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大妈”掘金百万,小生意也有大梦想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路边摆小摊到开办全国第一家“摊煎饼”学校,从一开始摊前无人问津到如今年入百万、连开三家连锁店,52岁的“煎饼大妈”贾秀英最近登上《我是演说家》的舞台,温情讲述自己闯荡“煎饼江湖”背后的艰辛与美好——
  万事开头难
  1999年,贾秀英的女儿在北京上一年级。给女儿交完赞助费、借读费,原本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然而不久,贾秀英打工的服装厂倒闭,全家只能靠丈夫当库管的1000块钱生活。女儿刚上小学需要接送,贾秀英就在学校附近找了份小时工,帮人做饭每月能挣200块钱。
  2000年上半年,丈夫单位的工资时常发不下来,眼瞅着孩子下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贾秀英的心里愈发着急。一天,贾秀英看见街口有个摊煎饼的,早晨出来卖一阵子就能回家,又不耽误接送孩子,就开始悄悄地跟着学。学了半个月后,贾秀英决定出摊。
  第一天天还没亮,贾秀英就在街边支好摊儿。冬天的风刮得猛烈,贾秀英揣着双手冻得直哆嗦,终于等来了第一个顾客。不知是太紧张还是手冻得不听使唤,贾秀英越想给人家摊好,越是弄得一团糟:煎饼搂出个洞,还结了一个面疙瘩。
  羞愧着急的贾秀英连连道歉:“我给你放两个鸡蛋,只收一个鸡蛋的钱行吗?”
  当时,那位大姐脾气上来了:“就你摊成这样,还要钱呢?白给我都不吃……”
  看着顾客气呼呼地走了,贾秀英感觉脸上就像冒火一样,火辣辣的。那天,别人的早餐摊前围满了人,自己的摊子前却冷冷清清。零零星星来几个人买煎饼,贾秀英都不敢抬头看人家,只是一心盯着铁板专心地摊,生怕再出错。
  当时,贾秀英一家租住在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里,门口台阶特别深。每天凌晨4点独自一人往外推三轮车最让她发愁。出门前,要先搬两块石板放在台阶的两侧,远远地攒足了劲才能冲出门去,一旦劲儿不够,三轮车就会倒回去,甚至翻车。
  每一次推着三轮车出院门,贾秀英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有一次,贾秀英推着三轮车出门,没想到冲了半道没冲出去。三轮车一下翻了,烧得通红的蜂窝煤滚得满地都是。有块煤恰巧滚到了车轮底下,一下把车轮给烧炸了,声音特别响,就像爆炸似的。
  那一刻,贾秀英吓坏了。睡梦中被吵醒的邻居们纷纷披着衣服跑出来。贾秀英一边给邻居们道歉解释,一边赶紧收拾地上的碎煤块。那天,贾秀英没能出成摊,费劲地推着车去修。
  每当遇到难处,想要放弃时,只要想到女儿,贾秀英就会在心里憋足了劲儿,无论刮风下雨,煎饼摊一天都不能停,日子再难也要抗过去。
  煎饼摊撑起一个家
  为了让煎饼卖得更好,贾秀英主动让顾客提意见。有顾客说:“你家的面嚼起来没味道。”贾秀英就买上好的绿豆、小米自己现磨,这样的面粉吃起来特别香;有顾客说:“你这个酱味道不好。”贾秀英就一遍一遍地重新调试。用心做出来的煎饼,渐渐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在街边摆摊只能卖到早上8点。有一次顾客排的队很长,贾秀英摊着起劲儿忘了看时间。一抬头,城管的车到了摊前。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看看几点了?如果明天这个点再摆摊,就把你的摊收了啊!”贾秀英道歉后,赶紧收摊。回家的路上她想,总在路边摆摊不是长久之计,得找个小门店。
  几天后,贾秀英在一个胡同口拐角处发现有间小屋出租,不足三平方米,每月房租700块。虽然位置偏僻了些,但贾秀英还是把小店租了下来。
  有了小店,贾秀英的干劲儿更足了,每天从早晨4点忙到夜里11点。有时干得太累了,就直接靠在墙上闭眼睛睡一会儿。
  有一天,因为劳累过度,贾秀英突然昏迷不醒。家人赶紧叫来急救车把她拉到医院。在医院清醒后,听医生说要住院,贾秀英顿时急了:“哪能住院呢?家里和店里都指望我呢!”她觉得只要自己一天没倒下,这煎饼摊就不能停。
  其实那时,贾秀英的两条腿走路都费劲了,站在摊位前都不敢轻易换姿势。即便这样,她还是坚守着煎饼店。有老顾客知道后劝她:“腿都这样了,赶紧去看看吧。”直到身体实在支撑不住,她才去附近的诊所扎针按摩,等身体稍微好一点时,又接着干了起来。
  就这样,贾秀英的煎饼被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可,小小的煎饼摊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2015年,贾秀英的母亲被查出癌症晚期,医生说还有半年时间。想到这么多年忙于生意忽略了母亲,贾秀英心里特别内疚。她开始天天往医院跑,想好好陪伴母亲最后的日子,便把煎饼生意放下了。
  半年后,贾秀英的母亲去世了。贾秀英想先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散散心。就在这时候,一个经常买她煎饼的食客姜继兰找到了她:“阿姨,咱们一起开煎饼店吧。”
