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常是为了帮助小学生获取自我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小学生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将小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本文针对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生自我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
前言:所谓小学生的自我发展,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促使下,小学生能够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意义就是辅助小学生能力发展。
一、通过自我发现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常老师都是按照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置教学主题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由此可见,主题的设置必须要符合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具体学习水平。一旦教学主题设置不全面,学生就无法对教学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目标,也相应的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最终限制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明确学习主题。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周遭环境下有趣简单的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卷填写,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主题,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模式的拓展[1]。
二、通过自我探索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所谓主题探究活动,指的是利用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主题探究活动对于整体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非凡的意义。待到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就可以将活动主题进行确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所确定的主题进行探究,从而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例如“可怕的白色污染”等课题来展开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研究,然后引导他们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共同研究出具体的活动方案,然后各组各出一份方案初稿,将方案全部整理并且进行比对,由教师了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最终完成方案的拟定。依据活动的要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执行方案。按照方案步骤进行分布实施计划,在每一部计划执行完毕后,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记录,等到所有的方案计划都完成以后,学生要给出全面的活动报告,并且总结和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一起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的最终目标,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通过自我归纳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
对具体的学习而言,学习本身是重要的,而学习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归纳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总结,要使他们明确事物内在的联系,要对实践活动资料进行具体的整合和梳理。学生要对实践材料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取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垃圾分类状况调查”资料进行整合和梳理,具体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以及摄像等。学生可以从资料内容入手,分析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如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等等。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且抒发自己的见解,将自己的见解拿到课堂上来和其他同学分享,大家通过互相讨论得出最为优质的解决方法。最终找出最为优化的实践资料归类方法。最后,还需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最终的反思和总结,真正的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通过自我展示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宝贵经验以及收获进行整合,然后汇总好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积极的促进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展示以及评价。这里的展示,不仅仅是让学生表现自己,教师还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2]。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的辩论会、交流会等等。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有侧重的点评,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具体的评价中,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异议,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和进步。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结语:综上所述,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从学生本身出发,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学园, 2017,34(29):34-35.
[2]王雅婧.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7,12(12):18-18.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
前言:所谓小学生的自我发展,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促使下,小学生能够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意义就是辅助小学生能力发展。
一、通过自我发现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常老师都是按照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置教学主题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由此可见,主题的设置必须要符合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具体学习水平。一旦教学主题设置不全面,学生就无法对教学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目标,也相应的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最终限制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明确学习主题。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周遭环境下有趣简单的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问卷填写,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主题,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模式的拓展[1]。
二、通过自我探索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所谓主题探究活动,指的是利用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主题探究活动对于整体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非凡的意义。待到主题探究活动结束,就可以将活动主题进行确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所确定的主题进行探究,从而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例如“可怕的白色污染”等课题来展开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研究,然后引导他们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共同研究出具体的活动方案,然后各组各出一份方案初稿,将方案全部整理并且进行比对,由教师了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最终完成方案的拟定。依据活动的要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执行方案。按照方案步骤进行分布实施计划,在每一部计划执行完毕后,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记录,等到所有的方案计划都完成以后,学生要给出全面的活动报告,并且总结和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一起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的最终目标,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通过自我归纳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
对具体的学习而言,学习本身是重要的,而学习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归纳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总结,要使他们明确事物内在的联系,要对实践活动资料进行具体的整合和梳理。学生要对实践材料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进行合理的取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垃圾分类状况调查”资料进行整合和梳理,具体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以及摄像等。学生可以从资料内容入手,分析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如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等等。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且抒发自己的见解,将自己的见解拿到课堂上来和其他同学分享,大家通过互相讨论得出最为优质的解决方法。最终找出最为优化的实践资料归类方法。最后,还需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最终的反思和总结,真正的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通过自我展示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宝贵经验以及收获进行整合,然后汇总好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积极的促进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展示以及评价。这里的展示,不仅仅是让学生表现自己,教师还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2]。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的辩论会、交流会等等。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有侧重的点评,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具体的评价中,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异议,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和进步。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结语:综上所述,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从学生本身出发,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学园, 2017,34(29):34-35.
[2]王雅婧.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7,12(1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