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超以往,由网络舆论转化的网络危机对高校和谐稳定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如何应对并化解校园网络危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行为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再依据分析结果对如何正确有效地应对校园网络危机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络危机 数据挖掘 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96-01
1 校园网络危机根源
校园网络危机主要指校园网产生的舆论危机,包括由网络舆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危机是由负面网络舆论占据网络媒体主导地位,从而使相关组织或当事人处于困境的现象[1]。制定校园网络危机应对策略需要研究校园网络危机的产生根源,其传播载体和途径也同样值得关注。尽管人人网、微博等广受青年网民欢迎,统计却发现BBS论坛仍占重要地位,是网络危机事件产生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仍应将BBS作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网络危机演变过程分为萌发、发展、矛盾爆发和平息四阶段。危机萌发往往来源于某条网络信息,因涉及民众兴趣话题或和学生利益相关而得到关注并被讨论;发展阶段是网络舆论的酝酿过程,参与讨论的人数迅速增加,且由于一些非确定性因素(人为误导或新信息出现)使舆论偏离原本事实或转向更受关注的方向;危机发展过程中如不能做好引导易使网络舆论产生负面压力,进而引发群体情绪集中释放,导致矛盾爆发;随时间推移,人群注意力减退或问题妥善处理,危机最终平息。
2 学生网络行为分析
利用计算机挖掘复旦大学BBS论坛的学生行为模式,分析结论不仅利于正确有效地应对网络危机,还对新媒体时代下網络思政教育有所借鉴。图1统计5个BBS版面的访问用户数,发现凌晨1点到上午8点之间是低谷;中午11点到13点、傍晚17点到18点、夜里21点至24点共有三个访问量高峰。访问量曲线表明:学生大都利用课余时间上网,高峰时段发布的信息易受关注,也是危机事件萌发和爆发敏感期。
社会群体关注度指社会人群共同兴趣和其所关注的对象,BBS回帖数量代表了学生的群体关注度。图2根据不同回帖数量级刻画回帖衰减趋势,表明关注度随时间推移指数下降。总回帖数多的帖子在第一个小时内的回帖数也高,符合个人易受从众心理驱使、跟随他人关注那些伊始就成为热点事件的规律。回帖概率衰减曲线(图3)表明帖子发出后第8~10个小时内出现回帖激增,不仅因为用户访问波峰时段(夜里睡眠前时段与午饭时段)间隔,还与大众传播的“二次传播”有关。
3 校园网络危机应对
3.1 网络危机防范
(1)充足的民意表达途径。危机从萌发到矛盾爆发过程中往往掺杂很多意见导向,大多存在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思想目的[2],往往是因为网络民意得不到充分表达。因此,校方提高决策透明度,畅通意见反映渠道。
(2)健全的网络预警机制。图3说明网络群体容易关注伊始就形成热点的事件,因此要防范负面事件扩大,一定要在事件萌发第一时间将其关注度降到最低,甚至在其还没发生时做好事先预警。
3.2 网络舆情引导
(1)可控的网络意见导向。在事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中,如果真相没有公布,还有人故意将舆论转向到偏离事实、不利于稳定的局面,应及时上网澄清真相,并公布处理结果和措施。同时,还需要通过正面发布来引导舆论[3]。
(2)健康的网络讨论秩序。很多网络热点事件之所以激化成危机事件,和网络缺乏道德准则和规范有关。适时公布网上言行准则,并严格执行规范,严惩违规者对于建立和谐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必不可少。
(3)建全的舆论引导队伍。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包括论坛管理人员、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骨干,甚至群众意见领袖。提升队伍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将有助于建立正面的舆论权威,也能更有效地做好舆论引导管理。
3.3 网络危机处置
(1)及时跟进。除了危机根源,还要关注危机的事态发展,尤其当其有可能转向更不可控或者改变性质。图3的二次传播现象提醒我们,即便热点事件已有平息迹象仍需继续关注,防止可能产生后续高潮。
(2) 巧妙转移。危机爆发后,要避免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展,可以转移话题。如发表其他话题甚至是水帖来冲淡影响,不断对新话题回帖能马上形成热点将原先关注危机事件的用户吸引过来。
(3) 适时公布。任何危机的处理都需要最终结果或公布措施,但在事实真相还没有调查清楚、网上舆论观点仍混乱、正确意见倾向还未形成、有效措施还没落实等情况下,不便轻易发布信息或做出相关承诺。随事态发展,还需要多次做出正面发布。
参考文献
[1] 袁利民.网络舆论危机的分析把握与管理引导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15.
[2] 敬瑞霞.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J].科教文汇,2008(18):19.
