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用随机法将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本院普外科实习的84名护理3年制专科生分成两组,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在护理带教中实验组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护生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 P<0.01), 对带教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临床带教有利于提高实习带教质量,提高了实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护理带教
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护理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临床实习是护生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的延续,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程,实习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采用什么样的带教方式来提高带教质量是值得不断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传统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是强调“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等优秀综合素质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更适合新型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自2008年以来,本科尝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本院普外科实习的06、07级84名护理3年制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年龄(20.3±0.8)岁;其中男8名,女7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对照组42人。每组实习时间30 d。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带教模式和方法如下。
1.2.1 提出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教学活动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护理专业临床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始终围绕现代护理理念确定。以普外科为例,护理带教目标可定为掌握普外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专科操作技能,并能够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护理。
1.2.2 确定问题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教老师对教材进行充分消化提炼,将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按逻辑关系设定若干个问题,内容涉及普外科基础知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诊治要点,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等。以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为例,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及教学目标,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如急性腹膜炎患者腹疼的特点、机理是什么,应采取何种卧位,该患者还有哪些症状,需做何种辅助检查,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等问题。把授课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要求其自行搜集资料,探究结果。在各种相关问题引导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深入探索问题。
1.2.3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所强调的是情景、会话、协作、意义构建(也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四大重要元素。其中情景的创造尤为重要,即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之中学习。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的是患者,每一名患者都是一个真实的情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学生分若干小组,每组由3~4名护生组成,设组长1名。让每位同学带着问题进病房工作,在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会用观察、交谈等方法独自收集患者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鼓励护生提出问题,在遇到难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病例,咨询患者的主管医生或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等方式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使护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和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1.2.4 汇报展示 即各学习小组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或把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认识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供大家分享。通过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进展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及目标。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采用多媒体课件作胃溃疡患者的术后护理专题讲座,情境模拟的形式讲解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等。在汇报及展示的同时,其他学生及相关教师应该同时在场,听取汇报,如过程中有质疑,可以及时向该小组成员提出,小该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对他人所提问题的解答。最后,授课教师做修订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动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发挥。
1.2.5 评价方式 主观评价: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此带教模式的评价;客观评价:即出科考核,出科考核改变过去理论和操作分开的方法,采用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通过学生对本责任组一位患者的全过程护理,综合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会依据教学目标精选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了解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最后通过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例,包括患者的身心评估状况、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目标和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有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2 结果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及学生对带教效果的评价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x±s,分)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学生对带教效果评价的比较[n(%)]
3 讨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2]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最早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其主要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并完成意义建构。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符合当今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思想,笔者尝试把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护理带教,从表1和表2的结果看,通过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出科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学生们通过自主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可以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和启发,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部分同学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惰性和不适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探索问题的引导者,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还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等。为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同时应采取讲座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总之,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临床带教有利于提高实习带教质量、实习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林, 孙志伟, 丁红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的整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5): 30.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15 (5) : 74-81.
(收稿日期:2011-07-08)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