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提高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状况,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抬头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 ;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的根本保证,是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抬头率,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和育人功能。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状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首要条件
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对象是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年代的“95”后大学生,约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同志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主流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国际斗争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一方面他们借口冷战结束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以全球化为借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排挤、压制,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没有前途等谬论,动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加上东欧巨变、苏联瓦解,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前途产生忧虑,有的甚至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从国内的发展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渐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和经济领域出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的趋势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领域中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诚信、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等现象普遍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接受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重实惠轻理想、重享受轻奋斗、重索取轻奉献;有的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文化素养不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怀疑或否定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
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网络的普及虽然给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处于成长期、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极易受到泛滥在互联网上的消极、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倾销文化垃圾,推行西方政治观念和价值标准,排挤、压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造成学生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淡漠。另一方面,大学生迷恋于网络制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疏离,脱离集体和社会实践,极易造成他们情感淡漠、精神空虚、社交能力下降、心理问题突出、行为失范等等问题。
由此可见,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能力、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理想的风帆,显得尤为重要。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提高教学时效性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设置更加科学。但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与形势、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讲授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其一,教学内容重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的政治课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复,政治性与知识性融合不好。重复学习大致相同的知识,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缺乏学习兴趣。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为了各自体系的完整性,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复,这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其二,内容不够精练,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实脱节。表现为教材原理、系统理论多,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少,学生被纯粹的理论体系包围,缺乏从现实社会中去领会、理解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在价值。其三,内容教条化倾向严重。教材通篇贯穿着高高在上的说教,内容抽象、枯燥而又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精神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调查表明,大学生不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就不能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价值冲突,无法解释社会现象,不能教给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和培养学生应对现实生活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智慧,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的特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时代感,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空谈,导致大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下降,学生自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高校扩招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是大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辩论、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多数是采用灌输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成为我讲你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缺少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虽然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时空得到延伸和扩展,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然而部分教师仅仅是使用了电子课件,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思考得不多,或限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不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3.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性、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学,而是被动接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更愿意接受“实际”的专业知识,学生中出现“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听”的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多而杂,使教师灌输的教育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大学生很难再简单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过去是教师“让你知道什么,你就知道什么”,而现在是“我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在某些方面,学生甚至比教师掌握的信息还多、还快,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脑海里装满大量的网络信息走进课堂,有些信息甚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悖,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观点产生种种疑虑。教学效果的不理想,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阵地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求提高。
1.创新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只有创新,才能使“两课”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新教学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这就是说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尊重教学内容应有的科学精神,使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合理界定教学内容的角度和深度,使同一内容的讲述避免简单重复,并体现各门课程特色。创新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征,就是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多元化造成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经受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还要充分体现信息社会的时代性特点,以理想信念建设为基础,与时俱进,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富于感染力。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只有内容的改革而无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不够的。要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做到找准切入点,体现主体化、呈现立体化。找准切入点,要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入手,防止理论上的空谈,不回避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对现实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通过联系实际阐明理论,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针对性;体现主体化,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呈现立体化,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说理式教学,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调查、论文等各种形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幻灯、录像、图表、视频资料等,融“听、看、读、写、议”为一体,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拓展教学渠道,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很多年轻人基本上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利用网络技术普及运用的有利时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主动出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思想特点,建立更新及时、内容生动、趣味性强、师生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及时将正确、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想和网络文化充实到学生思想中去。通过网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向学生解答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个人思想问题,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以正面的引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罗敏(1972-),女,贵阳医学院社科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政课研究项目“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研究”(项目编号:RT2014-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 ;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的根本保证,是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抬头率,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和育人功能。
一、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状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首要条件
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基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对象是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年代的“95”后大学生,约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同志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主流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国际斗争形势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一方面他们借口冷战结束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以全球化为借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排挤、压制,有意识、有步骤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没有前途等谬论,动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加上东欧巨变、苏联瓦解,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前途产生忧虑,有的甚至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从国内的发展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渐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和经济领域出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的趋势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领域中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诚信、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等现象普遍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接受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浓厚,重实惠轻理想、重享受轻奋斗、重索取轻奉献;有的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文化素养不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甚至怀疑或否定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
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网络的普及虽然给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处于成长期、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极易受到泛滥在互联网上的消极、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倾销文化垃圾,推行西方政治观念和价值标准,排挤、压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造成学生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淡漠。另一方面,大学生迷恋于网络制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疏离,脱离集体和社会实践,极易造成他们情感淡漠、精神空虚、社交能力下降、心理问题突出、行为失范等等问题。
由此可见,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能力、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理想的风帆,显得尤为重要。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提高教学时效性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设置更加科学。但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许多与形势、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讲授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其一,教学内容重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的政治课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复,政治性与知识性融合不好。重复学习大致相同的知识,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缺乏学习兴趣。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为了各自体系的完整性,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复,这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其二,内容不够精练,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实脱节。表现为教材原理、系统理论多,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少,学生被纯粹的理论体系包围,缺乏从现实社会中去领会、理解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在价值。其三,内容教条化倾向严重。教材通篇贯穿着高高在上的说教,内容抽象、枯燥而又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精神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调查表明,大学生不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就不能面对开放的社会和多元价值冲突,无法解释社会现象,不能教给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和培养学生应对现实生活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智慧,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传递时代精神的特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时代感,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空谈,导致大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下降,学生自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高校扩招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是大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辩论、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多数是采用灌输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成为我讲你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缺少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虽然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时空得到延伸和扩展,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然而部分教师仅仅是使用了电子课件,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思考得不多,或限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不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3.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性、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学,而是被动接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更愿意接受“实际”的专业知识,学生中出现“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听”的现象。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多而杂,使教师灌输的教育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大学生很难再简单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过去是教师“让你知道什么,你就知道什么”,而现在是“我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在某些方面,学生甚至比教师掌握的信息还多、还快,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脑海里装满大量的网络信息走进课堂,有些信息甚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悖,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观点产生种种疑虑。教学效果的不理想,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阵地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求提高。
1.创新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只有创新,才能使“两课”教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才能担负起教育的重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新教学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这就是说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尊重教学内容应有的科学精神,使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合理界定教学内容的角度和深度,使同一内容的讲述避免简单重复,并体现各门课程特色。创新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征,就是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多元化造成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经受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还要充分体现信息社会的时代性特点,以理想信念建设为基础,与时俱进,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富于感染力。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只有内容的改革而无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不够的。要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做到找准切入点,体现主体化、呈现立体化。找准切入点,要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入手,防止理论上的空谈,不回避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对现实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通过联系实际阐明理论,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针对性;体现主体化,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呈现立体化,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说理式教学,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调查、论文等各种形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幻灯、录像、图表、视频资料等,融“听、看、读、写、议”为一体,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拓展教学渠道,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很多年轻人基本上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利用网络技术普及运用的有利时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主动出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思想特点,建立更新及时、内容生动、趣味性强、师生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及时将正确、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想和网络文化充实到学生思想中去。通过网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向学生解答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个人思想问题,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以正面的引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罗敏(1972-),女,贵阳医学院社科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政课研究项目“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研究”(项目编号:RT2014-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