  “老妈不在了,女儿也快大学毕业了,我的身体也不太好……”贾秀英犹豫着。“阿姨,您这么好的手艺,不做太可惜了!”80后的姜继兰对贾秀英的摊煎饼绝活非常欣赏。
  看到姜继兰眼里的信任和期待,贾秀英的创业热情又重新焕发了。不久,簋街有家底商出租,贾秀英和姜继兰一商量把店租了下来。为了让煎饼有影响力,两人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姜继兰最初提议用贾秀英的姓氏做招牌,可贾秀英觉得自己的姓和“假”谐音,便提议用“姜”,于是“姜皇后煎饼”正式出炉。
  小煎饼摊出大事业
  贾秀英把“姜皇后煎饼”注册了商标,在口味和质量上更是精益求精。每天凌晨三点,贾秀英就起来干活。葱花、香菜都是现切的,隔夜的都不要。秋天霜打过的叶子有点发苦,就把香菜叶全部去掉,只留最新鮮的茎儿。薄脆是自己炸的,油用最好的,酱料是秘制的。在保证传统煎饼口味的基础上,贾秀英还根据年轻人个性化需求研制出了紫米培根煎饼、巨无霸煎饼等众多花样。渐渐地,“姜皇后煎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每天的流水营业额近万元。后来,贾秀英又在北京开了三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达到上百万。
  贾秀英摊的煎饼不仅在口味上吸引顾客,更是有一份独特的温暖在里面。
  有一次,一个外国留学生小伙子去买贾秀英的煎饼,直到做好了才尴尬地发现自己没带钱。贾秀英爽快地摆摆手:“没事儿!拿着吃吧!”
  从那以后,外国小伙经常去吃煎饼,一晃就是半年。有一天,小伙带着五六个人来到店里。原来他是美国人,马上要回国了,专门带着爸爸妈妈和朋友去吃最后一次煎饼。当小伙子走出店门,回过头来冲贾秀英挥手的那一刻,她的眼圈红了。
  还有一次,店里来了一位老顾客,一下要了30个煎饼。顾客的闺女在国外留学,老两口要去看她。“闺女说了,她什么都不要,就想吃贾阿姨亲手摊的煎饼,吃了那么多年,现在就馋这一口……”顾客的一番话,让贾秀英涌起阵阵感动。
  做煎饼也能做出成就感,煎饼虽小,也足以温暖人心。贾秀英开始有了新的动力和信念,摊煎饼不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要做成一种事业。
  2017年年底,贾秀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摊煎饼学校,吃住全免费,她手把手地教,把全套技术、包括酱料配方,全都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让那些曾经和自己一样走投无路的人,都能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2018年年初,“煎饼大妈”贾秀英走上了《我是演说家》舞台。作为从外地去北京打工的老“北漂”一族,贾秀英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更多年轻人:你所吃过的苦,终将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财富。她希望自己的煎饼能温暖更多人,更希望有一天能把煎饼摊到全世界!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金猪起舞,农户迎春红似火;  瑞雪紛飞,神州接福美如诗。  横批:江山如画  瑞雪丰年,椽笔书春千色锦;  金猪泰运,联花绽彩万重楼。  横批:锦绣河山  豪气神州,犬岁已驰千里马;  雄风世界,猪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新年快乐  万里山河,春色无边杨柳绿;  千年丝路,世风有道对联红。  横批:万事如意  户纳千祥,山峦重叠飞金凤;  门迎百福,沟壑纵横舞玉龙。  横批:龙飞凤舞  南国风光,
期刊
在央视四套播出的《谢谢了,我的家》节目里,有“当代福尔摩斯”之称的华人神探李昌钰讲了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我很受触动。  他去美国留学的时候,被分配到实验室专门洗试管。到实验室的第一天,主管乔治对他说:“不要洗得太快,洗好了人家做实验又弄脏了,随便洗洗就行了。”5个人负责15个实验室,李昌钰主动负责5个最忙的实验室,工作认真勤快。后来,一位生物化学家对他说:“年轻人,你很勤劳,我没有钱付你,你愿不愿
期刊
每逢佳节胖三斤,你是否知道,掌握好穿衣技巧可以巧妙藏肉,让你看起来显瘦。本期《俪人堂》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紧急自救指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型特点選择不同的单品,从视觉上秒瘦10斤。不信,穿给你看!  1米5秒变1米8  “矮星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烦恼:那件衣服好好看,但我太矮了驾驭不了……没有大长腿,难道就不能显高显瘦吗?并不是!小编这就教你秒变气场1米8!  高腰线——就是把腰线收起来,并提
