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自己的销售模式更有效?是紧跟国际潮流,还是走自己的路?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考虑销售模式设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零售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不同类型零售业态的不同特点→与之配套的渠道设置→企业的分销模式。
  
  中国销售有别于“洋销售”
  
  国内目前的销售与国外的销售在某些程度上是存在着差别的,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目前的营销手段及市场环境和国外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1):
  


  所以,大型跨国公司基本是将市场与销售一体考虑,市场在先,销售在后,销售相对于市场而言,更注重的是执行,跨国公司更看重品牌引导和消费者拉动。而中国市场则不同。
  
  终端特性决定销售模式
  
  时至今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在很多方面已经逐步和国际接轨,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留它的独特性质。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而这种特性对销售的影响,以前普遍认为是对渠道中经销商的影响,从国营糖酒站、供销系统向民营个体经销商转变,然后再由单纯批发流通向服务终端转变,所以才有现在的精耕细作及渠道下沉的种种观点。
  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象而忽视了本质,究竟什么才是对渠道起决定作用的真正原因呢?是零售终端!由于国内终端类型的多样性造成了今天销售渠道的复杂,同时也带来了远远高于国外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两个例子:
  其一:某饮料企业希望开发报亭销售,经调查发现,A市有500个报亭,平均每天每亭可销售1箱饮料,每个报亭的面积约2平方米,扣除必要的经营面积,可储存饮料空间为1箱,这就意味着如果开发报亭渠道,每天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对500个点进行一次配送,如果销量上升,部分点甚至需要每天送2次(如果能增加库存,可相应减少次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考虑采用哪种经销形式?是总经销还是密集分销?
  其二:某高档威士忌在A市可供选择的零售终端有5个商场超市及20间夜店,平均库存周期为15天,你又会考虑什么样的分销模式呢?
  答案显而易见。可见,一个企业运用的分销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产品销售终端的特性,如果是比较规范的现代零售业,可以直销或者通过大的代理商,如果是比较零散的传统零售业,则需要经销商、二、三级批发,至于精耕细作之类的说法,是基于某种销售模式之下的管理方法,是终端拜访的一种操作,“大客户制”的总经销商也需要拜访终端,前文举例的威士忌,即使终端数量少,采用总经销,也是需要拜访终端的。
  
  终端对销售模式的四大影响
  
   终端对销售模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终端中的购买习惯。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方式。这一点在国内外基本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啤酒在国外基本上是家庭消费和夜店消费,但中国在餐饮消费居多。这意味着同一产品在国外和国内的销售终端上存在差异,带来销售渠道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这种不同终端的销量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那么这种产品的在国内的销售模式就会发生变化。
  2.终端的种类(类型)的多少。国外的销售终端相对简单,现代KA所占比重高,这些客户相应有一些约定的国际惯例和流程,管理比较容易。而国内目前终端的性质就很复杂.有现代零售,也有传统零售,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业态,比如虽然是超级市场的模样,但它不连锁(或小范围连锁),仅仅相当于一个大型食杂店,但它又需要陈列、理货、导购,甚至账期。对于这类终端,还要考虑商誉问题,所以.采用经销商服务可能更合适。
  3.终端的特点和经营习惯。终端的特性对渠道的影响在前文的举例中已经介绍到,报亭的营业面积决定了对它配送的频繁,对销售模式的影响显而易见。这点更能说明中国零售终端的复杂性,杭州市的大型餐饮店习惯于将所有酒水经销权一次性招标卖出,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收回资金,也可以提高卖价,但对厂家来说,并不合适,因为厂家不能提供自己产品以外的其他货物,这时,一些经销商就会出面买断经销权,再按类别分别卖给各个厂商,在这种市场上,虽然厂家有其他渠道可以覆盖这些终端,但由于经销权的买断,必然要开发专营酒店的经销商渠道。
  4.法律环境和商誉。如果终端的商誉和政府的强制力不够,对终端的信用政策就需要严格控制,控制信用必然会影响业务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找一个能给终端提供信用支持的渠道就很重要。
  在零售业态的格局还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分销模式的调整和变化,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除非企业能用一种较为高效的模式满足原有的终端服务需求。
  (作者分别系某大型企业市场总监与销售总经理)
  
