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BD取石术与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球状气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手术疗效及对血清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平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BD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T组和EPBD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血清AMY、CRP和WBC水平变化,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取石成功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EST组医疗费用[(1.94±0.11)万元]低于EPBD组[(2.22±0.13)万元],P<0.05。术后24 h,EPBD组血清AMY水平为(376.21±73.29)U/L,高于EST组的(331.36±54.22)U/L;CRP和WBC水平分别为(7.78±0.69)g/L和(7.53±1.27)×109/L,低于EST组的(8.64±0.84)g/L、(8.24±1.43)×109/L(P<0.05)。术后72 h,两组血清AMY、CRP和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EST组和EPBD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37.5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0%和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ST取石术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较大,但取石效果与手术安全性与EPBD取石术相当,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其他文献
肠上皮细胞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作为屏障限制管腔内容物如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限制微生物移位。肠屏障功能缺陷导致肠上皮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促进腹腔内细菌、毒素及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从而诱发免疫炎症反应。本文回顾和探讨肠屏障功能缺陷的机制及肠上皮屏障功能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根据白蛋白校正的阴离子间隙(albumin-corrected anion gap,ACAG)、乳酸指标对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重症肺炎住院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据病情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存活组59例,统计入院时测定的血气分析、血生化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快速迁移而命名。研究表明,HMGB1在基因转录、炎症、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HMGB1在儿童脓毒症、缺氧缺血性器官损伤、肿瘤等方面的研究陆续有报道,本文就HMGB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儿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卧位与立位心电图T波及ST段振幅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因不明原因头晕、头痛、晕厥等症状在本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POTS的儿童青少年74例(POTS组);按年龄和性别匹配同期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的儿童青少年64例为对照(对照组)。描记卧位与立位12导联体表心电图,程序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干
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念珠菌属已成为NICU晚发败血症第3大常见致病菌,高危儿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也逐渐引起大家关注。新生儿真菌感染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治,导致高病死率和遗留严重后遗症,抗真菌药物的预防性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现已有较多研究探讨氟康唑和制霉菌素的预防性作用,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预防用药对真菌感染、定植和耐药性3方面的影响。
期刊
期刊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长期应用辅助机械通气和吸入高浓度氧后发生的一种慢性肺疾病。研究发现miRNA与新生儿BPD有密切联系。miRNA是由21~25 nt组成的微小RNA,由于miRNA具有敏感性、特异性、保守性、可预测性、可译性和无创性等特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现就miRNA的生成过程、生理功能、miRNA与BPD的关系现状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常规组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完善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镇痛时间及初醒时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而观察组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2.05±10.17)ml]和手术时间[(168.08±11.71)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