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为了深入研究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方式,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校游泳课的教学过程,对比不同教学法产生的教学效果。经研究发现,有效的游泳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器材辅助法、分组教学法、先陆后水法、语言激励法等。有效的游泳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还是提高游泳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 游泳 教学质量
近年来,游泳已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之一,它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在生产建设和人们的生活中都具备较高的价值。因此,高校学生只有学会了游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游泳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从这个意义的角度出发,高校的游泳教学,应注意提高游泳教学的教学质量,使每位大学生都真正学会游泳,从而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一、分组教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保障教学安全,部分高校选择了游泳分组教学法。由于每堂体育课的学生人数基本保持在25-40人内,而会游泳的学生不足5人,并且游泳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选用分组教学法十分必要性[1]。在分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组:会游泳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占总学生人数比例较少,教师也可以少花时间对其进行教学;动作较为正确,但不能独立游泳的学生;动作水平低,不会游泳的学生,这组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游泳教学过程的不断前进,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组别,逐渐减少第三组的学生数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系小板组、套救生圈组和独立组,在这种分法下,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系小板组。同时随着学生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将学生重新划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和一般组。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二、辅助工具方法
游泳课程的辅助器材主要两种,一种是陆地上的即陆地游泳辅助练习器;一种是水中的,包括:竹竿、小浮板、救生圈等。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需选用不同的辅助器材[2],例如:在游泳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选用救生圈作为辅助工具,这种方法不但最安全,同时还能消除大部分学生怕水的心理,使学生能够较容易的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动作的速度;随着学生们熟练掌握套救生圈前提下的蛙泳动作,教师将训练学生用小浮板、手扶板等輔助所学动作,使学生在感觉到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学会蛙泳;而在平时没有水,或者在巩固蛙泳动作的时候,可以选用游泳陆地辅助练习器,这样,不但可以消除陆地模仿的枯燥,还能够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更加熟练,能够尽快地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
三、先陆后水教学法
教师在学生学习游泳时,采用先陆后水的教学法,不但能够减弱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初学者真正的掌握动作。蛙泳技术是目前游泳教学的初级教学内容,它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学生的呼吸和腿上,学生在岸上做这种动作,会使学生消除怕水的心理[3],在半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要领,教师还能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是由于在水中,学生一般会有怕水的情绪,再加上学生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无法将思想意识集中在动作技术上,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动作的低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岸上进行教授和纠正动作的过程,而且要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四、培养学生熟悉水性的能力
与陆地情况不同,水中环境具有密度大、流动性强、粘滞性强、有浮力等特点[4]。其次,游泳动作要求身体姿势保持平卧状态,对初学者来说,很难适应这些特殊情况,并常出现呛水、溺水、喝水等状况,所以学生大都存在怕水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尽早使学生完全适应水里的环境,消除怕水的情绪,从而掌握正确的游泳动作,这也是教师教授游泳的目的之一。笔者经研究发现,教师在游泳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做呼吸练习20次(目的:掌握呼吸节奏);然后带领学生逐渐将双手离开池边,并用双脚踩住池底(目的:感觉水深度);之后,让学生以手扶池边的方式漂浮20s(目的:体会水中蛙泳的感觉);带领学生在水中做跳跃动作(目的:体会快速上升、下潜的感觉,并加强胆量);最后,教师为学生套上救生圈,系上小浮板,并带领学生在水中进行低位跳水。这套方案能够使学生逐渐适应水中的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语言激励法
笔者发现,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他们学会游泳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考核目标,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此外,对游泳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自主进行课下练习,教师也要主动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课外辅导,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学生有的放矢,也能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初级阶段一般采用向学生展示游泳意义的方法,告诉他们学习游泳的作用,如:游泳有助于女学生进行塑身,有助于男生增强体质等,同时,教师还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不断对学生给以鼓励[5],在教学安排下,培养学生水中行走、呼吸、闭气、滑行、浮体、控制身体等能力,这是由于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能够增强水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怕水的心理问题,激发出学习游泳的勇气。本文经分析发现:语言激励法对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起了明显作用,尤其是当学生在游泳过程中取得一定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赞扬和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游泳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开展游泳教学、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是教学目标之一,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游泳的基本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救生知识的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由于游泳活动中存在安全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过硬技术不仅能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视觉感,还能增加教师教学内容的权威性,除此之外,教师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对游泳知识进行学习与实践。所以,为了不断提高游泳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素养,高校也要对教师进行救生技能和游泳技能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真正胜任教授游泳课程的任务。
七、结论
笔者经研究发现,教师是提高高校游泳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素养与业务能力的重视,并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学进度为依据,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安排和运用,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游泳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XJ045。
参考文献:
[1] 陈立新.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手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16-117.
[2] 张庆华.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游泳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2(4):76-78.
[3] 张丹霞,卢宁瑞.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12(5):78-79.
[4] 刘林,刘诚香.对普通高校公体课游泳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师.2012(20):53-53.
[5] 肖徽样.高校体育选项课设置“过程激励评价”的实验研究——“联班升组”在游泳教学“过程激励”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1(4):2-2.
