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何以可能——从社会实践观的维度对“两个必然”的思考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关系的建立为前提条件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创造的现代生产力客观上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源和物质保障。同时,现代生产实践所具有的负面作用,如生产实践自身的异化及其破坏作用正在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在现代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从整体上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扩展并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之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愈加深刻、资本和市场的矛盾愈加尖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愈加严重,并为全球社会主义酝酿着广泛的阶级基础。因此,社会主义之所以可能,也是由当代社会实践的历史性发展所决定的。
其他文献
期刊
冯虞章,男,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央党校《理论月刊》编辑部副主任等职。著有《理论·思潮·价值观》一书、合作主编《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研究》。《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合作)、《防止思想庸俗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大课题》以及《怎样认识所谓"普世价值"》等文被广泛转载。代表
日本不仅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国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不仅在东亚最早,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先生",而且研究深入广泛且成果丰硕,涌现出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不仅一度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日本经济学界的主流,而且将其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使得日本经济得以迅速腾飞。此外,他们独特的传承方式和宣传方法,以及近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与研究等都应该引起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
日本核泄漏危机的发生及其持续演变,正在引发世界各国的多重思考。从危机的形成及其一步步恶化的过程看,从肇事企业东京电力公司发生、发展的轨迹看,从日本核电政策的历史演化看,这场巨大的灾难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貌似偶然,实则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必然。其中,东京电力公司的所作所为和日本政府的无能为力,使日本及各核能国家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核电这样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如果完全交给民间企业营运,完全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操控,一旦遭遇重大危机,很可能造成难以逆转的灾难性后果。其得失教训,值得
2011年4月24-25日,"全球秩序重建与国际思想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国际马克思主义分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具体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4月16日-17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党校、科研、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以及杭州
期刊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兹定于2011年10月下旬在河南大学举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
(采访者简称,下同):有人提出,我们建立国有经济到底为了什么?国有经济到底如何定位?他们说,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创造财富的主体必然从政府转向居民和企业,政府的职能只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有的学者一再重复这一点。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请谈谈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