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219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真菌提取物Jn219在体内、外抗轮状病毒的作用.方法 利用含有Jn219的提取物,通过轮状病毒(RV)-MA104体外细胞感染模型,研究Jn219体外抗RV的作用;采用RV-乳鼠感染模型和疗效模型,以病理学、免疫组化技术探讨Jn219体内抑制病毒增殖、保护肠黏膜的作用.结果 Jn219在体外表现抑制RV SA11在MA104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半数抑毒浓度为1:384.92,抑毒指数为76.92;Jn219在体内抑制了病毒的复制,缓解了RV SA11感染引起的乳鼠腹泻,降低了乳鼠病死率,减轻了RV感染引起的肠道病理性变化.结论 Jn219在体外、体内均有抑制RV复制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的研究得到许多重视,越来越多新的lncRNA被挖掘出来.目前的研究发现lncRNA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为膀胱癌的诊疗提
背景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由动物、 植物和病毒基因组编码的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单链RNA.近年来发现它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中发挥着重要作
单纯行手术治疗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易出现远处转移,提示术前已存在微转移灶.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清除术前微转移灶,实现肿瘤降期甚至病理完全缓解,改善手术疗效,从而提高患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病死率高等特点.淋巴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主要转移到盆腔淋巴结.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进行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 介绍POD的病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时空与宫颈癌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本文查阅2000年1月~2007年6月本院宫颈病变两次病理检查的患者,有组织学病理进展的16例;同时报告有不同CIN级别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I3 K/Akt/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这条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是肾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转移性肾癌是指肿瘤侵透肾周筋膜,包括侵及邻近肿瘤的同侧肾上腺,或者肿瘤已出现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包括T4任何NMO和任何T任何NM1.为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对传统的放化疗不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 ~5%,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5% ~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尿石症病因复杂,钙、磷代谢紊乱和易感基因多态性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