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进展,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KNI)的经济与管理数据库,通过对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检索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产出单位及论文作者数量、长度与论文引用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保险研究》等9种期刊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的重点期刊;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模式选择、制度体系构建等占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内容的比例最高,而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税收、立法问题的研究比较少;高校是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的主要力量;作者数量、论文页数与平均引用次数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文献 研究进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到2010-07-21)中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子库,通过对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检索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主要内容、单位及作者、文献被引用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
统计发现,2002年以前我国没有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论文。 2002- 2003年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有3篇。这段时期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贫乏的现象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我国农业保险在1982年恢复以后,基本在商业保险框架内试验,国内并没有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因此当时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非常少。
2004-2009年中央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中都关注“三农问题”,重点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多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这个时期国内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展开,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业保险专项款10亿元,开始在吉林、内蒙古、江苏等6个省份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2008年,又增加了10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迅速发展,2007年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数量比2006年增长了80.77%,2008和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分别为75篇和102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2-2003年)起步阶段、(2004-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在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经济论文中,发表在期刊中的论文有303篇,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有30种期刊,共发表文献134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44.22%;其中属于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在发表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中,发表论文数目在5篇以上的期刊共有9种(见表1),其中有5种是国家学会、科研、行业主管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刊物,有4种由相关省级学会主办的刊物。
三、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在检索的文献中,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论文有140 篇,占论文总数的41.67%。从论文研究内容上对这140篇经济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内容涉及到九个方面(见表2),体现的研究特点为: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问题的研究已趋于成熟
通过分析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首先,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吴扬(2003)《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指出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欠缺风险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并没有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类论文数量占统计论文的12.89%,论文总数的第3位。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庹国柱、朱俊生(2004)发表的《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论文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再次,学者们还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类论文占统计论文数量的第2位,共35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5%。 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曾忠东(2004)发表的《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指出我国应尽早建立与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的设计,探讨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二)基于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研究论文较为丰富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全国各省发展政策农业保险存在差异,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道路。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中,按照内容分类统计,以研究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41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9.29%。引用次数最高的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通过对上海实施农业保险的历史经验进行调研,分析了上海农业保险运作成功的几个关键做法和模式。
(三)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领域非常全面
通过分类,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相关经济论文按内容可以分为9个方面,见表2。邢鹂(2004)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围绕中国种植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风险的评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全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粮食产品、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风险和社会损失率进行了研究,厘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费率,模拟了不同政府补贴率和保障水平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林人慧(2006)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主导地位探析》,分析了政府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导作用,指出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王敏俊(2009)的《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613户小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浙江613户小农户的调研,对影响小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表2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四、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主要产出单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的产出单位主要有30个(发表论文在2篇以上),共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6.01%。其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高校,共发表论文9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76.86%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类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高校发表论文总数的 41.94%。科研单位发表文章1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10.74% ,这些科研单位以农业部、财政部、农科院下属科研机构为主。相关部委发表论文6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4.96% 。地方部门发表论文9篇,占主要产出单位的7.44%。
发表论文在前10位的产出单位见表3,共发表论文数量67篇。发表论文在前3位的产出单位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表论文15篇; 南京农业大学,发表论文8篇;中国农业大学,发表论文7篇。在排名前10位的产出单位,有4所农业类院校,由此可见,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院校是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力军。
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基础文献
一个作者的研究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次数成为评价其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杰出科学家进行客观评价的观点,作者的被引用频次与其学术成就成正比。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文献,被引用频次在10次以上(含10次)以上的论文共 16篇,占该类论文总数的 11.43%;5-9次共有29 篇,占20.71%;1-4次共有 95 篇,占67.86%。引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文章,共13篇,这些文献是构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文献。这些论文中引用频次最高的是邢鹂(2004)发表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引用频次在42次;其次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引用频次在35次;再次是吴扬(2003)发表的《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引用次数为29次。这13篇文章,文献来自核心期刊(2008)有9篇,占69.23%,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论文的质量和引用率要高于其他期刊。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数量及论文长度与引用率的关系
(一)作者数量与引用次数
研究表明,多位作者提高了论文在同行中被认知的可能性,故合作发表论文可获得较多引用次数。通过统计,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共137篇。其中 1位作者的论文占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137篇)的57%,所占百分比最高,其平均引用次数为3.79次 ;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占 31%,其平均引用次数为6.38次;3位作者的论文数量为12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5.58;4位作者的论文仅有2篇。从统计结果显示1-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88%。但是从平均引用频次来看, 2位作者的平均引用频次最高,其次是3位作者。
(二)论文长度与引用次数
研究结果显示,论文长度与引用率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论文长度的增长,年均被引用次数增多。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论文以3页最多,占论文总数的26%;其次是2页的论文,占23%;4页的次之,占19%。如图 2所示,论文长度为8页的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最高,其次是论文长度为6页的论文,可以看出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论文中,论文页数与平均引用次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七、结论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分为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发表的相关经济论文主要分布在30种期刊中,其中属于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研究内容非常全面,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等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基于各个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论文产出单位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部委,其中农业类院校是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中,论文的引用频次及论文的页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程刚.“管理世界”被引用的定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1(1).
[2]钱贵霞, 解晶等. 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基于引用率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3]林良夫,金佩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基础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
[4]Montpetit, E, A. Blais and F. Martial. 2008, what does it take for a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tist to get cited? [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9, P802-816.
