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命相怜 感慨万端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是王安石以独特命意写王昭君的诗,诗中寓有自己深沉的政治感慨,是宋代文学中的一篇名作。
   作者把王昭君放在临别汉廷之前的时间里出场,并让她以非直接、非常态的面貌出现,还使汉元帝初识容顏仍不能自持,并追究画工的责任,以突出王昭君之美,这笔法是非常高明的。诗的前六句就是以这种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实现艺术表现的。“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昭君在非常伤心难过的情态下出场了,她泪光满面,鬓发低垂,徘徊不进,顾影自怜,因为伤心,面容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这种特定场面中的特有心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昭君神形的常态美,并且这被损伤的美,还是被泪水、鬓发掩盖着,又在低徊顾影之中拘形而制神,未得正面全部具体显露。诗人意在用昭君若隐若现的形神,来显示其绝顶的倾国倾城之美,这种美是以汉元帝的行为(见了昭君的“不自持”)为对象条件表现出来的。拥有成千上万的后宫佳丽的君主,看了仍心神摇荡,惊羡不安,发出“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赞叹,以致杀了不识美人的画工毛延寿,这便是王昭君之美的对象化的肯定条件。
   诗中充满深刻哲理的议论,以及饱含感慨之情的叙述与描写,把诗情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在“意态由来画不成”的议论中,有对于历史的翻案,也有现实的感愤。作者认为人的“意态”即内在神情之美,是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画不出来的,因此责怪“丹青手”而杀掉毛延寿,是枉屈了画家。这就把历史上都说是毛延寿误了皇帝的旧案,集中地写到了皇帝本人的头上,是皇帝不能亲省佳丽,以致佳人不遇,遗恨终生。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美人”“香草”都是忠臣、贤士的象征,因此这“画不成”的论理,就暗含对于君主不能亲识贤士的怨怒。王安石的艺术理论多半是建立在政治愤慨之上的。他写王昭君心知不能回归汉廷,穿尽了带去的汉宫服装,并且捎口信打听中原的消息,但是却只见雁飞,而不见皇帝的书至,孤凄冷落,十分可怜。这里有对昭君远托异域的同情,有对昭君怀念故国的赞颂,也有自己不得在朝廷为国报效的恨憾。
   诗的最后写家人对王昭君的寄语,把现实形势看得很透彻。“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家里人告诉昭君:你好生在北国的帐篷中住下去,不要老想着这里薄恩的朝廷了,你难道没有看到汉武帝得宠一时的皇后陈阿娇,不也被打进冷宫了吗?该失意的在哪里都一样,并没有什么塞南漠北的区别。王安石在嘉祐四年提点江东刑狱时写此诗,自己改革旧制的理想不能实现,与王昭君的“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的境遇,可谓同命相怜。“君不见”之叹的凄恻动人之处,正在于此中有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今人的多重寓意。
其他文献
暑假的时候,得知奶奶所住的村子里要拆房子,我便和父亲一同回了趟老家。下了车,推开满是斑驳的木门,“嘎吱”的声音提醒我这里真的要拆了。走进门,正对面爷爷的灵位前插着燃了一半的香。看了看四周,屋里的家具都搬出去了,空了不少。奶奶从房间里走出来,白发已经占据了她的头顶。我挥了挥手,用不太熟练的方言说:“走吧奶奶,村委会那边还有东西要填。”奶奶不急,走之前喂了喂鸡,又对着爷爷的灵位拜了拜,才缓慢地上车。我
期刊
导读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要尽可能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力求达到更高一层的要求——有文采。如果你的文章文采飞扬,会让读者如饮佳酿,如品珍茗,历久弥香;反之,则味如嚼蜡,难以下咽。要想在“有文采”上求突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斟酌词语,力求贴切生动   要想使文章有文采,就要善于从积累的词汇中选用那些最恰当、最得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力求“一词传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所谓“
期刊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
期刊
按我脚下泥土中那些虫儿的话来讲,我应当是一朵花。   即使我對此没有什么认知,但他们总絮叨着说等我开花时,那一定是很美很美的,他们之中的任何一双眼睛里闪烁的都是对未来毫无根据的赞叹和热切。那语气似乎我生来就只是被当作观赏,死后成为虫子们或泥土的养料,仅此而已。别的花都说我与他们不太一样,我耸了耸连半个花苞都见不到的枝干,不再多言。   事实上,我心中也是有渴望的。这是那只曾栖息于我叶上的麻雀所给予
期刊
一只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子出去觅食。一路优哉游哉,好不惬意。   不一会儿,它们碰到了一个高台,需越过三级台阶才能上去。鸭妈妈用敏捷的身手一气呵成,直接跳到了上面。它随即转过身子,在上面“嘎嘎嘎”地叫着,好像在呼唤那些小鸭子,叫它们也上来。鸭妈妈忧心忡忡地张望着台阶下那一群小鸭子,默默地在心里替它们捏一把汗。   一只瘦小的鸭子胆怯地往后退了几步,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小鸭子向前走。眼前的三级台阶对于它来
期刊
同题习作一  江南的雨  江南的夏雨是矜持的少女,亦是豪放的游侠。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  “嗒——嗒——”一声声清脆的微响,在这宁静的夜中显得无比清晰。雨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在青砖黑瓦上轻轻地跳跃着。夜静静的,天空出奇的黑,撑着伞走在小巷里,只听得雨声几许,静听似无声无息,耳畔却萦绕着萧萧音韵,仿佛没有变奏的歌,静谧、悠长。  市区内湿热的、混沌的、黏稠的空气,活像一只猫,转瞬间消
期刊
花儿似乎是个顽强的东西,春、夏、秋……没有哪个季节不是花开烂漫的,甚至连万籁俱寂、植物枯萎的冬天,也有“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的狂性。若细想,在花开时节,遇见的人和事,着实不少,对我来说最值得说道的,恐怕就数桃花了。   小学六年级时,我搬進了新校区。刚搬到新校区的时候,由后门通往停车库的那条路上还没种上桃花,后来花种上了,赶上了毕业季,也碰上了花期。那一年,桃花开得晚。没有开在刚开学的
期刊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长鼻直,额头很高,眉细而微弯,眼狭长,与人相对,特别是倾听别人说话时,眼角常若含笑。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出声来。有时他自己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也會咕咕地笑起来。赵树理是个非常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随时觉得生活很好玩,某人某事很有意思,可发一笑,不禁莞尔。他的幽默感在他的作品里和
期刊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微少一点,就不美。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
期刊
凝望麦粒,我常常想起麦粒的远行。   麦粒的远行有时借助的只是一场风、一只鸟儿的喙、一個人的手指或者指缝、一个出行者的衣袋。当它藏在旅人的行囊时,它的心跳动着,隔窗遥望,一行行旅途中的树、一座座旅途中的山、一道道旅途中的河、一条条窗外的道路、一窝窝旅途中的土壤让它兴奋。旅人终于掂起行囊,它知道自己生存的地方就要到了,这将是它另一片安身立命的世界。   麦粒从来都不孤立,一粒麦粒种下就有了十粒、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