  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构成
  王兴明
  
  销售力量管理从销售队伍的决策上,涉及队伍的目标、战略、结构、规模和报酬:从销售队伍的管理上,涉及销售个体的招聘、培训、指导、激励和评价;从销售过程控制上,涉及目标分解、工作项目确定、业务员行动管理和对行动效果的评价。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同时做好这么多工作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
  
  一、专业销售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1.能够到位执行企业的营销决策。从现状上看,中国企业的问题表面看是营销不足,本质上却是销售管理不足,也就是执行不力。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不但能够准确地执行企业营销决策,更重要地是它能够化解许多营销不能化解的问题。市场上的问题难以全部预见并规划,而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却能够让许多问题逢凶化吉。
  2.专业的销售管理可以造就专业的人才。目前多数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简单、粗糙、松散、零乱。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出人才。
  3.能够为营销决策创造良好的条件。专业的销售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它能够涵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目标制定系统、行动管理系统、市场评价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市场监控系统、市场研究系统和渠道管理系统,每一项工作都会提供详实的信息。
  业务员的工作应该有两大成果,一方面是业绩,另一方面信息。由于管理不到位,业绩变成单纯的销量,信息则几乎被全部“贪污”。业绩的积累推动企业有形财富的积累,信息的积累推动企业无形财富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信息流失既使企业的营销决策失去依据,也使财富积累两腿断其一。
  4.能够提升企业利润。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专业的销售管理提升业绩主要依靠专业的销售工作,目前的销售管理提升业绩主要依靠政策和其他手段,是用费用堆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现出实现利润的功能。
  5.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是建立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的基础。营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能是战略 问题,而销售则是一个战术问题。如何让战术指向战略,则主要依靠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否则销售工作只能伤害企业战略。
  6.够帮助企业减少市场风险。风险无法根除,但可以管理。许多企业轰然倒下,其根源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以至于对问题视而不见,越积越多,直至最终爆发。
  
  二、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轮廓
  
  1.组织架构和流程。在组织建设方面,最本质的东西是效率,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更有效率”,而不是“什么的组织更规范”。许多企业照搬所谓的“先进模式”,结果是形成僵化的组织。在组织设计中,现阶段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企业销售团队的整体素质,一是管理人员的能力。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关键不是形式的专业,而是设计方法的专业和运行方式的专业。
  2.销售工作的计划体系。对付市场的无序,最有效的手段是内部工作严密的计划性。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企业的销售工作主要体现在分配销售指标.而对于如何实现,通过哪些工作实现则缺少计划。这样的业绩只是一个销售量,既不代表进步,也不代表完善,是在做销售而非销售工作。
  3.行动管理系统或报告系统。许多企业将行动管理简单地看做监督系统,没有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实现对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既能够达到管理的目的,也是企业建立市场信息系统的有效手段。
  报告系统既要考虑企业需要,也必须考虑人员的素质,最好的途径是逐步升级。同时,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并运用报告系统,否则,最终也会因流于形式而终止。
  4.工作评价系统。这方面的关键在于有什么要求必须配套对应的评价指标。要求再全面,如果到最后全部集中在业绩评价上,业绩以外的要求就无法落实。
  5.报酬体系。报酬是对工作的回报或是对业绩的回报,是评价企业报酬体系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所有人员都不会重视与报酬无关的事情。
  6.培训体系。培训的目的是能力转化,即不同层面的能力转化。首先是内部能力的转化。包括高层能力到中层能力的转化(高层对中层的培训与指导);中层能力到基层能力的转化(中层对基层的培训与指导),这既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培训工作的最主要方式。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人力资源。其次是外部能力向内部能力的转化。包括接受外部培训和咨询,以及企业间的学习。再次是内部能力向外部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对经销商的培训和指导,使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
  
