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和清创方法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减少伤口疼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zhedetian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柔地清洁伤口,避免应用磨砂拭布和冷溶液。伴随敷料移除和创伤清洗,更换敷料的过程可能会加重患者伤口疼痛。为了使疼痛最小化,清洁或冲洗溶液在使用前必须加热至38℃。由于操作中用镊子或纱布清洁伤口可能引起组织损伤和局部持续性疼痛,不鼓励使用。建议利用药物降低疼痛程度,或考虑可替代的清洁方法如温热溶液冲洗。

其他文献
1998年12月-2009年10月,笔者单位采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50余例,其中3例出现运动病样悬浮床不适症状,现报告如下。
大面积烧伤并发侵蚀性毛霉菌、曲霉菌感染,如未能及时识别、果断处理,后果严重.本刊及有关专著早年已有相关报道。下文的发表,意在再次提请同道从中吸取教训,更望大家在烧伤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方面进行及时总结,为读者提供宝贵经验。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已在ICU、急救中心及烧伤ICU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广泛使用,但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国内尚鲜见报道。笔者通过回颐性分析应用PDT救治10例重度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优点、问题及对策,拟为今后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严重烧伤患者易并发播散性感染,继而诱发失控性炎症反应和脓毒性休克。胰岛素可降低危重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对严重烧伤继发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探讨胰岛素治疗能否改善严重烧伤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动物的预后。采用SD大鼠严重烧伤模型,取伤后6d感染致死剂量的铜绿假单胞菌,
病原菌对烧伤创面的侵染和定植可诱发脓毒症。从烧伤创面分离所得的微生物,大多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无活力或活组织表面、由自身产生的ECM包裹的有结构的菌群薄膜,与细菌耐药性有关,免疫系统对其不产生应答。烧伤创面是否存在生物膜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11例重度烧伤患者创面采集多个活检组织样本,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在烧伤创面的溃疡区有细菌生物膜形成,创面中多种细菌微生物侵染现象也较普遍。
1减轻水肿、去除炎性介质堆积; 烧伤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致使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增加;血浆蛋白和电解质丢失,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上升,使得毛细血管渗出量大大超过重吸收量,从而导致组织间隙水肿,其中包含大量的血浆胶体、细胞破裂产物、细菌、毒素及各种机体产生的炎性介质。伤后48h,组织间水肿液开始回吸收,此时感染上升为主要矛盾。患者休克期稳定后立即使用VSD,能够充分
1临床资料; 2003年2月-2009年1月,3家笔者单位共收治肢端较大深度创面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48岁。致伤原因:热压伤7例、撕脱伤4例、碾挫伤3例;受损部位:腕背、手背及指背3例,手背及指背3例,腕掌及手掌2例,踝背及足背3例,足背2例,足跟及足底1例。
理想的动物烫伤创面模型在创面深度、大小、形状及均匀性上应是一致的,但现有烫伤设备、的性能难以完全达到此要求。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调压调温全自动气烫仪,用于创面模型制作,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的主要生存方式及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BF不仅是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某些反复发作、难治性感染即生物膜病的致病因素。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医疗插管相关感染的认识,人们对BF所致的感染也逐渐重视,并随之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由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的全国烧伤外科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拟于2009年11月(由于世博会原因具体日期待定)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不参会者恕不办理继续教育学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