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属于中小学学生所学习的主要课程。文章以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的原因,同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将“校外音乐”与“校内音乐” 结合的重要性。基于此,重点针对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各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外音乐”;“校内音乐”;教学理念;游戏教学法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最终使之全面素养得以提升。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受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显著存在,音乐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教学模式不合理存在一定的联系。可见,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较为必要。
一、“校外音乐”的特点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外音乐”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学生在学习“校内音乐”的过程中,仅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对音乐加以赏析[1]。相反,学生学习“校外音乐”的环境则较为宽松,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加以赏析及学习,且学习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小。因此,与“校内音乐”相比,学生对“校外音乐”的偏好往往更加显著。
(二)“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校内音乐”在形式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限制。与之相比,“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则更加丰富。学生可通过“校外音乐”,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与“校内音乐”相比,学生对“校外音乐”的偏好往往更加显著[2]。
二、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
显著于“校内音乐”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陈旧
教学理念陈旧,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导致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的原因之一。就目前的情况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仍属于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该理念下,学生仅能够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长此以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常会受到阻碍,导致其对“校内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3]。对此,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學理念,共同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同样属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仍以“口头讲授式”模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该模式下,教师会将与“校内音乐”有关的理论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每节课所需接受的知识量均较高,基本无独立思考的时间。如长期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学习兴趣,必然有所降低[3]。可见,及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较为重要。
(三)教学内容欠缺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较多,音乐知识与舞蹈以及美术等,均存在着显著的联系。如割裂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割裂了“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之间的联系,极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发生,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造成阻碍。对此,将舞蹈教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使“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共同成为中小学音乐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欠缺的问题,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对“校内音乐”喜爱程度的提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评价方式落后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总结式评价为主。教师会于学期末,统一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加以考核,考核内容则多以“校内音乐知识”为主。采用上述方式考核,容易增加学生学习“校内音乐”知识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校外音乐”这一无需考核的音乐形式的喜爱程度必然有所提升,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有所下降。对此,将“校外音乐知识”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同时,将总结式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共同作为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三、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学习环境的轻松性、音乐形式的丰富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将“校外音乐”与“校内音乐”相结合,达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更新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宽松度,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例如,当学习《我有一只小毛驴》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成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练习该曲目。在此期间,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确保课堂可按秩序展开,提高学生学习氛围的宽松性,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2.以实践为依托
教师应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例如,当学习《我是一个粉刷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唱歌、边想象、边表演。教师可以将该曲目作为背景音乐,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编写一部小剧本,并为其他学生表演。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校内音乐”的乐趣,使之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得以提升。 (二)丰富教学方法
1.任务教学法
教师可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当讲解歌曲《金扁担》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有关该歌曲的课外知识。当完成该任务后,学生需于课堂中,为其他学生普及自身所查找的知识。采用上述方式展开教学,可满足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意愿,使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校内音乐”有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得以提升,使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游戏教学法
教师可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爱程度。例如,当学习“校内音乐”《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连连看”游戏。通过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校外音乐”的方式,要求学生从旋律、曲风、年代等角度出发,将与《二泉映月》存在相同点的“校外音乐”找出。能够找出最多“校外音乐”,并能够为自己的答案作出解释者,将成为本游戏的优胜者,获得教师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鼓励。
(三)拓展教学内容
1.与其他科目内容结合
教师可将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校内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当学习《我有一只小毛驴》时,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联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该曲目的理解,为该曲目编舞。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可使学生的思维在编舞的過程中得到拓展,使之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进而降低学生在学习“校内音乐”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使之对“校内音乐”的喜爱程度得以提升。
2.课内与课外内容结合
教师可将课内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将“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当学习《柳树姑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一个与植物有关的“校外音乐”的歌曲名称。当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后,教师还需要求学生演唱该“校外音乐”。如其他学生均对该“校外音乐”存在学习兴趣,教师不妨适当为学生讲解与该乐曲有关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上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样还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可行性较强。
(四)改革教学评价
1.总结式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总结式评价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式评价可以于每学期的期末展开,评价内容应以“校内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同时,适当渗透“校外音乐知识”的有关内容。校外音乐知识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写出一首你最爱的校外歌曲,并说明原因”。该题目的评分方式应适当宽松,以提高学生音乐思维的活跃性,提高总结式评价的合理性。
2.形成性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提高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性水平。例如,当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均应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并为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评分。需注意的是,教师应将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学习效果,作为评分的主要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校内音乐”的重要性,提高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氛围的轻松性,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丰富教学方法,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拓展教学内容,可使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得以提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则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同样重要。将上述措施,共同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可有效纠正学生的音乐偏好,使之全面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包婷.新课改十年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艺术——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为例[J].艺术评鉴,2016,(08):146-147.
[2]刘兴慧.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论如何让中小学音乐课真正“活”起来[J].中国培训,2016,(02):254-255.
[3]汪丽萍.论音乐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鄂东南地区民间音乐资源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108-110.
