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文章主要论述了作者对化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41-01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就化学创新教育来说,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教材、学生的认识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创新性活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主动掌握、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的能力。我在近几年来对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新教育的基础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阴影,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学生怕老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建立了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的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的爱要洒向全体学生,其中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更加尊重和热爱,以起到尊重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如果教师总是板紧脸孔,学生心理就会受到压力,从而增加精神,面带笑容,不责备学生,耐心引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觉得该教师可亲可敬,这样师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新世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使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最根本问题是如何确立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只把课本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记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的本身作为教学目的,致使教师只是对教材负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死背知识,只是满足于完成和获取标准答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当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探讨、联系实际、有所发明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这就得改变老师在课上单独表演这一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上《金属钠》这一节时,大胆改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演示实验中,在做钠与水反应时,我叫两个自告奋勇的学生上讲台做实验,通过实验与观察,两个同学向大家分别描述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上习题课时,我改变以往教师全堂包的教学方法,把解题过程一遍,并板出解题过程与结果,学生则拼命地抄写结果这一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习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有些习题课先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再叫一些同学表达自己的分析与解题过程。有些叫些同学上黑板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与大家分享,这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打破了平常沉闷的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本实验是创新的示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等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演示实验,应该大胆改革实验方案与仪器设备,寻求达到某一实验目标的最佳途径。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感受创新的成就。因此,我在教学中对许多演示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实验应向:实验简便而且现象明显、无毒、无污染的方向。如我在上《金属钠》一节时,在收集氢气这一实验,课本采用的是铝薄包好钠放入水槽中与水反应收集气体,这样纳很容易跑掉,难以收集气体,造成实验失败,而我做这实验时改用带支管的试管,收集气体方便,而且不但可以做氢气的爆鸣实验,还可做点燃氢气实验,一举两得。在Fe(OH)3沉淀的观察实验中,按课本做的实验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不是很理想,白色沉淀瞬间变暗,而我做这实验时,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OH)4溶液,并加入少量的铁粉,再注入0.3ml左右的苯,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吸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抽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这样观察到的白色沉淀清楚又持久。另外在苯酚与溴水反应这一实验,若按照课本所述,把溴水滴入苯酚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沉淀。即使有沉淀,也很快就消失,因为三溴苯酚易溶解掉。寻求最佳实验方案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减轻学生负担的创新教育的保障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有的老师提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打题海战,试图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形成答题应试的技能。结果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积极地发现,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只有减轻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才能形成精讲、精练、勤学、善思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最感兴趣的问题,萌发探索真理、更新真理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是教育创新的延伸
真正的学科是从观察实验开始的,没有实验就没有发明创造。重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剂。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有些化学定律概念、原理、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直接接受困难有困难,但学生通过作模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与思考,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促进了大脑的思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能力,势必在竞争中落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要注重:“教人以渔”的教学法,注重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社会需要创新,呼唤创新,的腾飞,也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化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41-01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应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进行。就化学创新教育来说,就是根据义务教育教材、学生的认识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创新性活动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主动掌握、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的能力。我在近几年来对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新教育的基础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阴影,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学生怕老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不利于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建立了尊重教师,教师热爱学生的氛围,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的爱要洒向全体学生,其中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他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更加尊重和热爱,以起到尊重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如果教师总是板紧脸孔,学生心理就会受到压力,从而增加精神,面带笑容,不责备学生,耐心引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觉得该教师可亲可敬,这样师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新世纪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使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二、更新教学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最根本问题是如何确立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只把课本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记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的本身作为教学目的,致使教师只是对教材负责,老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则是死背知识,只是满足于完成和获取标准答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当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方探讨、联系实际、有所发明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这就得改变老师在课上单独表演这一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上《金属钠》这一节时,大胆改革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演示实验中,在做钠与水反应时,我叫两个自告奋勇的学生上讲台做实验,通过实验与观察,两个同学向大家分别描述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上习题课时,我改变以往教师全堂包的教学方法,把解题过程一遍,并板出解题过程与结果,学生则拼命地抄写结果这一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习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有些习题课先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再叫一些同学表达自己的分析与解题过程。有些叫些同学上黑板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与大家分享,这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样一来,打破了平常沉闷的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本实验是创新的示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它在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等起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演示实验,应该大胆改革实验方案与仪器设备,寻求达到某一实验目标的最佳途径。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感受创新的成就。因此,我在教学中对许多演示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实验应向:实验简便而且现象明显、无毒、无污染的方向。如我在上《金属钠》一节时,在收集氢气这一实验,课本采用的是铝薄包好钠放入水槽中与水反应收集气体,这样纳很容易跑掉,难以收集气体,造成实验失败,而我做这实验时改用带支管的试管,收集气体方便,而且不但可以做氢气的爆鸣实验,还可做点燃氢气实验,一举两得。在Fe(OH)3沉淀的观察实验中,按课本做的实验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不是很理想,白色沉淀瞬间变暗,而我做这实验时,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OH)4溶液,并加入少量的铁粉,再注入0.3ml左右的苯,然后用长胶头滴管吸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抽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这样观察到的白色沉淀清楚又持久。另外在苯酚与溴水反应这一实验,若按照课本所述,把溴水滴入苯酚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沉淀。即使有沉淀,也很快就消失,因为三溴苯酚易溶解掉。寻求最佳实验方案不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减轻学生负担的创新教育的保障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有的老师提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打题海战,试图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形成答题应试的技能。结果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积极地发现,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只有减轻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才能形成精讲、精练、勤学、善思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最感兴趣的问题,萌发探索真理、更新真理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是教育创新的延伸
真正的学科是从观察实验开始的,没有实验就没有发明创造。重视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剂。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才能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有些化学定律概念、原理、空间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直接接受困难有困难,但学生通过作模型,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与思考,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牢固地掌握,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促进了大脑的思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能力,势必在竞争中落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要注重:“教人以渔”的教学法,注重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学生是“演员”的角色。社会需要创新,呼唤创新,的腾飞,也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