  【战略协同篇】
  让营销成为销售的动力
  薛俊民
  
  相当多企业对于营销“职能”认知存在缺陷,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太多误解。有些企业营销部门是“稽查大队”,被动监督;有些企业营销部门是决策参谋,对上不对下。事实上,“营销是销售的动力”已成为众多优秀企业不断成功的真实写照。
  1.“营销是参谋”。营销为销售提供更为全面的市场动态信息和趋势分析。
  销售的业务员时代已经结束,团队销售意识已成为目前销售的核心理念,它也意味着销售工作成体系推进的战略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线销售人员整天忙于具体事务,很难有充分时间接触全面的市场动态信息,了解更多的区域产品销售趋势分析。要改变“业务人员的单兵作战”模式,营销人员是必要的信息桥梁。
  在一些优秀企业里,营销部门每三天(或一周)会向销售部门提供各区域营销通报,内容包括:本品、竞品动态;本品各区域销售进度;各单品销售进度;促销活动进度及存在问题:相关区域市场动态;营销部门最新工作动态等。销售一线人员能最快捷掌握准确的分类信息,是团队协同作战的必要条件,销售一线人员只有更快掌握详尽的市场信息,才能终结传统的工作模式,适应现代营销工作。
   2.“营销是大脑”。制定销售目标,并用支持手段保证完成目标。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销售目标是老总直接下达到销售口,然后销售口向营销部门要支持力度”。这种流程倒置产生了大量纠纷销售口完不成任务责怪营销支持不到位;营销成了咨询机构,营销老拿“执行力不到位”这一千年借口推脱责任;缺乏两个部门有效的沟通和关联体系约束,缺乏关联一体的激励体系刺激,误解就不可避免了。
  正确的做法是营销部门根据区域市场调研信息,综合本品、竞品市场表现,结合企业对区域市场的战略要求,提出企业年度目标及各区域分解目标,报老总批复;然后营销部门拿这个目标量会同财务及相关部门拿出支持力度;有了目标,有了可行性支持,营销部门就应该拿这些方案、计划和销售口沟通,征求意见,达成共识。
  要发挥营销的“大脑”作用须重视两个关键点:营销是销售目标的制定者和后勤保障,是控制点;销售目标的激励体系先针对营销,其次才是销售。
  3.“营销是管家”。营销对销售利润率负责。销售负责业绩,营销负责支持,“收支两条线”。一个是挣钱,一个是花钱。销售口为完成业绩会不断要力度,这时就会要求营销部门针对市场动态变化拿出对策。营销部门产品经理应在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动态,考虑单品市场费用使用情况,然后给出回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营销的管家职能主要体现在市场费用管控上,营销部门应该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做出严谨而合理的诊断,让市场费用能用在刀刃上,“费”有所值。
  4.“营销是评估”。营销提供经验、教训案例及预防措施。营销部门由于职能所在,有足够的信息资源能对正在进行或已结束的销售过程或促销活动进行评估,总结案例的经验及教训,供销售部门参考;营销部门能对正在进行的销售行为提出预防方案,以免出现老问题;营销部门依据一线人员的信息反馈,对本品、竞品在区域市场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提供区域市场进一步开拓的战略性建议。
  
