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陈龙正,我相信有一座桥是为你而建的 水乡桥多,水乡路长。 在江南的每一条路上,都要建造一座又一座的桥来连接,从这一头延伸去那一头。 水网如织,路网也如织,疏密有致,勾勒出了时空的经纬,罗列下了一层又一层的生活过往、历史记忆。 倒映在水面上的晚霞已经暗淡,桥上乘凉的人更多了,有双手撑着扶栏的,有背靠着扶栏的,也有把脚搁在扶栏上压腿的。喧嚣了一天又一天的城市,日复一日地用这样的场景,书写熟悉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龙正,我相信有一座桥是为你而建的
水乡桥多,水乡路长。
在江南的每一条路上,都要建造一座又一座的桥来连接,从这一头延伸去那一头。
水网如织,路网也如织,疏密有致,勾勒出了时空的经纬,罗列下了一层又一层的生活过往、历史记忆。
倒映在水面上的晚霞已经暗淡,桥上乘凉的人更多了,有双手撑着扶栏的,有背靠着扶栏的,也有把脚搁在扶栏上压腿的。喧嚣了一天又一天的城市,日复一日地用这样的场景,书写熟悉与陌生。
桥下的水,也是如许地流淌了一年又一年。
每一座桥,都会在水面有一个倒影,圆拱的,平板的。每一个在桥上走过的人,应该也都会在水面留下一个倒影的。而在这一座拥有着一顶亭子的石板桥头,一个清瘦癯古的老头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之中,站立了十年、百年,抑或还会站立百年、千年。
我不知道这一座叫亭桥的桥,是不是当时为纪念你而建。几亭,是你的號。那么,以一座跨越河道两岸、连通南来北往街衢道路的桥,让每一个过往的行人都认识你、知道你,从几百年前,到几百年后……
我真相信,有一座桥是为你而建的。
在那座桥的亭子里,隐隐约约地映衬着三个字:同善会。
丁宾,沉香荡畔有清风
那一个端坐在柳条椅上的老人,应该就是你。
沉香荡里吹来的那一阵一阵的凉风,将你前额上留着的几根白发银丝,拂动,再动。
你啊,九十高龄的你,其实早已经将生活过成了一身补丁叠补丁的棉布长衫,一碗清凉的莲子薄粥,还有就是手持着的那一把破旧蒲扇。
在你抬头看我的那个瞬间,我看见了你春日阳光般的神情,安宁、温和。
你真的终于将府上的三千石稻粟,全部赈济给了受灾的贫民。
你还真的以府上的三千金银两,全都资助了因灾不能输赋的农户。
在这个时候,你再也不是兼督江防的“丁操江”,也不是明朝南都的工部尚书。你啊,就是一个退居乡野的小老头。空空荡荡的丁家宅院,冷冷清清的乡居茅舍,只有那株苍老如虬的黄梅,依然散发着幽幽的沉香四溢飘动。
后人将那个小镇以你的名字来命名,叫丁栅。那株老梅树边上的这一片水面,波光如鳞,名之为香湖。
几百年后,香湖还在,老梅已经无踪。行走湖畔,那个小老头的身影或许还在,端坐着,隐隐约约。
从湖面上吹来的清风,依然如丝如缕地轻拂着你的银丝白发……
吴镇,一路隐去的橡林老书生
每一次走到吴镇墓跟前的时候,心中总是在想,他是怎样走过了一生的。
在花园弄的吴镇纪念馆里,可以看到一尊花岗岩的雕像,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智者的形象。那神情,那眼眸,以及那微微飘动的衣衫,无不透漏着一种莫名的仙风道骨。
我们总会记着他的一个名号:梅花道人。
走进吴镇陈列室,迎面而立的是一个微微有些发胖了的老者,据说是吴镇的自画像,出自《义门吴氏谱》手抄本。寥寥几笔,一个肥硕的大脑袋,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最有印象的当是那双宁静的眼和那几缕杂乱的胡须,而我竟然会记着了的是画在吴镇身后的那棵树。或许,这便是“若有时人问谁笔,橡林一个老书生”的形象。
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呢?我们还会看到两块墓碑。一块已经相当残破,被当做了吴镇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放置在陈列室内。而且,还加上了玻璃罩。如果没有边上的说明,其实很难再辨认碑上的铭文了。据说,那是吴镇自题的碑铭:梅花和尚之塔。左右两边还分别写下了生辰和殁时。另一块就在吴镇墓前,有明万历年间的县令谢应祥题写: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仲圭,是吴镇的字。
我忽然觉得,“老书生”“梅花和尚”“梅花道人”等吴镇自诩的那些个名号,再加上后来人封的“画隐”“高士”等称呼,吴镇的一生,甚至是在身后,其实是把一路隐去书写成了一种绝唱,千古难寻。
其他文献
1 八月,还在梦中沉睡的长城被考察团的学生娃娃喊醒了。 它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这些把它们当成古董的人们。 抚一把它身上的灰土,捻一把它身上的土沫,也抚一把它身上溃烂的伤疤,被风化,被雨淋湿的一块块伤疤,已喑哑了它的疼痛,木木地站在风中,裸露在太阳底下。2 一捧千年的拂尘,刮在历史的天空。 昏黄而暗淡,带着一些血光,带着战马最后的嘶鸣。 当历史,被一声乌鸦的叫声唤醒的时候,无奈地伸出双手,