[5]Stanek K.Z.How long should an astronomical paper be to increase its impact[EB/OL].http://arsis.org/abs/0890. 0692. 2009-9-12.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文献 研究进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到2010-07-21)中的“经济与管理科学”子库,通过对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检索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主要内容、单位及作者、文献被引用率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
统计发现,2002年以前我国没有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论文。 2002- 2003年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有3篇。这段时期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贫乏的现象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我国农业保险在1982年恢复以后,基本在商业保险框架内试验,国内并没有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因此当时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非常少。
2004-2009年中央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中都关注“三农问题”,重点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多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这个时期国内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展开,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2007年,我国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业保险专项款10亿元,开始在吉林、内蒙古、江苏等6个省份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2008年,又增加了10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迅速发展,2007年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数量比2006年增长了80.77%,2008和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分别为75篇和102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即(2002-2003年)起步阶段、(2004-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二、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在题名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经济论文中,发表在期刊中的论文有303篇,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有30种期刊,共发表文献134篇,占期刊发文总数的44.22%;其中属于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在发表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中,发表论文数目在5篇以上的期刊共有9种(见表1),其中有5种是国家学会、科研、行业主管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刊物,有4种由相关省级学会主办的刊物。
三、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在检索的文献中,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论文有140 篇,占论文总数的41.67%。从论文研究内容上对这140篇经济论文进行分类,研究内容涉及到九个方面(见表2),体现的研究特点为: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问题的研究已趋于成熟
通过分析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首先,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吴扬(2003)《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指出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欠缺风险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我国并没有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农业保险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学者们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类论文数量占统计论文的12.89%,论文总数的第3位。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庹国柱、朱俊生(2004)发表的《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论文对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再次,学者们还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类论文占统计论文数量的第2位,共35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5%。 其中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是曾忠东(2004)发表的《关于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指出我国应尽早建立与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的设计,探讨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二)基于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经验的研究论文较为丰富
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全国各省发展政策农业保险存在差异,都在探索适合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道路。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论文中,按照内容分类统计,以研究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41篇,占统计论文总量的29.29%。引用次数最高的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通过对上海实施农业保险的历史经验进行调研,分析了上海农业保险运作成功的几个关键做法和模式。
(三)我国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领域非常全面
通过分类,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相关经济论文按内容可以分为9个方面,见表2。邢鹂(2004)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围绕中国种植业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风险的评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全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主要粮食产品、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的生产风险和社会损失率进行了研究,厘定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保险费率,模拟了不同政府补贴率和保障水平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户收入的影响。林人慧(2006)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主导地位探析》,分析了政府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导作用,指出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王敏俊(2009)的《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613户小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浙江613户小农户的调研,对影响小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表2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四、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主要产出单位
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的产出单位主要有30个(发表论文在2篇以上),共发表相关论文121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36.01%。其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高校,共发表论文9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76.86%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类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占高校发表论文总数的 41.94%。科研单位发表文章13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10.74% ,这些科研单位以农业部、财政部、农科院下属科研机构为主。相关部委发表论文6篇,占主要产出单位发文总量的4.96% 。地方部门发表论文9篇,占主要产出单位的7.44%。
发表论文在前10位的产出单位见表3,共发表论文数量67篇。发表论文在前3位的产出单位分别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表论文15篇; 南京农业大学,发表论文8篇;中国农业大学,发表论文7篇。在排名前10位的产出单位,有4所农业类院校,由此可见,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院校是我国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力军。
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基础文献
一个作者的研究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次数成为评价其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杰出科学家进行客观评价的观点,作者的被引用频次与其学术成就成正比。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的文献,被引用频次在10次以上(含10次)以上的论文共 16篇,占该类论文总数的 11.43%;5-9次共有29 篇,占20.71%;1-4次共有 95 篇,占67.86%。引用频次在15次以上的文章,共13篇,这些文献是构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文献。这些论文中引用频次最高的是邢鹂(2004)发表的《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引用频次在42次;其次是顾海英、张跃华(2005)发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引用频次在35次;再次是吴扬(2003)发表的《从“负保护”到积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当前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引用次数为29次。这13篇文章,文献来自核心期刊(2008)有9篇,占69.23%,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论文的质量和引用率要高于其他期刊。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数量及论文长度与引用率的关系
(一)作者数量与引用次数
研究表明,多位作者提高了论文在同行中被认知的可能性,故合作发表论文可获得较多引用次数。通过统计,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论文共137篇。其中 1位作者的论文占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论文(137篇)的57%,所占百分比最高,其平均引用次数为3.79次 ;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占 31%,其平均引用次数为6.38次;3位作者的论文数量为12篇,其平均引用次数为5.58;4位作者的论文仅有2篇。从统计结果显示1-2位作者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数量的88%。但是从平均引用频次来看, 2位作者的平均引用频次最高,其次是3位作者。
(二)论文长度与引用次数
研究结果显示,论文长度与引用率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论文长度的增长,年均被引用次数增多。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论文以3页最多,占论文总数的26%;其次是2页的论文,占23%;4页的次之,占19%。如图 2所示,论文长度为8页的论文平均引用次数最高,其次是论文长度为6页的论文,可以看出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论文中,论文页数与平均引用次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七、结论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经济研究分为起步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发表的相关经济论文主要分布在30种期刊中,其中属于中文核心期刊有15种;研究内容非常全面,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等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基于各个地方农业保险实践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论文产出单位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部委,其中农业类院校是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济研究论文中,论文的引用频次及论文的页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程刚.“管理世界”被引用的定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1(1).
[2]钱贵霞, 解晶等. 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基于引用率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3]林良夫,金佩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基础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
[4]Montpetit, E, A. Blais and F. Martial. 2008, what does it take for a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tist to get cited? [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9, P802-816.
[5]Stanek K.Z.How long should an astronomical paper be to increase its impact[EB/OL].http://arsis.org/abs/0890. 0692. 20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