  把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
  杨永华
  
  经销商成长过慢往往成为企业成长和创新的“瓶颈”。因此,站在销售工作的立场上,将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成为能否真正做好销售工作的关键。
  第一,企业必须转变认识,重整企业价值链。没有多少企业真正将经销商视为企业价值链当中的关键因素。企业相对进步较快,经销商相对进步太慢是厂商矛盾产生的根源,所以如此,问题出在企业只关心业绩,没有真正关心经销商的成长。企业必须将经销商真正纳入自己的价值链,并按照销售工作的需要,使价值链中的各成员和要素相互匹配,才能建立完善的销售系统,重塑自己的销售力量。
  第二,将自己的战略思考转变为经销商的战略能力。企业与经销商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争议,表面上看都是具体到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而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不难发现是双方战略能力的冲突。大部分经销商很少有一个基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经销商大部分以“生意人”自居,既然是生意就意味着从事一种买和卖的活动。过多的追 求短期利润而缺少发展性眼光,为了一时一事的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规划。所以,企业必须将自己的战略部署用引导、培训、宣传的方式,向经销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并与经销商共享战略利益。
  很多经销商热衷于已经成熟的产品,从骨子里排斥企业上新产品,因为经销商没有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培育并成功运作的新产品才能保证自己的经营稳定和发展;很多经销商在企业支持费用搞活动时,会从这笔费用中拿出一部分偷偷的塞进自己的腰包,因为经销商没有意识到只有这笔费用全部投放到市场才能保证自己的“地盘”稳定,才能更长时间的收获。
  因此,企业必须向经销商输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企业只有将自己的经营能力通过销售人员核算、对比方式传授给经销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才真正的实现同甘共苦。
  第三,将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普遍高于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实当中,企业销售人员对经销商往往是顾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老是单一的去思想灌输;同时,经销商也觉得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熟悉与能力是两码事,不屑与企业的销售人员合作。这种各自为战的“本位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操作市场的一种障碍,且这种障碍是销售工作难推进的首要阻力。
  企业将自身的市场操作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一是企业在对销售队伍管理上要采取管控措施,防止销售人员在市场上只给经销商“上大课“,让销售人员真正深入市场当经销商业务团队甚至是经销商的“陪练”,让经销商和经销商的业务团队像企业的业务团队一样优秀。二是企业将市场操作的要点汇编成册发放并定期对经销商培训,规范经销商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将企业的销售管理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销售管理“克隆”,而经销商只要肯从厂家学习、借鉴,很简单的就能建立与厂家相适应的销售管理体系,只要驾驭了这套体系,经销商便有了自己的销售管理能力。
  企业只要肯花费一点点精力,帮助经销商建立一套销售管理体系的框架,让销售人员在市场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帮助经销商修正、完善。企业的销售管理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五,将企业人才的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人才能力。“企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员工发展的速度”已经成为企业普遍认可的思想,人才战略也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而大多数经销商仍然靠着“亲戚帮”。企业在拼命的揽才、用才、育才,而经销商无动于衷,仅此一点也说明了经销商相比企业而言的短视。企业向经销商派驻的销售人员中比经销商的“亲戚帮”不知强过多少倍,但经销商却有排斥心理。
  如何将企业的人才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人才能力呢?
  1.培养经销商的“人本思想”和人才意识。将经销商和经销商的骨干人员纳入自己人才战略规划,并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培养自己的经销商或经销商的骨干人员。
  2.销售人员本土化,以企业为主对经销商的人员进行“换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本土化与企业销售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来建设。
  山东九阳公司只有销售管理团队,业务人员全部本土化,经销商的业务团队成为九阳业务团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做不但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真正将销售工作落实到了终端,从销售组织方面实现了厂商一体化。
  企业都扮演转化者的角色,这种转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与意识输出。尽管这种输出或转化还附着企业自身的利益要求,让经销商感觉不舒服,甚至心理上的抵拒,但事实最终会告诉经销商:这种转化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
  
  销售与品牌战略的无缝结合
  沈 萍
  
  品牌战略常被认为是市场总监或是市场部的事。
  许多企业,虽有整套的品牌发展计划书,在这些计划里对品牌发展的各个维度也会有描述,或许还订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和里程碑,但是这些计划往往与销售计划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实际联系,常见的例如品牌定位在中高端,而销售却走低价路线,只为尽快获取销售额;如品牌发展计划需要在3年内渗透到连锁超市,但是3年后销售还限在传统的百货店,因为销售部想在最出销量的百货店渠道重点投入人力和财物资源;这不能简单地评论市场部与销售部孰高孰低,这要看企业是如何制定考核市场部和销售部的KPI以及日常如何管理营销的。
  无论企业的营销成熟度如何,一般企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品牌战略,但是这些战略如何与销售的高效结合,却反映了企业的营销管理质量。高效的结合是指企业的销售密切配合了企业品牌战略,实现销售与兑现品牌承诺、实现销售的产品线与品牌定位的连贯一致性、实现销售的促销手段与品牌价值的逻辑关联等方面的无缝结合。这种结合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长远目光和营销团队内部的高度协作,也需要将战略化为实际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推广策略的选择
  
