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以系统协同理论为指导,选择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综合评价指数,对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相对较慢,其中经济结构失衡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4
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协同理论可知,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到地方经济发展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续的、多维的交互作用。因此,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进行评价需要构建一套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系统演进过程的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考虑
本部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指标体系是多个单项指标的有机组合。一般而言,建立评价系统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指标体系能够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映,从而为系统的调控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某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以便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三是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引导政府部门完成其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四是指标体系能够进行区域间、部门间协同发展水平的比较,进而从比较中发现差距和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五是指标体系能够对某一区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提供相关依据。
2.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功能
评价系统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需要具备三个主要功能,一是描述和反映特定时点或某个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二是描述和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与速率;三是综合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整体上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状况和变化趋势。
3.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指标体系建立包括单项指标选择及指标体系内部结构关系确定两个过程。单项指标选择考虑了指标的重要程度、数据可获得性及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指标体系内部的结构关系,本文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表现和“功能”体现两方面要求,分为总体层、功能层、结构层⑴、结构层⑵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其中,总体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总体情况;功能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外在功能体现;结构层和指标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
(二)指标体系建立
按照本文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我们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根据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一个包括46个单项指标在内的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本文在社会发展方面选择了较多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确定
数据标准化和无量纲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意义重大。这里,介绍了本文数据标准化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和相关说明。
(一)数据来源与相关指标计算说明
本文将1990-2012年作为评价区间,各单项指标数据来自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和相关国家统计年鉴,有些单项指标需要通过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缺失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相应的估测值。其中,相关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1.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一般指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实际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消费指数折算法、GDP折算法或生产指数折算法来间接地加以表示。相比而言,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因此,本文采用CPI来替代通货膨胀率。
2.经济波动系数
目前,经济波动系数据计算方法较多,比如李永友(2008)和刘志刚(2005)采用的方法。根据本文研究的现实需要,在综合上述方法基础上,我们选择任保平《以质量看待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反思》一书中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公式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其中
其次,利用公式
计算各年份的经济波动系数。
3.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
二元对比系数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二元反差指数为非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
4.地区不平衡指数
衡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指标。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得到:地区不平衡指数=各地区人均GDP标准差/各地区人均GDP平均值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全面性,本文以内蒙古的12个盟市①为基本空间单元计算1990-2012年间的地区不平衡指数。
5.能源产出率
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 、风电等一次能源。能源产出率是资源产出效率指标之一,是一定范围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反映单位能源的产出情况。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产出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6.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从劳动要素投入角度反映产出效率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实现的增加值来表示,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而得:
7.资本产出率
资本产出率是从资本要素投入角度反映产出效率的一种指标,本文用下列公式计算评价区间内各年份的资本产出率:
8.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能够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程度,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由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无法全面获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为此本文采用田卫民(2012)1995-2010年的估算结果,缺失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估测值。 9.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不仅考虑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变化,而且考虑相对应的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基于内蒙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牧民人口比重较大的实际,泰尔指数更适用于度量内蒙古的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采用王少平、欧阳志刚(2008)的泰尔指数计算公式:
其中,j=1,2分别表示城镇和农牧区, Zjt表示 t时期城镇或农牧区的人口数量, Zt表示t时期的总人口, Pjt表示城镇或农牧区的总收入(用相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积表示), Pt表示t时期的总收入。
10.城镇相对贫困程度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一种社会生活状况,能够反映社会各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相对贫困组别或者人群与相对富裕组别或人群的收入差距状况来表示相对贫困程度。本文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11.环保投入强度
反映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的指标。本文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之间的属性、量纲、量级不同,所以属性、量纲、量级方面选择“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当xi为“正”指标时,
当xi为“逆”指标时,
(三)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选择先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相关系数,再计算复相关系数,最后确定指标权重的思路。
1.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公式⑶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的相关系数,KMO检验均在0.5-1的合理区间。
2.复相关系数
在相关系数矩阵基础上,根据公式⑷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的复相关系数。
3.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公式(5)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数计算与评价
在计算权重基础上,这里根据公式计算出了1990-2012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数、各效应指数以及经济结构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总体评价
这里,我们根据公式 可以计算出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数和各个维度的评价指数(见图1、表3、图2、图3和图4)。
