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天然食品真的安全吗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讨论这个“纯”字:纯,就是不含杂质。
  再来理解“天然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天然存在而未经过加工制作的食品。这就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联想——它来自无污染的山林或小溪,是没有经过化肥、农药等外界因素干扰过的“原装货”。
  原本就“天然”了,又加了个以示特别强调的前缀——“纯”,再在食品包装上来个特别吸引眼球的标注,消费者一看,更对“纯天然”有格外放心的感觉。然而,在专家看来,这“格外放心”的感觉其实都是错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说,在被污染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植物,即使称其“天然”,也难保纯净、安全。他还通过食品化学分析实验证明,“纯天然食品”不能拿来直接就吃,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比如,生豆角含有溶血物质,发芽土豆含有毒素,某些鱼类含有胺等,这些都是可能导致中毒的物质。哪怕是对人类有益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难免受到污染,难保“洁身自好”的本意。所谓“纯天然食品”,并不能保证无毒无害。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食疗专家委员会主任窦国祥指出,食品的“纯天然”不等于“很安全”。一是有的“纯天然”植物本身含毒,在长期的进化中,不少植物为了抵御细菌、病虫害的侵袭,其机体会合成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甘蓝、茴香、咖啡、桃、梨等,几乎都或多或少含有天然杀虫物质;二是天然物质并不“纯”,即使是野生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必然要“吸入”被现代环境污染了的大气和水,也不会像从前那般“纯洁”。
  他们言之有理,可疑惑又来了:既然如此,何以有“纯天然食品”之说?此说来自何处?
  一位从事食品监管的工作人员表示,我国目前的食品标准中,并没有“纯天然”的判定方法。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纯天然”,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准确的。名目繁多的“纯天然食品”,多是厂家或经营者的一种促销手段。他还提醒说,在购买这类食品时,“纯天然”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完全没必要当成选购食品的唯一标准。
其他文献
讨论了构筑耐污染特性超滤膜的策略及其局限性.重点概括了国内外在水合层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污染物抵制机制)、低表面能效应(污染物释放机制)、氧化分解效应(污染物攻击机制
<正>红色文化,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永不褪色,不管对哪一辈人,都意义非凡。在祖国大地,星罗密布着不计其数的革命圣地、红色热土。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
会议
"快乐课堂"是一种新型课堂,其基本内涵是:激发一个兴趣,体现两个原则,呈现五个环节。"快乐课堂"基本模式是由它的基本内涵决定的,生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和教师学习主导的课改
<正>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从实践角度看,我们应如何把握运用好这一原则,全面协调推动各方面工作和现
<正>目的通过对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的效随机对照观察,为临床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条途径。方法年龄大于65岁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0名,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基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氯胺酮处理对缺氧引起的大鼠海马诱发群峰电位、神经元Fos、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对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脑片以及培养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
月季黑斑病是由真菌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引起的.本研究以高抗黑斑病菌的野生种木香花(Rosa banksiae)作为实验材料,采用TA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抗黑斑病候选基
<正>项目来源: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局项目起止时间: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主要完成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主要完成人:杨胜元,张建江,赵国宣,裴永炜,杨森林,李宗发,王林,谢兴
以巯基丙酸(MPA)为修饰剂合成了水溶性荧光量子点ZnSe溶液,并用此溶液对手印进行显现。考察了适宜显现的客体范围,同时对不同客体上的遗留手印进行了批量显现与统计分析,进一
为探索我国地热田勘查经验,在湖北省科委和英山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地热物探科研室1981年—1983年结合教学、生产在湖北省英山(县)地热区进行地热物化探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成果。在85年8月22—31日召开的“湖北省2000年地质”学术研讨会议上获得论文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