  我曾服务过的飞利浦小家电作为小家电国际领导品牌,其完整产品线、时尚设计、高质量等特性满足了中高端消费者对时尚家居生活的追求。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如何把握推广策略与销量之间的平衡,既需要对公司品牌战略的高度认识,也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
  飞利浦小家电的诸多厨房电器,在引进之初,即便对上海、北京等地的大都市消费者来说,也是前卫而陌生的。记得当时引进搅拌机的时候,虽然公司在一些A类专柜派驻演示员进行产品演示,但是销量一直没有进展,而销售目标的压力要求业绩必须有所突破。在我的队伍里,无论是市场部还是销售部的同事大半的人认为要想提高销量,必须调整销售价格,因为他们听到很多促销员和演示员说消费者认为价格太贵。
  我到专柜观察,发现演示员的物料基本都是黄瓜、西红柿、黄豆等普通物料。因为销量上不去,考虑到Rol的要求,部下们为控制物料成本,压低了演示物料的预算。但他们没有考虑过,与我们有类似外型和功能产品的国产品牌,例如海菱的演示台前放的是同样的物料和盛器。我问他们,如果提供同样的解决方案即只是为了将黄瓜、西红柿等进行粉碎,为什么必须是飞利浦的产品而不是国产品牌呢?只是搅拌黄瓜、西红柿的消费者是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呢?我们的品牌传播的是健康、时尚的家居生活,即不仅是健康,还要时尚,那么在物料的选择上,我们是否应该改变?部下恍然大悟。
  我们先在高端的商场做试验:周末在位于当时上海CBD的虹桥友谊商城,进行“时尚夏季、健康选择”的专题演示,现场用产品包装盒、演示台、主题易拉宝、应季高档水果等营造出诱人的气氛,演示员在洁净的演示台前用奇异果、火龙果、荔枝和牛奶、冰激凌、冰块等为消费者现场制作各种名称时髦、味道可口的饮料,然后倒进漂亮的玻璃盛器中,再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并且在现场分发公司印制精美的各 种用搅拌机料理的美食与饮料,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纷纷踊跃购买。活动下来发现,搅拌机销量同比增长了45%,而物料费仅增加了数10元。
  我们立即在各地专柜推行新的演示方式,搅拌机的销量得到了快速增长,销量上去了,市场份额领先了,价格又得到了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向目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的沟通:这不是黄瓜向奇异果的转变那么简单,而是对消费者内在需求满足的区域变化。如果纯粹强调搅拌的功效,就根本没有触及公司产品的根本目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把食物搅碎,它的目的是提供消费者健康、时尚家居生活的解决方案。黄瓜当然是健康的,但是如果飞利浦与其他品牌一样都演示黄瓜,就无法将飞利浦小家电对消费者情感需求满足的价值表达出来,也无法让消费者产生时尚的联想。需要消费者产生价值和情感认同的销售决不是用低价沟通实现的。
  点评:品牌战略不是什么“高级的”上层建筑,它必须化为具体的营销行动,否则就是一堆废纸。
  
  能否连贯和定向服务同一目标消费群?
  
  我的一家客户是电器零售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每期的邮报中必选一些被认为是有市场震撼力的品牌型号作为抢眼的特价商品。令我吃惊的是,海尔空调新上市的多款型号被不止一次放在“新款特价”在邮报首页。我询问客户,这些邮报海尔的业务员知道吗?回答是肯定的。我更疑惑海尔是如何管理它的品牌定位以及价格。如果新上市的型号就已经打特价,无疑是向消费者发出价格信号,海尔的产品是廉价的,或者说海尔品牌定位在向下走;这样一来,老款型号(通常性价比不如新型号)的库存将如何?消费者的选择将如何?
  虽然没有向海尔求证过,但我相信这不是海尔的初衷。尽管如此,这至少可以反映出海尔的品牌战略中缺失了对如何连贯和定向服务同一目标消费群的关注,所以在日常销售管理中,海尔的队伍忽略了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只求短期的刺激购买,不管品牌是否能与同一目标消费群沟通(价格也是沟通手段之一),如果一个品牌沟通语言不一致,就很难保有顾客忠诚度,因为这个品牌自己就不“忠诚”。
  点评:品牌战略必须与日常的营销管理密切挂钩?它不仅仅是一些抽象地描述?必须是可以遵循并且严格执行的管理原则(例如新产品是必须保证多少时间内不得打特价)。
  
  你会怎样管理网络销售渠道?
  
