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进学校“慎独”文化的建设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弘扬传统经典文化思想,在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宝库中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儒家“慎独”思想,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历经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学校在学生德育、师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教师在探索课堂渗透“慎独”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深度不够,学校课堂文化始终落实得不够扎实、高效,这亟须一种科学的研究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课例研究”如雨露春风。课例研究,就是以具体的课为载体,以课堂观察为基础,运用多种观察工具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分析和反思改进,实现师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因此,为扎实地把学校文化落实到课堂和教师、学生的行为上,课例研究成为我校的重点抓手。
  一、课例研究提升课堂文化的核心理念
  “慎独”教育强调让学生从“被呵护”“被管理”中走向“自主管理”“主动发展”,为学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让学生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慎独”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打造课堂文化的基础。由此,“构建成长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主题。
  在贾慧冬老师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一次授课中,我们看到课堂活动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而几乎都是教师备课流程的演示。当然,这也是我们此次课例研究之所以选择年轻教师执教的主要原因。教师欠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自然不会有自主的学习行为。正如贾老师在反思里写道,“课堂模式化,一节课按流程完成课文的所有内容,老师揪着学生走,师生皆感疲惫”。
  11个观察小组的教师也认真使用手中的量表对贾老师的课进行客观的诊断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核心思想在课题组教师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凸显。在深度思考、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课题组把“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确定为研究的重点,着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深入落实学校课堂文化的精髓。
  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察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贾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及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问题设计的精准度、对知识理解和把握的准确度以及在课堂中的巡回路线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个人的改变和进步。同时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在四次课后的研究分析中,教师的观察也从“就量表而量表”到“有理有据”,对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剖析也逐渐从表层走向深层。整个研究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构建成长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课例研究推动学校文化的深度建设
  良好课堂文化的形成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发挥课例研究的作用,把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当中深刻感受和体会学校文化。
  在贾慧冬老师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就“读”来讲,贾老师在第一次授课中设计了齐读、默读、自由读等环节,但在安排的环节上却又流于形式,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悟体会,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任务。在后续的三次授课中,我们发现贾老师非常努力地去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关注学生的“生长点”和“技能的形成”,让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段,在“品”中逐步去体会作者正是因为“爱”才会写出如此生动可爱的杨梅,并适时利用学生生成的感知学写自己最喜欢的水果,从而形成新知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过程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随着教师课堂观察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对学校文化理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三、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渗透学校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自觉的文化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践和思考,自觉地产生将学校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识[1]。”因此,构建以“慎独”思想为核心的成长课堂文化策略,旨在学校教师通过课例研究对其是“内在的自觉与主动”地接受而不是“被接受”。只有教师“具有意识性和目的性,以学校文化为依托,对教学过程进行清晰并且有目的的设计与规划”时,学校文化才能得以扎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
  课例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量化观察到理性分析的过程,自然也是内省自身实际教学的过程。在一个月的课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课堂实践文化,用研究精进课堂”的原则,把学校要求与教师需求统一起来,强调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发展的“本体性价值”,同时我们还研究制订了《成长课堂——教师14条行为标准》和《成长课堂——学生4条行为标准》,从而多方面促进了教师课堂渗透学校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卫,刘建宾.打造文化课堂——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马赞)
其他文献
通过采访权威或相关当事人、文献复习、网站浏览及会员体验的方法,对英国医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放射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检验科杂志的会员制服务内容及其盈利模式
由于多种原因,农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论文中存在众多问题.英文摘要、笔者从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系统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位论文的题目、中
在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评估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大学建设的要求,对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比较与研究;解决“谁来评”、“评什么”、
非常高兴参加纪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我代表国务院,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教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了阐述,以达到增强理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形式  作者简介:叶后坡(19
在分析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学科群构建的六条原则:理念引领原则,特色打造原则,协同共生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效
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和分析高校后勤实体实行法人化改革,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企业,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后勤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纳米科技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它在1-100nm的尺度范围内,按照人们事先的设计来操纵、控制和排列原子、分子,实现新物质和器件的创建和新规律的发现.当前我国纳米科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