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 男性,20岁.因"中腹部疼痛半个月"于2012年4月1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中腹部阵发性疼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我院门诊行CT检查提示:右下腹回盲部高密度影,CT值7000 HU.患者既往分别在7年前和1年前因"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治,行结肠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入院后两次复查腹部正位片,异物
【机 构】
:
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外四科,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外四科,454000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外四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20岁.因"中腹部疼痛半个月"于2012年4月1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中腹部阵发性疼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发热.我院门诊行CT检查提示:右下腹回盲部高密度影,CT值7000 HU.患者既往分别在7年前和1年前因"便血"在当地医院诊治,行结肠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腹部平坦,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入院后两次复查腹部正位片,异物位置无变化.考虑有下腹金属异物的可能,遂于4月5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约10 cm处回肠与腹壁粘连较严重,不易分离,阑尾长约6 cm,浆膜面无充血水肿,末端可触及1.5 cm×0.5 cm大小肿块,考虑异物位于阑尾,顺行切除阑尾。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23岁.因“腹部渐生性肿物伴腹胀1个月”于2011年9月3日入院.该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腹部肿物,伴腹部坠胀不适,病情进行性加重而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功能正常.腹部膨隆,中上腹明显,触诊肿物质韧,周围界限触不清,无明显压痛,活动度差,叩诊呈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腹部增强CT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间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腹膜转移瘤的97例患者进行18F-FDG PET-CT和腹部增强CT检查,通过病理检查及临床随访最终证实有无腹膜转移瘤,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97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88例)及临床随访(9例)证实77例有腹膜转移,20例无腹膜转
进入21世纪以来,结直肠癌诊治理念已经从“经验医学”进入“循证医学”时代.但是,如何把握术前肠道准备适应证,多项国际RCT研究以及荟萃分析并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尚无指南或者规范给予明确的推荐.笔者同意《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中针对术前肠道准备的观点:“目前虽有认为准备与否差别不大、甚至全盘否定的观点,但是在国内外尚未完全一致认同时,仍然应该重视肠道准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国人饮食结构更
再手术微创化(reoperativ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MIS)泛指为对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无论是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再次手术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运用腹腔镜完成腹部再手术已有成功的经验.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苏北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对52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患者完成了腹部再手术,现总
患者女性,33岁,孕1产1.因中腹部疼痛伴腹胀、面白、口干48 h于2006年8月29日入院.无呕吐、呕血、黑粪、阴道流血和血尿,无外伤史.查体:血压89/54 mm Hg(1 mm Hg=0.133 kPa).腹膨隆,全腹压痛,中腹为著,扪之呈实感,全腹反跳痛,略有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血常规:血红蛋白91g/L。
目的 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安素、能全素和百普力3种早期肠内营养配方的治疗效益.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1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5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素组、能全素组和百普力组,每组均15例.各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给予管饲肠内营养素,连续8d.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9d空腹采血以检测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并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目的 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 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
目的 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 E
吻合口瘘是能引起结直肠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并发症。本研究评估术前和术中的危险因素.以其鉴别术后容易发生吻合VI瘘的患者。使用密歇根州多中心外科联合数据库,收集2007—2010年开腹及腹腔镜进行结肠切除的一期肠道吻合患者的病例资料。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术后吻合121瘘患者的影响因素。
目的 总结对直肠癌施行经肛门拖出标本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下进行直肠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5月间15例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施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5±9.2)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手术时间(154.7±10.6) min,术中出血量(17.3±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