期刊
2008年硕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在通信行业从事市场咨询工作。市场咨询这一行,涉猎广泛,与许多软科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格的咨询师需要很深的技术功底。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衍生了无数的新兴知识,每一天都倒逼我們不停地补充新的知识。   十年来,我跟着团队做过公司内部的项目,也参加过国外的咨询项目,加起来大大小小超百个案例,工作内容也从竞争策略到客服、人力、企业文化,甚至到新媒体研究、新零售等新领域
期刊
11月11日,原本平常的一天,却在几年前被强拉进节日的队伍,成为“光棍节”。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近日,一则中国成单身大國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据国家民政局近期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单身人口达2亿,单身群体中,80前的人群占比是10.7%,80后人群占比为41.62%,90后人群占比47.68%。其中,有超过36%的单身女性选择不婚。人口学家认为,中国现代女性的独立是
期刊
6月,又一次迎来了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  有句漂亮的口号:“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在许多家长眼里,“最好的东西”大部分是外在或物质的东西,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工作、吃最好的食品、穿最好的衣服等等。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父母可以犧牲一切,唯恐孩子吃一点点苦,遭一点点罪,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不用孩子操心。  然而,最好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爱又是什么呢?  好成绩,上好大学,进好公司,
期刊
孩子生长的过程,不可能没有挫折,如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发生冲突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有挫折了,总是很心疼。一些家长从小吃尽苦头,凭着惊人的毅力闯出一番事业,可当生活条件好了,却怕孩子吃苦,对孩子百般呵护。这貌似关爱孩子,却容易把孩子推向脆弱的边缘。  实际上,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該给予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直面人生中的风雨。  1  我有一对龙凤胎。女儿杳杳刚转
期刊
我有两个儿子,凑巧两个人都不怎么热衷于学校课业。次子广树从小便喜欢电玩,热衷于程序设计。我特地让他进可以直升大学的一贯制学校,他却说:“要念计算机不能待在日本”,不愿去念附属高中,自己找了一间美国的住宿制高中,选择去留学。之后进了一所名校的计算机工程学系,他又说没东西可學了,决定辍学。长子创希也一样,原以为他会朝自己喜爱的化学之路前行,但同样也在大学时突然转换跑道,最后也没能毕业。  这两人现在都
期刊
时下,家长对获得知识和教育这两个定义的区别存有困惑。如果对这两个概念缺乏清晰的理解,那么,在孩子的整个受教育期间,家庭教育将不知不觉地被学校所取代,从而掉入这样一个陷阱:产生一代幼稚的成年人,他们的头脑被各种知识塞得满满当当,而个性和品格却未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开发。美国对此有一个专用名词“kidult”,它表示一个人有着成人的外表,但实际上缺乏像成年人那样为人处世的成熟心智,因此就其实质而言,还是一
期刊
三年前,邓林杰收到世界著名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家境贫寒的他幸运地靠众筹借到巨额学费——239人向其伸出了援手,小伙子誓言两年内还清本息60万。背负着重压,他在纽约街头卖艺,出售自己创作的数百幅书法作品,还曾在网上授课赚钱……2018年初,邓林杰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小伙子说他赢了,这是一场善良之人和守诺之人的共同胜利!  为留学“出卖”自己,网上引发争议  今年26岁的邓林杰,来自山西临汾一个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