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行个体化护理,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AS、SD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胆结石手术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胆结石手术;护理效果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8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为例,经分组护理,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胆结石,且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不符合手术指征者、意识不清者、精神异常者、伴发其他脏器重大疾病者等。其中,实验组有14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12±6.78)岁。对照组有13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0.20±6.80)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行比较。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常规术前检查协助、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及术后各项提醒及指导等。予以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即:(1)术前: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倾听患者心声,并按照患者程度予以针对性安抚,提前叮嘱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并备好手术所用器具等。(2)术中:调整患者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情绪,发现异常予以快速对症处理。(3)术后:及时巡查引流管情况,以免其脱落或扭曲,并密切监测引流管量、速度、颜色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应协助患者翻身,并定时检查伤口情况,激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胃肠蠕动,加快切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论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该病患者最大的症状为剧烈的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高热、黄疸等情况[1]。临床多予以胆结石患者手术清石治疗,该方法清石率高,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加之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对治疗及预后造成影响,甚至可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在予以患者手术治疗时,常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该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无法满足每个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因此,临床应探究更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以提高患者護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个体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主要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入手,予以患者适宜的人文关怀,进而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等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予以胆结石手术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颇佳,可使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利于患者预后,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家玲.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313-314.
[2]张洁.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223-224.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胆结石手术;护理效果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8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为例,经分组护理,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行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胆结石,且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不符合手术指征者、意识不清者、精神异常者、伴发其他脏器重大疾病者等。其中,实验组有14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0.12±6.78)岁。对照组有13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0.20±6.80)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行比较。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常规术前检查协助、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及术后各项提醒及指导等。予以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即:(1)术前: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倾听患者心声,并按照患者程度予以针对性安抚,提前叮嘱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并备好手术所用器具等。(2)术中:调整患者体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情绪,发现异常予以快速对症处理。(3)术后:及时巡查引流管情况,以免其脱落或扭曲,并密切监测引流管量、速度、颜色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应协助患者翻身,并定时检查伤口情况,激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利于胃肠蠕动,加快切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论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之一,该病患者最大的症状为剧烈的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高热、黄疸等情况[1]。临床多予以胆结石患者手术清石治疗,该方法清石率高,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加之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对治疗及预后造成影响,甚至可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在予以患者手术治疗时,常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该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无法满足每个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因此,临床应探究更为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以提高患者護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个体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主要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入手,予以患者适宜的人文关怀,进而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等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予以胆结石手术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颇佳,可使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利于患者预后,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家玲.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313-314.
[2]张洁.个体化护理在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