术鉴赏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能拓展美术教学中的学
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师资的主要阵地,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论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输送更多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美术教师,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民教师,道德情操高尚、具有仁爱之心的优秀引路人。
该文以新美育时代为背景,讨论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人才的三大目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探讨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及其与审美教育的关系等,从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美育氛围。
在人们的审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引西益中,使设计在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同时表现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如何解决设计同质化问题,突出民族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东方的美术精神和文化意识融入现代设计,是新一代设计师需要钻研的课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画的构成语言,结合经典画作和设计案例,探讨中国画的构成语言对中国风设计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自然观念造就了传统乡居建设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也造就了乡居环境情景交融的美学价值。该文梳理了中国传统自然观下无为而治、虚实有度、诗情画意的乡居建设思维,反思了现当代乡居建设中自然理念的式微趋势,探讨了诗意乡居建设中自然、尺度与人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然观念下乡居建设构景、造境、生情的营造方法,试图为新一轮的乡村建设提供一方诗意建构的“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