  开展B2c是很多品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企业容忍他们的自己网上商城没有价格(例如科龙网上商城)、或在别的网站上让别人随意卖(例如欧莱雅专柜促销员偷出来的促销试用装),似乎没有一个企业的网站想到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确认网上销售的合格分销商(他们很可能会在网上列出传统渠道的分销商)。这等同于在传统渠道的各种店铺里有企业的产品卖,但是供应来源不明。如果在传统渠道里出现这种状况,相信许多品牌不会视而不见,但是到了网络,企业将其品牌资产置于各种风险之下,例如假劣产品、售后服务不完善、价格混乱、产品线混乱(新旧型号混乱陈列)、货源混乱(即水货与正贷一起售卖)等等,往往没有引起重视,网络渠道的开发质量和销量肯定还没有成为市场部或者销售部的KPI。
  其实,如果配送能力不够,企业不必自建网上商城(然后告诉你的消费者需要等上两三天甚至更久),却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明确列出企业有能力控制的网上分销商清单,如此等同于对传统渠道中授权分销商/经销商的确认。奇怪的是,我还没有发现哪家国内企业这样做过。在我的搜索中,目前只搜索到GE美国明确指出它的家庭电器仅售于沃尔玛,然后我到沃尔玛的官方网站,GE的家电产品果然在那里。
  有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人员管理这个渠道的经验还很不够,并且把网上购物归到了完全不同的行业。其实,无论eBay,还是当当网,他们无非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店铺或市场放到了虚拟的世界,人们交易的还是实物。既然是实物,企业的产品,就可能是企业的分销商/经销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及个人通过不同的途径购进的货物,销售人员不应该管理这些货物的销售情况吗?不应该管理这个渠道里企业品牌与目标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内容以及结果吗?不同样可以从形像、价格、进贷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去管理吗?
  我曾想从eBay的网站上购买产品,我以自己熟悉的飞利浦小家电产品作参照,结果发现有一家自称“北京飞利浦批发须刀总部”的供应商非常活跃,查看供应商地址,我知道那肯定不是飞利浦小家电指定的经销商。这家供应商连飞利浦小家电产品的型号也写错,进到它的网站www.458.com.cn,出现更多飞利浦、松下等品牌的产品,至少飞利浦小家电产品的售价远远低过指定经销商的进价,令人生疑它的货源以及货色。更让人绝倒的,是飞利浦男士仪容系列的代表型号HQ8894被网站如是(图一)展示,完全不符合飞利浦小家电男用护理系列的产品形象。
  


