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趣味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十分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就成为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环节变成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从而将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调动起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真正实现趣味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我对趣味教学的看法。
一、开展实践操作性强的数学教育
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且能够直接被用来解决生活中各类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它从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把握这一本质,对数学教育加以改变,使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黑板、课本、铅笔盒、树叶、蜻蜓以及五角星等具有明显对称性质的各类图形进行观察,并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所观察的图形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对纸张进行折叠、裁剪,寻找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找出相同点,以激活课堂。
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尽量地将数学课堂的外延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将其扩展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中,潜在地设计出第二课堂,帮助小学生自由、主动地在第二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比如,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g与kg”这两个重量单位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去生活中选择各类物品进行掂量,以感受1g与1kg的重量差别。
二、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八九岁的小学生更倾向于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事物进行自主的挖掘、感受与学习,以便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抓住这一特点,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主动创造与小学生生活贴近,被小学生关注,具有讨论价值的情境,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趣味化的学习。
以三年级上册中《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各种颜色的粉笔装在一个小箱子中,设定类似于“同学们猜一猜在箱子中抓到粉笔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不可以一次性抓出白颜色的粉笔,能不能在箱子中抓出黑板擦”等自由发言的问答活动,通过与小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情境互动,引导小学生主动猜想,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三者在可能性方面存在的差别。
然后,教师将“可能性的计算”这一问题加入到情境中,加深问题的深度,比如:已知盒子中有红白蓝三种粉笔各3支,一次抓出一支白色粉笔的可能性约有多大?鼓励小学生自主研究或组队探讨,通过计算或者实际情境模拟,使他们实现对于可能性计算方法的掌握。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定完情境之后,还可以允许小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自由相互问答,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直观数学教学
相较于教师单纯使用粉笔与黑板的讲解,多媒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对知识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讲解,以引导、帮助小学生进行思考,填补他们思维发育的不足,同时,还可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或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以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画图工作,通过多媒体进行图形绘制,并借助于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多样化的变形,以引导小学生通过更为直观的观察,实现对于图形之间变化规律的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点,然后围绕该点使用三角尺画角,再对角进行不同度数的变化,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的区别与联系,并帮助他们掌握45€敖恰?0€敖恰?0€敖恰?0€敖且约?80€敖堑忍厥獾慕恰4送猓Ы淌箍梢越柚诙嗝教迤聊唤切巍⑵叫兴谋咝巍⒘庑巍⒄叫巍⒊し叫巍⑻菪蔚炔煌巫吹耐夹喂餐故驹谝桓鲆趁嫔希佳プ灾鞴鄄旌妥芙岣鞲鐾夹卧诒叱ぁ⒔嵌鹊确矫娴牧怠?
低年级小学生在自身思维发育特点的局限下,普遍会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且较为枯燥,从而阻碍到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把握,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根据小学生成长与学习特点,主动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得富有趣味性,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数學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趣味性教学方法,同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继虎.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6):134-134.
[2]智娜.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16-216.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环节变成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从而将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调动起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真正实现趣味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我对趣味教学的看法。
一、开展实践操作性强的数学教育
数学知识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且能够直接被用来解决生活中各类实际问题,这就使得它从本质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所以,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把握这一本质,对数学教育加以改变,使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黑板、课本、铅笔盒、树叶、蜻蜓以及五角星等具有明显对称性质的各类图形进行观察,并询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所观察的图形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对纸张进行折叠、裁剪,寻找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找出相同点,以激活课堂。
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尽量地将数学课堂的外延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将其扩展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游戏中,潜在地设计出第二课堂,帮助小学生自由、主动地在第二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比如,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g与kg”这两个重量单位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去生活中选择各类物品进行掂量,以感受1g与1kg的重量差别。
二、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八九岁的小学生更倾向于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事物进行自主的挖掘、感受与学习,以便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抓住这一特点,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主动创造与小学生生活贴近,被小学生关注,具有讨论价值的情境,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趣味化的学习。
以三年级上册中《可能性》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各种颜色的粉笔装在一个小箱子中,设定类似于“同学们猜一猜在箱子中抓到粉笔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不可以一次性抓出白颜色的粉笔,能不能在箱子中抓出黑板擦”等自由发言的问答活动,通过与小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情境互动,引导小学生主动猜想,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三者在可能性方面存在的差别。
然后,教师将“可能性的计算”这一问题加入到情境中,加深问题的深度,比如:已知盒子中有红白蓝三种粉笔各3支,一次抓出一支白色粉笔的可能性约有多大?鼓励小学生自主研究或组队探讨,通过计算或者实际情境模拟,使他们实现对于可能性计算方法的掌握。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定完情境之后,还可以允许小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自由相互问答,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三、借助多媒体,开展直观数学教学
相较于教师单纯使用粉笔与黑板的讲解,多媒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对知识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讲解,以引导、帮助小学生进行思考,填补他们思维发育的不足,同时,还可借助于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或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以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画图工作,通过多媒体进行图形绘制,并借助于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多样化的变形,以引导小学生通过更为直观的观察,实现对于图形之间变化规律的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点,然后围绕该点使用三角尺画角,再对角进行不同度数的变化,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的区别与联系,并帮助他们掌握45€敖恰?0€敖恰?0€敖恰?0€敖且约?80€敖堑忍厥獾慕恰4送猓Ы淌箍梢越柚诙嗝教迤聊唤切巍⑵叫兴谋咝巍⒘庑巍⒄叫巍⒊し叫巍⑻菪蔚炔煌巫吹耐夹喂餐故驹谝桓鲆趁嫔希佳プ灾鞴鄄旌妥芙岣鞲鐾夹卧诒叱ぁ⒔嵌鹊确矫娴牧怠?
低年级小学生在自身思维发育特点的局限下,普遍会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且较为枯燥,从而阻碍到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把握,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对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根据小学生成长与学习特点,主动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得富有趣味性,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数學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趣味性教学方法,同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继虎.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6):134-134.
[2]智娜.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