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不是合格的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AODENV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经历痛苦是我们每一次脱胎换骨之际的必然过程。
  我带了十几年的博士生,也有三十多位博士毕业,但一直有一个疑惑未解,就是这些学生大多数不愿意吃苦,都觉得老师没有带他们走上轻松之路。
  他们巴不得老师给个题目,再给几个想法,很快地写几篇高等级的论文,顺利地毕业。现实中确实有些学生毕业成绩看起来很亮丽,但是当他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拿着博士学位却没有进入过科研殿堂的人。
  就我个人的经历,从历史上也得到无数次证明,一个完美的博士求学过程必须是夹杂着痛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中国,这个痛苦的过程变得尤其必须。
  如下几个理由可以参考。
  痛苦意味着精力上的自我挑战
  现在社会是个快速的社会,信息极其丰富,人人都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而变得躁动不安,很少有人能够静心下来做科研。
  不像物质贫乏时代,人无所事事,做科研反而是一种乐趣。
  人每天都可能会被各种信息所吸引,很少能够专注地思考一个问题,精力被分散了,这种分散的状态对于科研是非常不利的。
  真正有挑战的课题绝对是对人类思维和精力的一种挑战,我们作为普通的科研人,天赋并不超常,如果精力投入不到一定程度,就不要指望能够做出好的科研成果。
  而当精力投入一件事达到极限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快要吃不消了,持续时间久了就会很难受,这就表现为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
  尽管当时感觉不舒服,但是这个过程似乎不能回避。
  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博士期间,有一次导师在下午提了一个问题,快要吃晚饭的时候对我说,要我在第二天早上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还不熟悉的知识,于是赶快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英文专著,看了一个通宵,在早上7点多钟的时候,我就明白了那个问题要怎么解答。
  当时我很抱怨,但是后来也明白了,这就是自我挑战的过程,至今只在那一夜通读过这本书。
  痛苦意味着知识深度应用的挑战
  做科研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的人,至少在某一个小点上如此。
  但是超越就需要给出超越的理由,其中一个就是必须在知识的深度上有所超越。
  我们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满足于考试和记忆,但是对于知识的深度应用是很不充分的。
  当我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这都是在不断深化曾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断提炼和加工,最终得到有意义的组合,可能才能解决一个有挑战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生以前的学习往往是不够深入的,经过课题检验之后的知识才是真正自己的知识。
  可是对于曾经学习的知识深度思考应用的过程并不是轻松的,这需要我们改变我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层次,改变知识的排列顺序。
  这种与以往不同的做法往往让我们不习惯、不舒服,时间久了就是痛苦,但是如果不经过重排和整理就进行深度加工的知识,其实是没有价值的。
  痛苦意味着知识领悟上的提高
  我们学习过很多知识,表面看知道了很多,但是在科研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我们理解得不到位或者不对,我们也曾经有自己的理解方法,但是在具体的科研中发现,那些理解很浅。
  在挑战性课题面前,我们只能不断地改变对既有知识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钻研和认识,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领悟。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知识只是存放在我们的大脑中,等真正理解之后,才感觉到原来如此。
  这种原来如此的领悟比课题的成功还要重要,因为只有这种领悟才能让我们的知识活起来,为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服务,这种收获将是终生有意义的。
  但是这种强迫自己离开已有的理解位置,换一个位置思考和理解,有时候甚至是怀疑,在心理感觉上也是不适应的,不适应时间长了就是一种痛苦,而这种痛苦似乎也是必须的。
  痛苦意味着黑夜中摸索之后光明的到来
  做科研沒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曾经遇到过无数的黑暗,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穷尽各种智慧,最终等到光明的到来。
  这种黑暗中摸索的状态是人所不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
  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心理状态无疑是难受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在光明中走向科研的胜利。
  正如自然界的自然规律,黑暗已经在眼前,光明必然不会久远,只要坚持,只有不断地走下去,必然会迎来光明。
  这种痛苦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造成的,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不经历风雨,就没有彩虹;不经历黑暗,就不能期待到来的是光明。
  痛苦意味着自我承认的开始
  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我们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认可,这种认可长时间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支柱,但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尤其是有挑战性的课题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导师、学生、男孩、女孩、老人和年轻人,统统一切的差别都消失了,只有一个一个的灵魂在战斗。
  科研的过程是个绝对平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必须独立自主,都必须自我挑战,最终自我承认。
  没有自我承认,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科研的思路突破。
  但是从被认可到自我认可并不是个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艰难的去除拐杖的过程,少了心理的支撑,人是很难受、很失落的,甚至是恐惧的。
  这就是痛苦的另一个原因,但是这种痛苦也是必须的。
  总的来说,读博士是中国学生进入科研的必由之路,经过读博士,不断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化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会全力以赴,学会在黑暗中摸索,最终学会独立,尤其是精神的独立。
  这些收获都不能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必然伴随着痛苦、彷徨甚至恐惧,只有战胜了这些心理上的不适应,乃至挑战身体的极限,才能够到达彼岸。
  如果想轻松愉快,那就不要读博士,读博士就要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有了这些心理准备,也许就能少一点抱怨,加快一点速度,更快一点成长,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摘自灼见
其他文献
韩国可能没有从与平壤政权打交道的历史经验中汲取足够教训,反而在绥靖主义的“老邪路”上又陷一步。  一个幽灵,绥靖主义的幽灵,在东北亚徘徊。热爱和平与自由的国际社会,美国、中国、韩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似乎曾为驱除核武阴霾而结成统一战线。然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君不见,机会主义、愿望思维、情报误判、祸水他引、借力打力、勾心斗角、政客私利、击鼓传花……一次次让本可以终止灾难的机会付诸东流,遂
期刊
1.概述  1.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应该提出的一点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依附于建筑内部空间中进行,但是这并不表明室内设计只能是消极地,相反,在完成后的建筑作品中,室
目前影视市场化对影视基地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影视基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涿州影视文化基地面对这个广阔的市场产生了问题同时也在适应和
1  插画家chnstoph Niemann,他的脑洞大得可以,随便丢一样东西给他,他都能结合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很有意思的作品。就比如说他用耳机、剪刀、墨水瓶等很普通的东西创作出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2  这些利用生活中寻常小物做的插画,被他称为“周末草稿”,他直言这一切都是源于办公室太乱了。  3  这张蜀犬吠日看了好久才看懂,顿觉十分厉害,牛仔裤,黑云压城,给跪了!  4  给他两个香蕉,
期刊
母语即人生无处不在、无时不用的民族共同语。中华民族共同语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早已明确赋予法律地位的、全国通用并予以
市委市政府提出“决战‘二次率先’、建设最美扬中”的工作目标,随后又召开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市规划委员会,聘请了首席规划师.面
2017年最火的东西之一,无疑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究竟是一场知识革命,还是一种新型成功学?  “每个时代,都在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这个世界,也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当你挤在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铁车厢中,猛然瞥见明亮的灯箱上印着这句广告语,刚刚还垂头丧气的你马上来了精神:为什么诸事不顺?就是缺乏学习!高效学习、终生学习、新型学习、碎片化学习……这么多的学习课程,还愁明年不加薪吗?  不过嘛,你每天辛
期刊
在全市上下为实现“二次率先”而决战的关键时刻,市商务局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加速产城融合”,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活动,我们将以全面超目标的姿态,坚定信心,攻坚
纽约百老汇剧院区通过两百多年的的发展,自发集聚为世界瞩目的演艺产业园区。其产业集聚形成的成熟产业链和主要经营方式都值得研究并能为我国演艺产业园区打造所借鉴。本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