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数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从图2中看到,功能层面的各效应指数中,环境效应指数贡献最大,权重达到0.283621;经济效应指数排第2位,权重达到0.255576;社会效应和资源效应指数的权重分别为 0.243382和0.217421。从功能层内部结构关系变化看,1990-2012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效应指数、资源效应指数和环境效应指数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但环境效应指数波动幅度很大,而经济效应指数2005年以来总体呈缓慢下降态势,这从侧面说明内蒙古经济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反还有可能出现了某种“倒退”。图3显示,近年来经济效应指数下降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下降造成的。一方面,经济增长指数下降主要出现在2005年以后,从内部结构看主要受通胀率提高、经济波动幅度增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降低造成了2005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指数的下降(图4)。
(二)经济结构指数变化分析
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结构指数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开始呈现较快下降趋势。从图5中可以看出,除工业化率指数、城镇化率指数、二元反差指数外,反映经济结构状况的其他指数都呈较快下降趋势,这表明2003年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十分较慢。
1.产业结构演进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率由2003年的32.40%上升到2012年的48.7%,但服务业占GDP比重快速下降,由2003年的41.9%下降到2012年的35.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9.1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内蒙古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之一。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产业重型化、资源化、产品初级化、产业链低端化特征十分明显,工业结构单一化和刚性化问题十分突出,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十分低下。
2.总需求结构演进
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情况看,近年来呈现“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过低”的特点,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十分明显。投资率由2003年的56.7%快速上升到2012年的84.60%,9年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我国大多数其他省区市。与此同时,内蒙古的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出现快速下降的态势,消费率由2003年的52.74%下降到2012年的39.4%;外贸依存度也由2003年的10.79%下降到2012年的4.24%,这与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地位极不相称。
3.空间结构演进
近年来,内蒙古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人口城镇化率较快提高,二元反差系数有一定改善,但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仍然在0.4以上,地区不平衡指数也由2003年的0.58上升到2012年的1.06,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内蒙古人均GDP最高的阿拉善盟是人均GDP最低的兴安盟的7.5倍。
四、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相对较为缓慢。在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环境效应指数贡献最大,社会效应指数和资源效应指数贡献度在不断增强,经济效应指数虽然贡献率排在第2位,但2006年以来有下降趋势,这成为影响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从经济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分析,经济效应指数下降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下降造成的。经济增长指数下降主要受通胀率提高、经济波动幅度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结构指数中除工业化率指数、城镇化率指数、二元反差指数外,反映经济结构重要状况的其他指数都呈较快下降趋势,这表明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十分较慢。 总之,“八五”以来,虽然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部结构关系和经济效应指数变化趋势看,经济结构变迁十分缓慢、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当前和今后内蒙古必须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注释:
① 内蒙古的12个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参考文献:
[1] 张保法.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2] 韩延春.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 (1).
[4] 陈平,李广众.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J] .世界经济,2001(3).
[5] 陈晓光,龚六堂.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5(2).
[6] 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7(4).
[7]程漫江.中国经济转型的风险与出路[J] .中国市场,2013(47).
[8] Blanchard O, Shleifer A. 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 [N]. MIT Working Paper 00-15, 2000.
[9] Bo, Zhiyue. The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since 1949, Armonk[M].New York: M. E. Sharpe, 2002.
[10] Clark, C.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Macmillan London,1940.
(编辑:周南)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4
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协同理论可知,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到地方经济发展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及各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续的、多维的交互作用。因此,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进行评价需要构建一套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系统演进过程的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考虑
本部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指标体系是多个单项指标的有机组合。一般而言,建立评价系统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指标体系能够对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映,从而为系统的调控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某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以便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三是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引导政府部门完成其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四是指标体系能够进行区域间、部门间协同发展水平的比较,进而从比较中发现差距和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五是指标体系能够对某一区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提供相关依据。
2.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功能
评价系统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需要具备三个主要功能,一是描述和反映特定时点或某个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二是描述和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与速率;三是综合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整体上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状况和变化趋势。
3.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指标体系建立包括单项指标选择及指标体系内部结构关系确定两个过程。单项指标选择考虑了指标的重要程度、数据可获得性及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指标体系内部的结构关系,本文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表现和“功能”体现两方面要求,分为总体层、功能层、结构层⑴、结构层⑵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其中,总体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总体情况;功能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外在功能体现;结构层和指标层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
(二)指标体系建立
按照本文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我们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根据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一个包括46个单项指标在内的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本文在社会发展方面选择了较多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确定
数据标准化和无量纲化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意义重大。这里,介绍了本文数据标准化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和相关说明。
(一)数据来源与相关指标计算说明
本文将1990-2012年作为评价区间,各单项指标数据来自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和相关国家统计年鉴,有些单项指标需要通过相关数据计算而得,缺失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相应的估测值。其中,相关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1.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一般指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实际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消费指数折算法、GDP折算法或生产指数折算法来间接地加以表示。相比而言,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因此,本文采用CPI来替代通货膨胀率。
2.经济波动系数
目前,经济波动系数据计算方法较多,比如李永友(2008)和刘志刚(2005)采用的方法。根据本文研究的现实需要,在综合上述方法基础上,我们选择任保平《以质量看待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反思》一书中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公式
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其中
其次,利用公式
计算各年份的经济波动系数。
