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企业正常经营、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进行升入的探讨,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风险 特征 建议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经营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样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加激烈,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自然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为此,企业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得到发展与壮大,就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下手,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以达到减少企业不必要资金支出,为企业节省和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时,往往需要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结果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时,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内部审计上,合理控制审计风险,达到减少审计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效能的目的。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形成与发展,企业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分离,企业市场经营环境的转变以及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催生了企业内部审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大多会遇到的问题,它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大敌。企业内部审计因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存在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目前国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均为抽样审计。抽样审计具有不完全性的特点,所以很有可能在企业日后的控制管理中,出现与审计结果相差过大,甚至完全不同的情况,进而给企业经济造成损失。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往往会在企业审计工作至上,采取有效的企业审计控制措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由于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能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而不能对其进行完全的消除。
2、时效性
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风险还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且其时效性一般表现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只要过了这个时间段,企业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便会自动消除。这便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所具有的时效性。
3、可控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几乎在所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都会出现,无法认为对其进行彻底的消除。但是,从引起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来看,审计风险其实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这便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所具有的可控性特点。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审计风险这一经济影响因素,可通过企业审计人员主观上的努力而得到一定的降低或控制。
4、非零性
审计风险具有非零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管企业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即使做好万全的预防和准备工作,也不可能将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将至零。更何况审计人员也不可能会有如此之高的风险预控技术和执业水平,所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为零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是没有的。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的建议
1、做好事前控制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从企业自身找到问题点,然后加以改善,预防有类似的事情再发。但是完善的内控体系应该从源头就加以预防,从很大层面上讲是要规范企业内部流程。内控点也要由非常了解企业的内审师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加以完善。所以每个企业的内控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服务于主线,但各有特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控制。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方面,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杜绝管理舞弊现象的发生。会计行业中,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影响并阻碍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目前已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在我国曾做过的一项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名被调者中,大约有71个人都认为企业负责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说明企业管理层舞弊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最大执业风险。这便需要企业在审计时注意做好单位负责人的工作,对经理层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引进第四关系人。企业需要一个有别于委托人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组织,专门接受并从事传统关系中委托人直接与注册会计师协商、讨论的事宜,成为委托人与注册计师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审计第四关系人。
3、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经济环境日新月异,我国各企业间的情况更相差万别,客观上需要我们破除旧的审计方法,采用先进方法。另外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是随着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不断演变而发展完善的。要加快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实施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方法,既降低了人为失误,降低了审计风险,又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4、强化审计风险控制的法律责任制度
强化民事赔偿责任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行政责任属于行业的内部责任,与外部受害人没有关系;而刑事责任是一种社会公共责任,与外部受害人也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而民事责任是各民事主体之间的横向责任关系,它可以补偿外部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加大事务所承担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的风险,从而促使其自觉加强审计风险控制,提高审计产品质量,最终减少其预期经济损失。
三、结语
内部审计风险植根于内部审计全过程中,它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但我们分析、掌握了它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后,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被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因此,对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杨易.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3).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风险 特征 建议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经营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样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加激烈,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自然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为此,企业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得到发展与壮大,就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下手,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以达到减少企业不必要资金支出,为企业节省和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时,往往需要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结果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时,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内部审计上,合理控制审计风险,达到减少审计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效能的目的。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形成与发展,企业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分离,企业市场经营环境的转变以及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催生了企业内部审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大多会遇到的问题,它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造成,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大敌。企业内部审计因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存在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目前国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均为抽样审计。抽样审计具有不完全性的特点,所以很有可能在企业日后的控制管理中,出现与审计结果相差过大,甚至完全不同的情况,进而给企业经济造成损失。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往往会在企业审计工作至上,采取有效的企业审计控制措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由于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能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而不能对其进行完全的消除。
2、时效性
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风险还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且其时效性一般表现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只要过了这个时间段,企业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便会自动消除。这便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所具有的时效性。
3、可控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几乎在所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中都会出现,无法认为对其进行彻底的消除。但是,从引起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来看,审计风险其实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这便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所具有的可控性特点。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审计风险这一经济影响因素,可通过企业审计人员主观上的努力而得到一定的降低或控制。
4、非零性
审计风险具有非零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管企业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即使做好万全的预防和准备工作,也不可能将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将至零。更何况审计人员也不可能会有如此之高的风险预控技术和执业水平,所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为零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是没有的。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的建议
1、做好事前控制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从企业自身找到问题点,然后加以改善,预防有类似的事情再发。但是完善的内控体系应该从源头就加以预防,从很大层面上讲是要规范企业内部流程。内控点也要由非常了解企业的内审师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加以完善。所以每个企业的内控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服务于主线,但各有特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控制。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方面,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杜绝管理舞弊现象的发生。会计行业中,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影响并阻碍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目前已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在我国曾做过的一项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名被调者中,大约有71个人都认为企业负责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说明企业管理层舞弊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最大执业风险。这便需要企业在审计时注意做好单位负责人的工作,对经理层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引进第四关系人。企业需要一个有别于委托人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组织,专门接受并从事传统关系中委托人直接与注册会计师协商、讨论的事宜,成为委托人与注册计师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这就是审计第四关系人。
3、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经济环境日新月异,我国各企业间的情况更相差万别,客观上需要我们破除旧的审计方法,采用先进方法。另外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是随着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不断演变而发展完善的。要加快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实施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方法,既降低了人为失误,降低了审计风险,又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4、强化审计风险控制的法律责任制度
强化民事赔偿责任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行政责任属于行业的内部责任,与外部受害人没有关系;而刑事责任是一种社会公共责任,与外部受害人也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而民事责任是各民事主体之间的横向责任关系,它可以补偿外部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加大事务所承担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的风险,从而促使其自觉加强审计风险控制,提高审计产品质量,最终减少其预期经济损失。
三、结语
内部审计风险植根于内部审计全过程中,它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但我们分析、掌握了它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后,内部审计风险是可以被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因此,对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理论思考[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杨易.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