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政府信息化建设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全面着手建设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虽然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尚不及欧美,但是在电子政府的建设上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我国电子政务的特殊性
虽然有很多国外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但是由于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快的特点,同时在政府管理模式上国内外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将国外的模式照搬进来,必然不能适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们从两个平行的主线来分析国内外在电子政务发展上的异同:
在起步阶段,主要实现的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系统和政府信息的静态发布。在政府和用户的单向互动以及双向互动阶段,政府的信息实现了动态发布,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网站完成日常事务。在前三个阶段,政府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根本性转变,所改变的只是交流的手段。在第四个阶段,随着政府部门之间数据集成的实现,将实现由流程的用户驱动到政府驱动的根本转变。
在发达国家,前三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已经大部分完成,第四个阶段虽然还没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但在实际的政府管理模式上却是早已完成了。在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
在起步阶段,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是独立的,没有相互联系的。在用户端集成阶段,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被集中在同一个客户程序或网页上,虽然用户能够同时看到不同部门的数据,但是各个数据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主要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欧美也很常见。在第三个阶段实现了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但这种交换是两个特定的系统之间的,当增加了一个新的系统时,就需要重新和所有的系统建立点对点的连接。只有在第四个阶段,通过数据交换中心的技术,各应用系统都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才能够真正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无缝连接。
在政府信息集成模式上,我国的情况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国外基本上处于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而我国也正处于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国外的信息化建设都经历了点对点的信息集成阶段,但并不是必须的,我们有可能直接从第二个阶段开始采用数据交换中心技术,直接采用数据中心的集成方式,避免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走弯路。
统筹规划的误区
从上述的两条主线可以看出,我国和国外在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在两条主线上的发展阶段不一致,我们称之为发展阶段上的“错位”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出“错位”现象对政府信息化规划方案的影响,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就可能进入以下误区:
1.直接把国外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拿来就用。由于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在两条主线上存在错位,国外的产品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可能存在基础建设(软件、硬件)不足、管理体制不配套、系统衔接不连贯等问题,所以成功率很低。
2.把国外以前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拿来用,或按相应模式开发。这些旧的产品虽然可以暂时适用于我国政府信息化相对落后的现状,但是因为技术旧,以后改造成本高,并且采用的是跟随国外发展的模式,无法结合中国的特点避免重复国外信息化所走过的弯路,实现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完全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应用系统。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很好适应现在的需要。但是如果缺乏高瞻远瞩的视点,虽然暂时满足了需要,由于方案、技术不合理,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将缺乏后劲。同时这种思路也往往会把实施电子政务的更多精力放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上,对数据交换平台和一站式服务框架的核心作用重视不足。
在我国,政府各个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并形成了“三网一库”的格局。在《全国政府系统OA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在着手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特殊性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
数据交换中心:这是政务信息化平台的核心技术。数据交换中心(Data Exchange Center)可以真正实现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通过数据中心对数据实现统一管理,提高了数据安全水平,这是传统的点对点数据交换方案所无法比拟的。数据交换中心实现的是数据的动态实时交换,而传统的数据中心概念(称之为数据存储中心或数据仓库),只能实现定制化的、准实时的数据交换。采用完善的数据交换中心解决方案,还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消除当需求变更的时候,对应用系统或交换平台的二次开发工作。
一站式服务框架:它包括通过身份安全认证、个性化服务、用户管理、单点登录等关键技术,是实现政务信息化中对公众服务,包括G2G、G2B和G2C三种模式的支撑体系结构。
离线接入中间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离线接入产品是指采用浏览器、电子邮件、移动电话、PDA、传真、语音、无线网络、ICQ、视频会议等多种接入方式,为公众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接入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方便的服务,扩大能够接受服务的人群。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离线接入技术,可以使政务的服务更加贴近公众。
我国电子政务的特殊性
虽然有很多国外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但是由于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快的特点,同时在政府管理模式上国内外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将国外的模式照搬进来,必然不能适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下面我们从两个平行的主线来分析国内外在电子政务发展上的异同:
在起步阶段,主要实现的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系统和政府信息的静态发布。在政府和用户的单向互动以及双向互动阶段,政府的信息实现了动态发布,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网站完成日常事务。在前三个阶段,政府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根本性转变,所改变的只是交流的手段。在第四个阶段,随着政府部门之间数据集成的实现,将实现由流程的用户驱动到政府驱动的根本转变。
在发达国家,前三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已经大部分完成,第四个阶段虽然还没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但在实际的政府管理模式上却是早已完成了。在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
在起步阶段,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是独立的,没有相互联系的。在用户端集成阶段,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被集中在同一个客户程序或网页上,虽然用户能够同时看到不同部门的数据,但是各个数据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主要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欧美也很常见。在第三个阶段实现了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但这种交换是两个特定的系统之间的,当增加了一个新的系统时,就需要重新和所有的系统建立点对点的连接。只有在第四个阶段,通过数据交换中心的技术,各应用系统都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才能够真正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无缝连接。
在政府信息集成模式上,我国的情况和国外的差距并不大。国外基本上处于第二个阶段或者第三个阶段,而我国也正处于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国外的信息化建设都经历了点对点的信息集成阶段,但并不是必须的,我们有可能直接从第二个阶段开始采用数据交换中心技术,直接采用数据中心的集成方式,避免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走弯路。
统筹规划的误区
从上述的两条主线可以看出,我国和国外在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在两条主线上的发展阶段不一致,我们称之为发展阶段上的“错位”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出“错位”现象对政府信息化规划方案的影响,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就可能进入以下误区:
1.直接把国外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拿来就用。由于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在两条主线上存在错位,国外的产品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可能存在基础建设(软件、硬件)不足、管理体制不配套、系统衔接不连贯等问题,所以成功率很低。
2.把国外以前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拿来用,或按相应模式开发。这些旧的产品虽然可以暂时适用于我国政府信息化相对落后的现状,但是因为技术旧,以后改造成本高,并且采用的是跟随国外发展的模式,无法结合中国的特点避免重复国外信息化所走过的弯路,实现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完全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应用系统。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很好适应现在的需要。但是如果缺乏高瞻远瞩的视点,虽然暂时满足了需要,由于方案、技术不合理,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将缺乏后劲。同时这种思路也往往会把实施电子政务的更多精力放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上,对数据交换平台和一站式服务框架的核心作用重视不足。
在我国,政府各个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并形成了“三网一库”的格局。在《全国政府系统OA建设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都在着手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特殊性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
数据交换中心:这是政务信息化平台的核心技术。数据交换中心(Data Exchange Center)可以真正实现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通过数据中心对数据实现统一管理,提高了数据安全水平,这是传统的点对点数据交换方案所无法比拟的。数据交换中心实现的是数据的动态实时交换,而传统的数据中心概念(称之为数据存储中心或数据仓库),只能实现定制化的、准实时的数据交换。采用完善的数据交换中心解决方案,还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消除当需求变更的时候,对应用系统或交换平台的二次开发工作。
一站式服务框架:它包括通过身份安全认证、个性化服务、用户管理、单点登录等关键技术,是实现政务信息化中对公众服务,包括G2G、G2B和G2C三种模式的支撑体系结构。
离线接入中间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离线接入产品是指采用浏览器、电子邮件、移动电话、PDA、传真、语音、无线网络、ICQ、视频会议等多种接入方式,为公众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接入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方便的服务,扩大能够接受服务的人群。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离线接入技术,可以使政务的服务更加贴近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