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朗普支持者制造国会骚乱事件的当天,英国的一位电视主持人一边播报美国国会山的混乱,一边不无得意地指出:英国大选结果一公布,搬家的货车就驶向唐宁街10号首相府,而美国大选结果出来后,败选的特朗普还能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住在白宫,以总统的身份煽动支持者向国会山进军……
首相府的搬家货车,成了英国首相换人易位速度的一个象征,也是区分英美政治制度的形象化标志之一。
一对跨洋“双胞胎”?
这几天,美国国会骚乱的场面一直在英国千家万户的电视上频繁播放,美国每天戏剧化的政治发展,也是英国各家报纸反复报道和讨论的热门话题。不过,随着美国人绞尽脑汁考虑在新总统拜登正式宣誓就职(1月20日)之前把特朗普赶出白宫的种种选项,英国人似乎越来越为在政治制度设计方面优越于大西洋彼岸那个前殖民地而洋洋自得。
“约翰逊与特朗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对有毒的民粹主义的一道防线。”这是英国《泰晤士报》一篇评论的小标题。此文的大标题更有趣:约翰逊不是特朗普的跨洋“双胞胎”。
美国国会骚乱发生后,被这篇评论说成“与特朗普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约翰逊,似乎急于撇清这种联系,所以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成为最早发推谴责的外国政府首脑之一。这位有时也被称为“英国版特朗普”的首相在推文中说:“美国国会丢人的场面。美国支持全球民主,如今至关重要的是:(美国自己)应该和平、有秩序地移交权力。”
不过,约翰逊忘了英国国会在脱欧闹剧中出现的种种“丢人的场面”。当时他自己倒是“和平、有秩序地”从黯然辞职的特里萨·梅手中接过了权力,但他强制英国国会休会的决定,引发大批抗议者在唐宁街10号门前高呼“阻止政变”的口号,后来,他的这个决定又被英国最高法院裁决“违法”……
约翰逊发推批评美国国会山“丢人的场面”后,又在唐宁街10号举行的一次记者会上,进一步批评了特朗普本人:“他鼓励人们冲击国会,他一直散布对选举结果的怀疑,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我毫无保留地谴责。”
也许约翰逊有资格批评特朗普:他毕竟没有号召支持者冲击留欧派占多数的英国国会,而是要求反对党支持他重新举行大选,他毕竟是通过重新选举赢得国会多数席位,进而推进其脱欧议程。
认为“约翰逊与特朗普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那篇评论的作者詹姆斯·福赛斯(James Forsyth)指出,约翰逊和特朗普个人关系很好,甚至互相欣赏,“英国版特朗普”的绰号其实是特朗普送给约翰逊的,约翰逊和特朗普都蔑视常规,都喜欢社交媒体,都能与其选民直接沟通,都能理解后工业化时代的不满,都有不同寻常的发型……
但福赛斯也强调,约翰逊和特朗普的不同之处,要比他们的相似之处更重要:约翰逊追求和谐,特朗普制造分裂;约翰逊是乐观主义者,特朗普是悲观主义者;约翰逊试图改良建制,特朗普试图摧毁建制,约翰逊虽然带领英国离开了欧盟,但他支持北约和巴黎气候协定,而特朗普则不断退群……
虽然这两个人都是靠煽动民粹主义爬上高位的,但他们对待权力、对待媒体、对待文官体系的态度,也可能因為各自出身、经历的不同而不同。
约翰逊出身于官僚之家,特朗普出身于商人之家;
约翰逊一路名校,受过良好教育,而据特朗普的侄女透露,特朗普上大学是找枪手代考才得以入学的;
特朗普是政治素人、地产商、电视名人,约翰逊曾经是特朗普最讨厌的媒体圈子的成员——从政前,约翰逊在多家英国主流媒体当过记者、编辑、总编辑,离开媒体后,又是特朗普眼中那种在“沼泽污水”中浸泡多年的建制派政客——当首相之前,约翰逊曾经当过国会议员、伦敦市长、外交大臣。
正是这种经历的区别,特朗普对主流媒体和他口中的“深层政府”充满敌意,而约翰逊对待媒体(尤其是支持他的右派媒体)彬彬有礼,对待文官体系也没有特朗普所有的那种敌意。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不是约翰逊和特朗普两人之间的区别,而是这两个国家被无数相似之处所掩盖的那些细微但又很重要的不同之处。
先说政治制度方面的。英国首相府的搬家货车仅仅是表面看得到的区别,君主制和共和制也是众所周知的不同,先按下不说。英美两国政治制度上最重大的区别是:美国是总统制,英国是议会制。美国是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英国则是议会至上,政府从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中产生。
