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识字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正所谓“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的亲手书写来审视其内在品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汉字的字形、字义与字音的关系,多收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结构、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使学生无论在校内、在家里还是在其它场合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在读书、识字、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字练好,于时间、效益上更为经济,到中学毕业时,学生应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现在大部分中学生,走出校门时写字还达不到起码的要求,还要另花时间练字,这就等于返工,事倍功半。
  练好钢笔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容易。因为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正确地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处于低年级识字阶段,大部分学生书写较好,因为他们态度认真,能够按照正楷一笔一划写。这一阶段,教师的督促作用更为明显,如果再讲些字体规则,告诉他们何谓好看何谓难看,练字的效果就更容易巩固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却越写越差,原因在于功课多了,书写需要加快,又不懂写快的方法加之态度不再认真,书写开始潦草。大多数学生看到自己歪七扭八的字心里也着急,只是不懂得其中变通的道理。而有些教师因为对书法规则不太熟悉,因此对学生的指导也起不到实质效果。因此,从中学起有必要教授学生行书,避免学生因时间来不及就乱写。写楷书写得端正并不难,行书写得好却不那么容易,所以这时行书理论又成了关键。
  汉字结构以笔划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练习。但同时要注意书写顺序并非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以字的笔画与结构为例,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成合格的笔画。与此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均分配时间,不能盲目贪多求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功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别字是难免的,但潦草字和不规范简化字却一定要及早克服。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主要是受了社会上某些不规范用字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科,要求学习者采取科学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英语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其核心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源于学法;反过来,教法又影响学法,学法依赖于教法。只有教得有方,才能学得有法。教法与学法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双向关系。教师必须以学促教,以教示学,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
期刊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现行新课标也有同样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教师去引导、开发和培养,因此,笔者结合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
期刊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它运用变形这种手法,转换视角,从另一侧面审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情的变化,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的变化,描绘了人的异化过程,进而揭示了人性的异化。  文中,职业为旅行推销员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变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此公式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越低,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但在现实教学中,实际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最大限度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只有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才有可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人格与效率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活生生的人,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小学生,每个人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更为明显。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用多把标尺去衡量和评价学生。而分层教学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优点为: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教学的起点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期刊
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转化为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专业育人角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已经细化到文化知识传播、生活常识教授、做人道理讲解、人格基础塑形、理想目标制定、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等各个方面。而与此同时,教师在面对一个个“人之初,无善恶”的学生时,又要有各方面的顾虑和犹豫——比如:不能拿个人的喜好来刻意要求学生,不能抑制他们的天性;不能抹杀学生的尊严;不要直面“恶意”批
期刊
2005年9月,徐江教授的大作《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在《人民教育》上一经发表,立即在教育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褒贬不一,尤其是引起了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课中“无效教学”的反思。  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的教学效率是很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一线语文教师面对低效率的教学效果尴尬无比,面对一个个内部统计数据颇感无奈,付出与反馈不成正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语文教师相继拿出一个个举措,但是收效甚微。这时静下
期刊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是自信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高水平的学习策略,乐于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  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具体表现为:怀疑自己不能完成某项作文任务,即使拥有生活体验或阅读方面的积累,也感觉自己写不好,不愿意再做尝试,放弃努力。因此,培养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写作前的消极退避行为,引导学生学
期刊
对待后进生,教师最应该做的不是讲教科书、抓进度,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英语底子薄得可怜的学生,这样,学生最终会因什么都听不懂而索性放弃英语学习,从而上课睡觉、聊天、搞小动作,甚至对抗老师,结果造成恶性循环。这当然不是学生之所想,也非教师之所愿。那么英语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教起    知识天天积累,学生就会每天有进步,只要他们进步,成绩就一定会提
期刊
当教育界专家还在对08年高考作文题目品头论足的时候,09年的高考又将拉开帷幕。但是,现实说明:作文教学已经到了一个艰难的瓶颈期。    一、作文教学困惑    (一)作文课该怎么上?  基本上有两种模式:①讲理论。包括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很多教师系统认真地讲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理论知识,又是做课件又是写教案,可是收效甚微,学生面对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却无所适从,难以下手。②以某个作文题来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