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之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公平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分析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结合新高考改革的实践及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探究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及突破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价值取向
  引言
  高考是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及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主渠道。自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制度一直秉承反映时代发展需求的时代性、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性、实现教育全面覆盖的公平性基本原则不断调整着考试科目设置、分数匹配等各个方面,始终处于动态化革新之中。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工作正在进行,高考改革价值取向在坚守“公平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高考招生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但在实际的改革进程中面临着重重阻碍,尤其是改革中呈现的高考价值观念陈旧、功利性思想根深蒂固等问题愈发突出,制约了新高考制度与政策的落地与落实。基于此,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探究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价值引导、科目设置、学校保障等方面提出推动新高考改革的对策。
  一、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高考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性的工程,会受到宏观政策环境、教育政策方针、教育文化、社会人才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考改革坚守着“公平性”与“科学性”这两大价值基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围绕此两大基石调整着价值观念,保证高考选拔制度能够选拔出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的人才,并且促进人才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
  (一)新高考改革公平性的价值取向
  新高考改革旨在构建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考选拔体制机制,以此推动教育公平、优化育才选才、促进学生科学发展。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改革始终以“公平性”为基本底线。对于廣大公众来说,其对义务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便是“普惠性”,但对高考制度的关切则集中于其公平性之上[1]。新高考改革制度坚守“公平性”这一价值基石,不仅仅是顺应广大公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以“公平性”彰显新高考制度的基础功能、核心精神。抚今追昔,我国古代的“高考制度”——科举制承担着为国选才之重任,其长期存续的要义便是相对公平的人才考核与选拔方式。由此可见,坚守“公平性”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良传统。
  我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致力于由形式上的公平转向本质上的公平,将公平性这一价值取向渗透至高考的全过程之中,如放宽高考准入标准,面向所有青年及成年人,将高考塑造为“终身考试”,体现了“一个也不能少”的人才选拔理念;再如减少加分政策,加大高考加分管制力度,推动加分政策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
  (二)新高考改革科学性的价值取向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指出,推动高考改革的力量,是工业化的进程。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较为简单,因此无需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等;但在工业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精细化、多元化,学生未来所面对的就业选择也更为多样。因此,新高考制度的目标在于选拔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为达成这一目标,新高考改革制度对考生自主选择权、科目设置及学校管理保障等进行了调整,体现出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性价值取向。
  其一,新高考制度赋予了考生更加自由的考试科目选择权,学生在进入高中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的需求等选择学习课程,此种制度的变革破除了长久以来的“文理”二元对立格局,学科交融程度进一步加深,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新高考制度不再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之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本质上来看,三门高中水平性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那么水平性科目边转变为选拔性科目[2]。
  其二,高考改革后,高中科目出现了多种自由组合方式,如上海六门学科中自选三门学科形成的二十中组合形式;浙江七门学科中自选三门组成的三十五种组合形式。在此种影响下,高中教育教学突破了班级、固定学生群体、统一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桎梏,大力推行分层异步教学、走班制教学,在优化课程安排的同时推动了高中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
  其三,受新高考改革的影响,高校基于自身特色学科、办学定位与优势对专业进行优化与调整,通过此种方式广泛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学生报考本校,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生源质量,还能够促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综合来看,新高考改革的科学性体现在从学生步入高中起便对其进行基础性与综合性教育,至高校招生对生源的把控,全面提升我国教育保障能力。
  二、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为:
  其一,考试科目自由选择下的“驱赶现象”。虽然新高考提倡自由选择科目的初中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但当学生选择科目时往往会受到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信息的引导,这就导致家长及学生将“分数”作为选择科目的导向。高考利益相关主体基于对付出与高考效果的考量,最终引致部分科目另选考、个位数选考的“驱赶效应”。
  其二,选科赋分的匹配问题。一方面,不同学科考试难易程度并不相同,那么每一门学科分数的代表性以及不同学科分数之间的可辩性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高考评分及高校录取分数均已学科总分为依据,学生选择了不同科目组合,便会获得不同的总成绩,继而影响学生最终的录取结果。以物理+历史,地理+历史科目组合为例,物理考试的难度历来要高于地理,假设学生在学习物理与地理时付出了相同的努力,但物理因难度高,学生所得的分数便低于地理,导致学生总分偏低,若低于高校录取线,便面临着“落榜”之威胁。于是,高考利益方为使学生以最小,或者说相同的付出获得最优的高考成果,便会引导学生选择难度较低的考试科目,这便引发了物理等高难度学科无人问津的局面,既导致上、中下游都选择易得分科目的情况,又违背了新高考改革公平性的价值取向。
  三、新高考改革突破困境的对策