美国总统是政府首脑兼国家元首,而英国首相仅仅是政府首脑,而非国家元首,英国的国家元首目前是女王。
美国总统由一套复杂的选举机制(即选举人团制)单独选出来,除非自己辞职或国会弹劾成功,至少会干满一届的四年任期,而英国首相则是由执政党内的一套复杂的选择机制选出来的,执政党有时会在其执政期间换首相,所以你看到了在最近这十年保守党执政期间,首相换了三次(卡梅伦、梅、约翰逊)。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说过,特朗普“恶意收购”了共和党,换句话说,就是特朗普完全控制了共和党,而这在英国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卡梅伦或梅,还是约翰逊,都受制于其所属的保守党,尤其受制于保守党议会党团,如果一定比例的保守党议员不满意本党领袖兼首相,他们就可以发起换人的动议。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美国总统的权力要远远大于英国首相,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的制约也远远大于英国首相,尤其是当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被总统所属政党的对手所控制而英国首相所属的政党牢牢控制国会多数席位的时候。
上述的这些区别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特朗普那么不愿意认输、而约翰逊曾多次被媒体报道有意辞职,甚至还有媒体报道说,约翰逊可能嫌首相工资太低而萌生去意。 确实,当首相之前,约翰逊兼职给《每日电讯报》写专栏的收入,都比现在当首相的工资高。
当然,特朗普不愿意认输,还有怕下台后吃官司等其他原因。
再说文化上的区别。英国人相对保守、温和,英国基本上是通过新旧融合、妥协而实现现代化的,虽然历史上也有革命,但不像法国、俄国等欧陆国家的革命那样暴烈;而美国诞生于革命,中间又经历过内战,美国最早的移民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从英国逃往新大陆的清教徒和为了到海外淘金的冒险家,后來一波又一波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也夹杂着各种不安分守己的逐梦者,尽管英美两国同文同种,尽管两国最初血出同源,但美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美国人不同于英国人的国民性。
“我们一直在同一片污水中游泳”
然而,这些区别并不能保证2021年1月6日发生在美国的国会骚乱事件不会发生在英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政治病毒也是全球的政治病毒。民粹主义并非始于特朗普,但美国毕竟是全球最重要的国家,民粹主义借由特朗普发力,便繁衍成为传播力极强的新政治病株,类似在英国首次确认的那种新冠病毒新病株,但它不惧禁飞、断路、封海,不受制于口罩阻隔和社交距离阻断,由那些备受几十年政治、经济、文化大潮冲击的全球“红脖子”们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传播……
美国国会骚乱发生后,英国自由撰稿人哈里特·马斯顿(Harriet Marsden)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撰文认为,恰恰由于英美两国同文同种和两国的“特殊关系”,美国的极端主义思潮更容易通过互联网传播到英国来,因为“我们一直在同一片污水中游泳”。
而且,最重要的是,至今没有遏制这种政治病毒传播的疫苗。
那些洋洋自得看美国笑话的英国精英们,如果仍然认为美国“1·6事件”永远不会出现在英国,那就需要好好重温一下仅仅四年前的历史。
四年前,在全民公投日之前进行的所有民意调查,都认为脱欧派不可能赢得公投,当时几乎所有英国各界精英们都认为,英国退出欧盟的想法,属于民粹主义的狭隘偏见,属于有损英国国家利益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四年后,2021年1月1日,脱欧在英国正式成为现实。
哈里特·马斯顿那篇文章描述了四年前英国脱欧公投前夕发生的一桩极右分子谋杀工党议员的案件,以及随后四年出现的极右翼暴力活动、国内恐怖主义活动、排外事件、种族仇恨事件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