摘 要 为了深入研究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方式,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校游泳课的教学过程,对比不同教学法产生的教学效果。经研究发现,有效的游泳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器材辅助法、分组教学法、先陆后水法、语言激励法等。有效的游泳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还是提高游泳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 游泳 教学质量
近年来,游泳已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之一,它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在生产建设和人们的生活中都具备较高的价值。因此,高校学生只有学会了游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游泳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从这个意义的角度出发,高校的游泳教学,应注意提高游泳教学的教学质量,使每位大学生都真正学会游泳,从而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一、分组教学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保障教学安全,部分高校选择了游泳分组教学法。由于每堂体育课的学生人数基本保持在25-40人内,而会游泳的学生不足5人,并且游泳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选用分组教学法十分必要性[1]。在分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组:会游泳的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占总学生人数比例较少,教师也可以少花时间对其进行教学;动作较为正确,但不能独立游泳的学生;动作水平低,不会游泳的学生,这组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游泳教学过程的不断前进,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组别,逐渐减少第三组的学生数量。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系小板组、套救生圈组和独立组,在这种分法下,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系小板组。同时随着学生游泳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将学生重新划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和一般组。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二、辅助工具方法
游泳课程的辅助器材主要两种,一种是陆地上的即陆地游泳辅助练习器;一种是水中的,包括:竹竿、小浮板、救生圈等。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需选用不同的辅助器材[2],例如:在游泳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选用救生圈作为辅助工具,这种方法不但最安全,同时还能消除大部分学生怕水的心理,使学生能够较容易的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动作的速度;随着学生们熟练掌握套救生圈前提下的蛙泳动作,教师将训练学生用小浮板、手扶板等輔助所学动作,使学生在感觉到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学会蛙泳;而在平时没有水,或者在巩固蛙泳动作的时候,可以选用游泳陆地辅助练习器,这样,不但可以消除陆地模仿的枯燥,还能够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更加熟练,能够尽快地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
三、先陆后水教学法
教师在学生学习游泳时,采用先陆后水的教学法,不但能够减弱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初学者真正的掌握动作。蛙泳技术是目前游泳教学的初级教学内容,它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学生的呼吸和腿上,学生在岸上做这种动作,会使学生消除怕水的心理[3],在半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的时间内掌握要领,教师还能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是由于在水中,学生一般会有怕水的情绪,再加上学生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无法将思想意识集中在动作技术上,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动作的低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岸上进行教授和纠正动作的过程,而且要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四、培养学生熟悉水性的能力
与陆地情况不同,水中环境具有密度大、流动性强、粘滞性强、有浮力等特点[4]。其次,游泳动作要求身体姿势保持平卧状态,对初学者来说,很难适应这些特殊情况,并常出现呛水、溺水、喝水等状况,所以学生大都存在怕水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尽早使学生完全适应水里的环境,消除怕水的情绪,从而掌握正确的游泳动作,这也是教师教授游泳的目的之一。笔者经研究发现,教师在游泳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做呼吸练习20次(目的:掌握呼吸节奏);然后带领学生逐渐将双手离开池边,并用双脚踩住池底(目的:感觉水深度);之后,让学生以手扶池边的方式漂浮20s(目的:体会水中蛙泳的感觉);带领学生在水中做跳跃动作(目的:体会快速上升、下潜的感觉,并加强胆量);最后,教师为学生套上救生圈,系上小浮板,并带领学生在水中进行低位跳水。这套方案能够使学生逐渐适应水中的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语言激励法
笔者发现,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他们学会游泳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考核目标,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此外,对游泳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自主进行课下练习,教师也要主动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课外辅导,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学生有的放矢,也能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初级阶段一般采用向学生展示游泳意义的方法,告诉他们学习游泳的作用,如:游泳有助于女学生进行塑身,有助于男生增强体质等,同时,教师还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不断对学生给以鼓励[5],在教学安排下,培养学生水中行走、呼吸、闭气、滑行、浮体、控制身体等能力,这是由于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能够增强水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怕水的心理问题,激发出学习游泳的勇气。本文经分析发现:语言激励法对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起了明显作用,尤其是当学生在游泳过程中取得一定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赞扬和鼓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游泳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开展游泳教学、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是教学目标之一,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游泳的基本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救生知识的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由于游泳活动中存在安全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过硬技术不仅能向学生提供有力的视觉感,还能增加教师教学内容的权威性,除此之外,教师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对游泳知识进行学习与实践。所以,为了不断提高游泳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素养,高校也要对教师进行救生技能和游泳技能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真正胜任教授游泳课程的任务。
七、结论
笔者经研究发现,教师是提高高校游泳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素养与业务能力的重视,并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学进度为依据,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安排和运用,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游泳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XJ045。
参考文献:
[1] 陈立新.提高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手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16-117.
[2] 张庆华.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游泳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2(4):76-78.
[3] 张丹霞,卢宁瑞.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12(5):78-79.
[4] 刘林,刘诚香.对普通高校公体课游泳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师.2012(20):53-53.
[5] 肖徽样.高校体育选项课设置“过程激励评价”的实验研究——“联班升组”在游泳教学“过程激励”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