  要想切实转变社会分数定胜负的固有思想,便需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对学生、家长的价值引导,使其能够将个人、小家的利益诉求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联系起来,逐步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学业进步结合为有机整体。其次,在现行高考科目设置的基础上,提升赋分机制的科学性,结合考生群体规模、往年分数等因素合理设置不同科目间分数的差异及分数的权重,注重体现科目分数的代表性、不同科目分数之间的可辩性。同时要积极探索高中课程与高校课程的衔接,使学生在高中阶段便体验高校专业门类,采用三次模拟选,一门必考及两门自选的方式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程学习模式。最后,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保障力与支撑力,通过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纵深推行及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切实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并通过学校与班级管理的革新为学生选课选考创设良好环境。
  结束语
  公平性与科学性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中,在促进科学育才选才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阻碍、显现出诸多问题。唯有教育相关部门、高中及职高、高校、家庭形成合力,达成共识,才能消除高考相关方的利益分歧,助推新高考改革价值的彰显。
  参考文献:
  [1]万彭军.公平与科学:新高考综合改革价值取向及优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2(06):99-106.
  [2]朱国华,吴兆雪.高考改革微调:基于高考价值与教育资源差异的非对称博弈分析[J].中国考试,2020(02):7-12.
  项目基金:
  2020湖北警官学院教研项目[JYXM2020B13]:新高考下科学通识类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谭立超,(1972-),男,广东梅州,湖北警官学院基础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物理学。
  (作者单位:湖北警官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时代的呼唤、政策的要求、现实的需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实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应明确建构理念,注重分层实施,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
期刊
【摘 要】为了使食物更美味,可以长期保存,各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有效的科学测试至关重要。在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进行检测中,HPLC(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被认为是改善和提高食物添加剂的质量及检测其他食物添加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饮料添加剂,HPLC方法以及其在饮料添加剂的检测中的作用。  【关键词】HPLC法;在食品添加剂中;应用;研究
期刊
【摘 要】心理学是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类学科,在当今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无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学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然而心理学并不是只有治愈人内心的作用,它还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态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途径  引言:  积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独立自主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月球软着陆是探月工程的关鍵问题。因此,如何兼顾着陆段的最优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轨迹测定和落月点定位,以及找到最优飞行轨迹和推力大小与方向的时间历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动力学微分方程;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灵敏度分析法
期刊
【摘 要】概念隐喻是语言类学科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理念,是通过某一学科的经验理论来帮助人们理解另一学科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理论能够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来做好分析,提出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概念隐喻;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应用优势  1、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内涵  概念隐喻理论是语言学
期刊
【摘 要】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的犹太自媒体是指由犹太资本或者是犹太人所主导的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向我国国内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本文将探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的犹太自媒体的基本内容及运营模式;并探究其变现方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探讨犹太自媒体的经济价值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犹太自媒体;运营模式;变现路径;经济价值;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中犹太自媒体概述  
期刊
【摘 要】战马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中至关重要的战争物资。明朝建立之初,由于统一的需要、国内自然灾害频繁,以致国内马匹供不应求,故明朝将目光转向典型而实质的藩属国——朝鲜。官方和买马匹贸易,始于洪武年间,历经建文时期,盛于永乐朝。38年间,洪武朝马匹贸易数额8040匹,建文朝马匹贸易数量7452匹,永乐朝马匹贸易数量35548匹,双方之间政治市马共计51040匹,这一巨大的数额无不体现了朝鲜王朝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种新型技术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很多政府文件都需要依靠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传输,传统的纸质文件和邮寄文件的方式,不仅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而且文件传输时间增加会造成很多问题滞后处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加便捷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将电子政务系统作为影响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社会科学类课程是高校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国家有的地方高校在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设置合理性不足、教学过程学术化严重的,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注重向应用型转型,以知识形成方式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地方高校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必须从组织机构,实践内容、实践评价、保障支持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构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重要的育人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的重要方式。教育部主管部门多次指出,高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社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