[3] 阳德青.试论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及疏导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146.
关键词:校园网络危机 数据挖掘 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96-01
1 校园网络危机根源
校园网络危机主要指校园网产生的舆论危机,包括由网络舆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危机是由负面网络舆论占据网络媒体主导地位,从而使相关组织或当事人处于困境的现象[1]。制定校园网络危机应对策略需要研究校园网络危机的产生根源,其传播载体和途径也同样值得关注。尽管人人网、微博等广受青年网民欢迎,统计却发现BBS论坛仍占重要地位,是网络危机事件产生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仍应将BBS作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网络危机演变过程分为萌发、发展、矛盾爆发和平息四阶段。危机萌发往往来源于某条网络信息,因涉及民众兴趣话题或和学生利益相关而得到关注并被讨论;发展阶段是网络舆论的酝酿过程,参与讨论的人数迅速增加,且由于一些非确定性因素(人为误导或新信息出现)使舆论偏离原本事实或转向更受关注的方向;危机发展过程中如不能做好引导易使网络舆论产生负面压力,进而引发群体情绪集中释放,导致矛盾爆发;随时间推移,人群注意力减退或问题妥善处理,危机最终平息。
2 学生网络行为分析
利用计算机挖掘复旦大学BBS论坛的学生行为模式,分析结论不仅利于正确有效地应对网络危机,还对新媒体时代下網络思政教育有所借鉴。图1统计5个BBS版面的访问用户数,发现凌晨1点到上午8点之间是低谷;中午11点到13点、傍晚17点到18点、夜里21点至24点共有三个访问量高峰。访问量曲线表明:学生大都利用课余时间上网,高峰时段发布的信息易受关注,也是危机事件萌发和爆发敏感期。
社会群体关注度指社会人群共同兴趣和其所关注的对象,BBS回帖数量代表了学生的群体关注度。图2根据不同回帖数量级刻画回帖衰减趋势,表明关注度随时间推移指数下降。总回帖数多的帖子在第一个小时内的回帖数也高,符合个人易受从众心理驱使、跟随他人关注那些伊始就成为热点事件的规律。回帖概率衰减曲线(图3)表明帖子发出后第8~10个小时内出现回帖激增,不仅因为用户访问波峰时段(夜里睡眠前时段与午饭时段)间隔,还与大众传播的“二次传播”有关。
3 校园网络危机应对
3.1 网络危机防范
(1)充足的民意表达途径。危机从萌发到矛盾爆发过程中往往掺杂很多意见导向,大多存在消解权威、异化主流思想目的[2],往往是因为网络民意得不到充分表达。因此,校方提高决策透明度,畅通意见反映渠道。
(2)健全的网络预警机制。图3说明网络群体容易关注伊始就形成热点的事件,因此要防范负面事件扩大,一定要在事件萌发第一时间将其关注度降到最低,甚至在其还没发生时做好事先预警。
3.2 网络舆情引导
(1)可控的网络意见导向。在事件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中,如果真相没有公布,还有人故意将舆论转向到偏离事实、不利于稳定的局面,应及时上网澄清真相,并公布处理结果和措施。同时,还需要通过正面发布来引导舆论[3]。
(2)健康的网络讨论秩序。很多网络热点事件之所以激化成危机事件,和网络缺乏道德准则和规范有关。适时公布网上言行准则,并严格执行规范,严惩违规者对于建立和谐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必不可少。
(3)建全的舆论引导队伍。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包括论坛管理人员、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骨干,甚至群众意见领袖。提升队伍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将有助于建立正面的舆论权威,也能更有效地做好舆论引导管理。
3.3 网络危机处置
(1)及时跟进。除了危机根源,还要关注危机的事态发展,尤其当其有可能转向更不可控或者改变性质。图3的二次传播现象提醒我们,即便热点事件已有平息迹象仍需继续关注,防止可能产生后续高潮。
(2) 巧妙转移。危机爆发后,要避免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展,可以转移话题。如发表其他话题甚至是水帖来冲淡影响,不断对新话题回帖能马上形成热点将原先关注危机事件的用户吸引过来。
(3) 适时公布。任何危机的处理都需要最终结果或公布措施,但在事实真相还没有调查清楚、网上舆论观点仍混乱、正确意见倾向还未形成、有效措施还没落实等情况下,不便轻易发布信息或做出相关承诺。随事态发展,还需要多次做出正面发布。
参考文献
[1] 袁利民.网络舆论危机的分析把握与管理引导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15.
[2] 敬瑞霞.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对策[J].科教文汇,2008(18):19.
[3] 阳德青.试论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及疏导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