  我随即访问了飞利浦小家电官方提供的在线商店网站www.philips.com.cn搜索,我根据程序试过数次,都不能搜索到任何有出售HQ8894的在线商店名称。飞利浦声称它的小家电产品“在各大在线商店均会有售”,结果却不能搜寻到任何结果。其实例如e国网上商城就有HQ8894售卖,虽然它的零售价也低过了经销商标准进货价。
  即便是走在其他品牌前沿的飞利浦还没有真正有效管理起网上销售通路,而事实上,那些非授权经销商卖得非常欢实,消费者几乎也不会从飞利浦的官方网站去搜索它的产品[如果用Google搜索,满足条件的在线商店、交易平台(例如eBay以外的淘宝网等)就数不胜数了]。当飞利浦把它指定的在线经销商/零售商列出或链接到自己的官方网站时,我相信飞利浦才真的开始管理起这个渠道,因为一旦链接,不但意味着品牌和销售的管理,同时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责任。目前来看,这或许只是市场部和IT部门之间协作的产物,还没有销售部门的介入。
  点评:销售渠道必须配合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而调整,这也是品牌战略的重要方面,但是如何实现调整后的销售,却同样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体验,协调所有相关部门一起行动,否则不会成功。
  简言之,销售与品牌战略的无缝结合,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落实到每一项营销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在短期销售与中长期品牌发展中达到高效的平衡。(作者系上海胜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张兴旺21ZXW@163.com)
其他文献
上期回顾:区域销售机构销售费用倍增,市场却毫无起色,区域经理渴望以预算制度把握各项费用的收支平衡,并着手创建新制度。  在区域销售机构的费用控制过程中,一旦制定了财务预算,就要明确预算控制部门,具体设置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定。其主要职能是:实时掌控公司各项费用的进展情况,协助总经理把关,为决策层提供预算进展的信息支持。    选择有效管控工具    预算做得再好,没有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控制也是
期刊
海信品牌行销全案攻略    多年的客户服务经验,让我们深有体会:品牌的长期跟踪服务不同于阶段性的年度服务。与后者相比,长期服务的品牌更需要从战略到战术、从长期规划到阶段运作、从品牌建设体系到品牌传播体系、从健康发展到局部调整的整体控制,并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  当年,我们为海信确立了“创新就是生活”这个核心的品牌价值。虽然当时为品牌塑造了个性化的“灵魂”,也为品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系统化基础,但四
期刊
面对渠道变局,经销商们的态度可以分为5类:  有人抓住了机遇,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迅速从弱小走向强大;  有人看到了机会却力不从心,或面对机会决心不足、心存疑忌;  有人看到了变局却只知道那是危机,不知那里藏着机会,徒然怨天尤人,感叹“做是找死,不做等死”,束手无策;甚至做出类似堂吉珂德似的“英雄主义”举动,企图抗拒大卖场等新型零售业态,抗拒渠道合作的新格局;  有人面对变局误以为“不过是过渡期、
期刊
失败的规范化管理    深圳某经销商为了保持对同行的竞争优势,听从咨询顾问的建议,从外面聘请一名外资制造商的大区经理李生作为公司总经理,并授予该职业经理人完全经营权力。  李生赴任后,对公司上上下下考查一番,得出一个结论:公司管理缺乏规范,随意性大。李生向老板报告自己将先在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上革新,老板表示赞同,也认为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李生牛个月内起草了十几个管理文件,包括业务、财务、库管、车队
期刊
在终端,产品陈列包括店头(橱窗)陈列和店内陈列,陈列本身也是一种终端广告。  在大店吸引了众多浏览型顾客的今天,供应商将一部分原本在其他载体(电视、报纸等)花费的广告费用,转而花在商圈核心店里,以拉动区域销售业绩和整体回报,这是值得的。  当然,陈列展示不仅起到简单的广告展示作用,更重要的它是“决胜终端”、“提升终端销量”诸多要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没有这些变化多端的陈列展示,“决胜终端”无从
期刊
对策篇     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市场营销  蒋廉雄    欧盟、美国与中国在纺织品贸易上的争端,使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进入了不确定甚至是危机四伏的“后配额时代”。在新的市场规则和环境下,化解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和美国市场中的困境,从国际贸易走向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新思路。但如何推进和实施这一战略转移,必须冷静分析。    贸易摩擦的成团    一、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产生的负市场效应    第一
期刊
缘起    事实证明,我的怀疑是对的:我刚加入的这个洗衣连锁H并不可靠。我并不是说H的“品德”不可靠,而是说H的能力不可靠。当它只有十几家店的时候,公司总部的那些技术人员、那些老师傅的服务也很让人放心。但在我考察期间,当我和我们这个区的刘经理聊得投入时,隐约感觉到她对公司的条件有些不满。  果然出事了!我才加盟几个月,这个体系就发展到了近百家。从第一个月起我就发现总部对我提出的要求回应很慢,现在可
期刊
白沙,中国烟草综合竞争力第一品牌。  白沙和牌,则是白沙集团于2003年年底推向市场的新品。定位高端,承担着白沙品牌的超越使命。站在中国销量第一的白沙品牌肩膀上,新品和牌的出手,渗透着白沙业已成熟的经营理念,次年即成为价位在20元/盒以上,年销量突破5亿支的强势品牌。  2005年,白沙和牌产品市场覆盖率稳健提升,销量持续攀升。此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牌在销售成功的基础上,正力图树立起“新一代中式
期刊
传统上,企业的营销渠道设计是由产品单向驱动的,所以无论市场上需求多少,企业都会按照产能生产产品,设计单行渠道或者并行渠道,并最大限度地向下游压货(图1)。信息不对称时期,经销商与消费者能够遵从厂家制定的渠道原则。但是,当信息技术足够发达、消费意识开始觉醒时,产品单向驱动下的渠道常常造成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体系受损、经销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的恶果。    现在,企业的渠道设计原则受到来自产品与消费者不同
期刊
根据以往经验,最成功的招商手法就是让代理商自己心动,优惠政策不过起一点点催化作用,只要让代理商看到钱景,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初期造势比什么都重要。  在市场调研以后的三个月里,我始终没有出差,只是礼节性地电话回访和寄邀请函,力图获得以静制动的效果。其实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已经拜访过了各地比较好的服饰代理商,并建立了初步友谊。    有备而来的客户    2003年11月23日,品牌发布会暨招商会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