3.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
二元对比系数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二元反差指数为非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
4.地区不平衡指数
衡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指标。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得到:地区不平衡指数=各地区人均GDP标准差/各地区人均GDP平均值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全面性,本文以内蒙古的12个盟市①为基本空间单元计算1990-2012年间的地区不平衡指数。
5.能源产出率
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 、风电等一次能源。能源产出率是资源产出效率指标之一,是一定范围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反映单位能源的产出情况。因此,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产出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6.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从劳动要素投入角度反映产出效率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实现的增加值来表示,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而得:
7.资本产出率
资本产出率是从资本要素投入角度反映产出效率的一种指标,本文用下列公式计算评价区间内各年份的资本产出率:
8.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能够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程度,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由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中无法全面获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为此本文采用田卫民(2012)1995-2010年的估算结果,缺失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估测值。 9.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不仅考虑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变化,而且考虑相对应的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基于内蒙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牧民人口比重较大的实际,泰尔指数更适用于度量内蒙古的城乡收入差距。本文采用王少平、欧阳志刚(2008)的泰尔指数计算公式:
其中,j=1,2分别表示城镇和农牧区, Zjt表示 t时期城镇或农牧区的人口数量, Zt表示t时期的总人口, Pjt表示城镇或农牧区的总收入(用相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之积表示), Pt表示t时期的总收入。
10.城镇相对贫困程度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一种社会生活状况,能够反映社会各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相对贫困组别或者人群与相对富裕组别或人群的收入差距状况来表示相对贫困程度。本文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11.环保投入强度
反映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的指标。本文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之间的属性、量纲、量级不同,所以属性、量纲、量级方面选择“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当xi为“正”指标时,
当xi为“逆”指标时,
(三)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选择先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相关系数,再计算复相关系数,最后确定指标权重的思路。
1.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公式⑶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的相关系数,KMO检验均在0.5-1的合理区间。
2.复相关系数
在相关系数矩阵基础上,根据公式⑷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各评价维度指标间的复相关系数。
3.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公式(5)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数计算与评价
在计算权重基础上,这里根据公式计算出了1990-2012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数、各效应指数以及经济结构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总体评价
这里,我们根据公式 可以计算出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数和各个维度的评价指数(见图1、表3、图2、图3和图4)。
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指数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从图2中看到,功能层面的各效应指数中,环境效应指数贡献最大,权重达到0.283621;经济效应指数排第2位,权重达到0.255576;社会效应和资源效应指数的权重分别为 0.243382和0.217421。从功能层内部结构关系变化看,1990-2012年间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效应指数、资源效应指数和环境效应指数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但环境效应指数波动幅度很大,而经济效应指数2005年以来总体呈缓慢下降态势,这从侧面说明内蒙古经济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反还有可能出现了某种“倒退”。图3显示,近年来经济效应指数下降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下降造成的。一方面,经济增长指数下降主要出现在2005年以后,从内部结构看主要受通胀率提高、经济波动幅度增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稳定性的降低造成了2005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指数的下降(图4)。
(二)经济结构指数变化分析
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结构指数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开始呈现较快下降趋势。从图5中可以看出,除工业化率指数、城镇化率指数、二元反差指数外,反映经济结构状况的其他指数都呈较快下降趋势,这表明2003年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十分较慢。
1.产业结构演进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率由2003年的32.40%上升到2012年的48.7%,但服务业占GDP比重快速下降,由2003年的41.9%下降到2012年的35.5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9.1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内蒙古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之一。从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看,产业重型化、资源化、产品初级化、产业链低端化特征十分明显,工业结构单一化和刚性化问题十分突出,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十分低下。
2.总需求结构演进
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情况看,近年来呈现“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过低”的特点,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十分明显。投资率由2003年的56.7%快速上升到2012年的84.60%,9年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高于我国大多数其他省区市。与此同时,内蒙古的消费率和外贸依存度出现快速下降的态势,消费率由2003年的52.74%下降到2012年的39.4%;外贸依存度也由2003年的10.79%下降到2012年的4.24%,这与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地位极不相称。
3.空间结构演进
近年来,内蒙古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人口城镇化率较快提高,二元反差系数有一定改善,但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仍然在0.4以上,地区不平衡指数也由2003年的0.58上升到2012年的1.06,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内蒙古人均GDP最高的阿拉善盟是人均GDP最低的兴安盟的7.5倍。
四、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相对较为缓慢。在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环境效应指数贡献最大,社会效应指数和资源效应指数贡献度在不断增强,经济效应指数虽然贡献率排在第2位,但2006年以来有下降趋势,这成为影响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从经济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分析,经济效应指数下降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结构指数下降造成的。经济增长指数下降主要受通胀率提高、经济波动幅度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结构指数中除工业化率指数、城镇化率指数、二元反差指数外,反映经济结构重要状况的其他指数都呈较快下降趋势,这表明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十分较慢。 总之,“八五”以来,虽然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部结构关系和经济效应指数变化趋势看,经济结构变迁十分缓慢、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当前和今后内蒙古必须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注释:
① 内蒙古的12个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参考文献:
[1] 张保法.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2] 韩延春.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 (1).
[4] 陈平,李广众.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J] .世界经济,2001(3).
[5] 陈晓光,龚六堂.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5(2).
[6] 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7(4).
[7]程漫江.中国经济转型的风险与出路[J] .中国市场,2013(47).
[8] Blanchard O, Shleifer A. 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 [N]. MIT Working Paper 00-15, 2000.
[9] Bo, Zhiyue. The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since 1949, Armonk[M].New York: M. E. Sharpe, 2002.
[10] Clark, C.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Macmillan London,1940.
(编辑: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