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的日新月异,许多国家的农业走上了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投入大量的能源、农业动机械、化肥和农药等措施,以获得农业的高产。这种做法,实现了农业高产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现就生态农业的意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来做以分析。
1.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更具效益的农业价值,既能对农业发展起着增长作用,解决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又能对生态环境起着保护作用,实现农业对生态平衡的效益作用。并朝着资源多功能分配和利用,循环式发展,多种产业共同受益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绿色农业现代化,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是个衡量尺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新型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需不断深入。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空间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生物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状态的一种表征。从动态上看,生物可随着其生存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并以此反作用于环境。
2.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1理论基础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生态学、资源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整体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超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2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2.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政府的支持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主动性。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2.4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地区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2.5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民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要通过完善保证体系,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方法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
1.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更具效益的农业价值,既能对农业发展起着增长作用,解决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又能对生态环境起着保护作用,实现农业对生态平衡的效益作用。并朝着资源多功能分配和利用,循环式发展,多种产业共同受益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绿色农业现代化,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是个衡量尺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开始了生态农业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新型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还需不断深入。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空间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生物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状态的一种表征。从动态上看,生物可随着其生存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并以此反作用于环境。
2.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1理论基础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生态学、资源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整体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超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2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2.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政府的支持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主动性。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2.4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地区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2.5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农民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要通过完善保证体系,加速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方法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