从一捧黄土的身体里溢出,有如荒凉困乏的田野,骤然之间,凝成神妙的词句,把内心的痛苦一一披露。 有时,她像我们的思想,以蒼白的谶语,踯躅在忧郁的天穹,尽管无声,却时有雪花飞舞。 倘有一天,我们的目光无法握住美丽的鱼,不如让风盛开。 我能隐约记得,一张张憔悴的面孔,透过星星点点,总想让自己潇洒几分,尽管鸽哨不怎么嘹亮。 一首古老的民歌,长时间占据浓云密布的心头,向着枯黄而光秃的林木抒情,我开始
远眺,朦胧如纱缦半揭;闭上眼睛,又在蓝色海域之上闪烁。 这是我第二次路过马绍尔群岛。 从海水,可以嗅到浩瀚太平洋腹地的寂寞和宽仁。 面对造访者,或者离去的人,她都抿着嘴儿,哗哗一乐,不送不迎。 这次我们没有遇见,前几年的老岛主,也许他去了另外的地方。但他那土著一般的须发就像堤岸上的椰子树,早已被海风赋予了另外一种含義。 马绍尔群岛在无边无际的海水里飘荡着,像一圈不规则的珍珠项链,更像几句
本想寻找遗失的自己,却翻寻出十八岁的你。十八岁的你在时光深处与我四目相望,笑靥如花。 小心翼翼地将你捧在手心,细看我不曾见过的风华,幸福之蝶在你的唇边稳稳降落,微笑定格在方寸之地。 那時候,你眉眼俱佳,清秀灵丽,站在桃花树下等待盛装的爱情,灼灼其华,宜室宜家。 那时候,所有的快乐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白日劳作,月下欢歌,虽然衣衫单薄,却阳光明媚。 那时候,你那么年轻,像极了我的妹妹!
现在我要把有史以来所有的虔诚都洒向一条航道,一条正好驶过一个世纪的大船。 一条由十三个主要工匠引领一群渴望光明的人铸造的,引领人民走向康庄大道的风向标。 他们怀揣明亮的前景,从黑夜突围,冲破一切黑暗的围剿,以破茧、喷薄而涌的姿态迎接曙光的到来。 后来,一个又一个的舵手勇立潮头,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划破固有思维的包围,朵朵浪花、次第绽开的笑脸相互辉映,成为历史的脚印或者奋斗的画卷。 这些汗水绘
一 南湖,南湖,你见证了青春与信仰撕裂暗夜时绽露的光芒。 青春的面孔。坚定的眼神。澎湃的激情。振举的手臂。“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十一个不同的口音共同高呼下,夜的浓黑如潮水,以南湖为中心,四散溃泻。 红心向党,跳动出相同的节奏,燃成高举的火炬,在中华民族的暗夜亮起信念与希望。 1921年8月2日。 那一刻,蒙蒙细雨中,十一双穿透历史迷雾的眼睛,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风云变幻中一个民族的未来
那日子 綠色铸成,记忆中的祁连、大漠、雪山、戈壁,随着模糊的钟古楼雄风,写进青春的笔记。 那日子,是幻想装满的岁月,如苍穹深邃而又宽广。 夏日的热浪,裹着漫漫黄沙,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故土之恋,还有那爱的渴望和企求,总是在干涸的心底掩藏。 我渴望春雨降临,让情思从大漠溢出,挂满红柳长出嫩芽。 在长天和荒原之间,让战鹰带着相思在蓝天上飞翔。 嘉峪雄关,巍峨的祁连冰川呵,还是用泉湖醉
方志敏 一忽儿笔杆子,一忽儿枪杆子,倾吐的都是革命的火花。这些火花很浪漫,尽情地在大地葳蕤,像许许多多的疼痛,唱出幸福的歌谣。 你是诗人一般的战士,是战士一般的诗人。你的平仄,就是工农大众的呼吸;你的冲锋,都是红军对苦难的一次次清算。 监狱再凶残、再威逼,或许换一副脸孔,再谄媚、再厚颜,你清癯瘦削的身体,总是诠释一个定义:自由的空间,无法压挤,无法腐蚀;你的目光镇定着,总是传递一个常识:梅花
握緊北方一缕缕炊烟,艾草一次次植入梦乡。 青石牌坊、古宇湖面、云顶古寨,一辈子情缘在那片宽宽芦苇上,长出翅膀带上芦苇花顺着河流飘荡。 此时,用钢枪写出故乡,用村庄、鸟鸣和十五的月亮,写出怀化菖蒲的高,高出嘹亮的军歌。青春沿着迷彩的记忆,抚摸故乡的流水、炊烟和泥土。 天空的云啊,又一次次绽放出战地黄花。 幸福画卷背后,是一个老人所凝望的方向。 今天,我用一根草绳连起春秋战火,连着中华儿女曾
风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十三股风吹来,从租界吹过,从大上海吹到了南湖。吹得这湖上小小游船,微微有些摇晃。这风太过猛烈,太过新奇,那个摇桨的人还不确定,这风起云涌,小船向什么地方去。他心里摇摆不定,那小船就在湖心里跟着摇晃。他不知道自己这艘小小的船,能否承载这些新潮的风,他们各操方言,却各展风姿,指点着江山,激扬了文字。 风向何处去。摇动着桨声,掌舵人四面警惕,生怕走漏了风声,而风不停地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