[4]宋沛,赵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特征及在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J].大舞台,2012,(10):209-210.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校外音乐”;“校内音乐”;教学理念;游戏教学法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最终使之全面素养得以提升。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受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显著存在,音乐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教学模式不合理存在一定的联系。可见,分析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较为必要。
一、“校外音乐”的特点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外音乐”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学习环境更加轻松。学生在学习“校内音乐”的过程中,仅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对音乐加以赏析[1]。相反,学生学习“校外音乐”的环境则较为宽松,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音乐加以赏析及学习,且学习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小。因此,与“校内音乐”相比,学生对“校外音乐”的偏好往往更加显著。
(二)“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
与“校内音乐”相比,“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校内音乐”在形式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限制。与之相比,“校外音乐”的音乐形式则更加丰富。学生可通过“校外音乐”,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与“校内音乐”相比,学生对“校外音乐”的偏好往往更加显著[2]。
二、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
显著于“校内音乐”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陈旧
教学理念陈旧,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导致中小学学生对“校外音乐”偏好显著高于“校内音乐”的原因之一。就目前的情况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仍属于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该理念下,学生仅能够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长此以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常会受到阻碍,导致其对“校内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3]。对此,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學理念,共同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同样属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仍以“口头讲授式”模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该模式下,教师会将与“校内音乐”有关的理论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每节课所需接受的知识量均较高,基本无独立思考的时间。如长期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学习兴趣,必然有所降低[3]。可见,及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较为重要。
(三)教学内容欠缺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较多,音乐知识与舞蹈以及美术等,均存在着显著的联系。如割裂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割裂了“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之间的联系,极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发生,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造成阻碍。对此,将舞蹈教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使“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共同成为中小学音乐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欠缺的问题,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对“校内音乐”喜爱程度的提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评价方式落后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总结式评价为主。教师会于学期末,统一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加以考核,考核内容则多以“校内音乐知识”为主。采用上述方式考核,容易增加学生学习“校内音乐”知识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校外音乐”这一无需考核的音乐形式的喜爱程度必然有所提升,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有所下降。对此,将“校外音乐知识”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同时,将总结式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共同作为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三、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学习环境的轻松性、音乐形式的丰富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将“校外音乐”与“校内音乐”相结合,达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更新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宽松度,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例如,当学习《我有一只小毛驴》时,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成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练习该曲目。在此期间,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确保课堂可按秩序展开,提高学生学习氛围的宽松性,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2.以实践为依托
教师应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例如,当学习《我是一个粉刷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唱歌、边想象、边表演。教师可以将该曲目作为背景音乐,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编写一部小剧本,并为其他学生表演。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校内音乐”的乐趣,使之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得以提升。 (二)丰富教学方法
1.任务教学法
教师可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当讲解歌曲《金扁担》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有关该歌曲的课外知识。当完成该任务后,学生需于课堂中,为其他学生普及自身所查找的知识。采用上述方式展开教学,可满足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意愿,使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校内音乐”有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得以提升,使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2.游戏教学法
教师可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爱程度。例如,当学习“校内音乐”《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连连看”游戏。通过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校外音乐”的方式,要求学生从旋律、曲风、年代等角度出发,将与《二泉映月》存在相同点的“校外音乐”找出。能够找出最多“校外音乐”,并能够为自己的答案作出解释者,将成为本游戏的优胜者,获得教师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鼓励。
(三)拓展教学内容
1.与其他科目内容结合
教师可将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校内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当学习《我有一只小毛驴》时,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联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该曲目的理解,为该曲目编舞。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可使学生的思维在编舞的過程中得到拓展,使之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进而降低学生在学习“校内音乐”过程中所受到的限制,使之对“校内音乐”的喜爱程度得以提升。
2.课内与课外内容结合
教师可将课内与课外内容相结合,将“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当学习《柳树姑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出一个与植物有关的“校外音乐”的歌曲名称。当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后,教师还需要求学生演唱该“校外音乐”。如其他学生均对该“校外音乐”存在学习兴趣,教师不妨适当为学生讲解与该乐曲有关的知识,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上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样还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可行性较强。
(四)改革教学评价
1.总结式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总结式评价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式评价可以于每学期的期末展开,评价内容应以“校内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同时,适当渗透“校外音乐知识”的有关内容。校外音乐知识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写出一首你最爱的校外歌曲,并说明原因”。该题目的评分方式应适当宽松,以提高学生音乐思维的活跃性,提高总结式评价的合理性。
2.形成性评价
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提高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性水平。例如,当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均应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并为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评分。需注意的是,教师应将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学习效果,作为评分的主要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校内音乐”的重要性,提高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氛围的轻松性,提高学生对“校内音乐”的喜好程度。丰富教学方法,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拓展教学内容,可使音乐形式的丰富性得以提升。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则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校内音乐”与“校外音乐”同样重要。将上述措施,共同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可有效纠正学生的音乐偏好,使之全面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包婷.新课改十年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艺术——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为例[J].艺术评鉴,2016,(08):146-147.
[2]刘兴慧.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论如何让中小学音乐课真正“活”起来[J].中国培训,2016,(02):254-255.
[3]汪丽萍.论音乐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鄂东南地区民间音乐资源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4):108-110.
[4]宋沛,赵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特征及在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J].大舞台,2012,(10):209-210.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