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百姓关心国家的发展,期待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关键看宣讲者能不能用最贴近的语言和形式,把最权威的声音最准确地带到基层去
十八大后,一支加入组成的队伍旋即忙碌起来。从11月28日起,这支名为“中央宣讲团”的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他们不仅在大江南北的报告厅里宣讲,还在湖南韶山、四川汶川等地与山区农民促膝交谈,在陕西延安枣园村成员与村民交流老区生活如何改善,在青海海晏县青海湖乡与牧民讨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中央的重视不言而喻。1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强调,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要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宣讲十八大精神要做到“深入浅出、入脑人心”。
初冬,随着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全国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宣讲团。
“国家队”重理论与经验
11月27日上午,十八大中央宣讲团20位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亮相。其中,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林兆木等6人,曾为十七大中央宣讲团成员。
与5年前相比,上述6位成员中除林兆木身份未变,其他5人身份均已发生变化。如欧阳淞时任中组部副部长,袁贵仁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沈春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老团员在5年后再次承担“宣讲”使命,与他们丰富的宣讲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关。其中,李景田在十六大召开后就曾以中组部副部长的身份入选中央宣讲团成员,此次宣讲十八大,他融合个人体会,在天津做了两小时的报告,被当地群众评价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高级专家在中央宣讲团成员中有7名,超过三分之一。毕业于北大的理论专家冷溶以研究邓小平理论著称,经济学家林兆木曾参与国家“八五”到“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此外还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
本次中央宣讲团名单中不仅包括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等高官,还有两位来自地方的省级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舆论评价,地方官员的加入使得宣讲更接地气。
相比于十八大宣讲团“国家队”的高端阵容和权威理论实力,陆续成立的地方宣讲团则另避蹊径,选择了更多元化的成员。以北京为代表的不少城市成立了百姓宣讲团。朔州市委更通过公开招聘,在全市选拔宣讲团成员,最终选定30人。申请参与的成员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1岁,职业、学历覆盖各个层次。
针对现实,转换话语体系
中央宣讲团成员有些人参与了十八大文件起草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仍公开表示对于在宣讲中“究竟讲些什么”颇为紧张和费心。因为他们不仅要把十八大的精神内涵讲准、讲透、讲全面,还要“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吸引力”,让大众理解并形成共识。
在正式宣讲前,20位成员参加了为期近一周的集体备课,并依据宣讲提纲精心准备了各自的讲稿。据报道,沈春耀每写一句话,都要先琢磨:广大干部群众心里想什么,讲什么才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举什么例子最能引起共鸣。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把十八大报告通读了五六遍,勾画重点,并翻阅摘录几百份资料。在他看来,宣讲员要想有底气面对各界听众,首先要吃透精神、了然于胸。此外还须紧密联系实际,用文化性、群众性相统一的语言传播,决不能就文件讲文件,从概念到概念。
年逾古稀的林兆木是中央宣讲团中年龄最长的,他最看重的是用“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朴实的语言”去解读十八大,不用“多余和复杂的词汇”。
12月5日,中央宣讲团在厦门的报告会从上午持续到中午12点,听众纷纷向林兆木提问,内容涉及厦门城乡一体化战略、对台区位优势等极具现实性、地方性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厦门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65%以上。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其实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带动周边腹地的发展,同时以周边腹地的发展来促进厦门的发展。这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方向。”林兆木的回答亦强调理论与地方现实的结合。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因为十八大精神关涉范围广、重点难点多、理论水平高,要想让听众听懂听好,必须做好话语体系转换工作。而他所说的“转换”工作,就是借助老百姓的身边事来完成对十八大的诠释。
“夜校”式宣讲
基层宣讲是十八大中央宣讲团的一大特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来到云南宣讲的第一站,选在了昆明市盘龙区桃源社区。12月5日,昆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桃源社区文化站,在一间局促的会议室,施芝鸿和社区居民代表们环绕几张简易木桌围坐交谈。
3个小时的宣讲时间,施芝鸿几乎都花在了与当地居民的对话上。社区的老人、教师、打工者一一说出心中迫切想要了解的具体问题,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等,施芝鸿的回答结合十八大的精神内核,同时关照居民的现实问题,得到群众的热烈回应。
频繁深入基层不仅是中央宣讲团身体力行的宣讲方式,地方宣讲团成员也以各自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11月24日午后,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贺海村一座傣族白塔前,主持了十八大精神宣讲会,300多名各族群众聚在一起拉家常。
随着十八大宣讲团频繁活跃于基层,简单的“口头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基层民众的需要,于是宣讲形式迅速丰富起来,甚至配合着基层民众的生活规律。
譬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社会福利和教育问题,但苦于白天要干活,而且“理解大政策挺吃力的”,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七支队七中队“十八大宣讲小分队”就利用夜晚休息时间,进入工地和工棚,开办起“夜校”,传播十八大精神,“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回答提问。
宣讲团在基层得到的热切回应超乎想象。多次参加中央宣讲团的冷溶认为,群众中蕴藏着对理论的强烈需求。老百姓关心国家发展,期待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关键看宣讲者能不能用最贴近的语言和形式,把最权威的声音最准确地带到基层去。
十八大后,一支加入组成的队伍旋即忙碌起来。从11月28日起,这支名为“中央宣讲团”的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他们不仅在大江南北的报告厅里宣讲,还在湖南韶山、四川汶川等地与山区农民促膝交谈,在陕西延安枣园村成员与村民交流老区生活如何改善,在青海海晏县青海湖乡与牧民讨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
中央的重视不言而喻。1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强调,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要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宣讲十八大精神要做到“深入浅出、入脑人心”。
初冬,随着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全国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宣讲团。
“国家队”重理论与经验
11月27日上午,十八大中央宣讲团20位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亮相。其中,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林兆木等6人,曾为十七大中央宣讲团成员。
与5年前相比,上述6位成员中除林兆木身份未变,其他5人身份均已发生变化。如欧阳淞时任中组部副部长,袁贵仁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沈春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老团员在5年后再次承担“宣讲”使命,与他们丰富的宣讲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关。其中,李景田在十六大召开后就曾以中组部副部长的身份入选中央宣讲团成员,此次宣讲十八大,他融合个人体会,在天津做了两小时的报告,被当地群众评价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高级专家在中央宣讲团成员中有7名,超过三分之一。毕业于北大的理论专家冷溶以研究邓小平理论著称,经济学家林兆木曾参与国家“八五”到“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此外还包括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
本次中央宣讲团名单中不仅包括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等高官,还有两位来自地方的省级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和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舆论评价,地方官员的加入使得宣讲更接地气。
相比于十八大宣讲团“国家队”的高端阵容和权威理论实力,陆续成立的地方宣讲团则另避蹊径,选择了更多元化的成员。以北京为代表的不少城市成立了百姓宣讲团。朔州市委更通过公开招聘,在全市选拔宣讲团成员,最终选定30人。申请参与的成员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1岁,职业、学历覆盖各个层次。
针对现实,转换话语体系
中央宣讲团成员有些人参与了十八大文件起草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仍公开表示对于在宣讲中“究竟讲些什么”颇为紧张和费心。因为他们不仅要把十八大的精神内涵讲准、讲透、讲全面,还要“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吸引力”,让大众理解并形成共识。
在正式宣讲前,20位成员参加了为期近一周的集体备课,并依据宣讲提纲精心准备了各自的讲稿。据报道,沈春耀每写一句话,都要先琢磨:广大干部群众心里想什么,讲什么才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举什么例子最能引起共鸣。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把十八大报告通读了五六遍,勾画重点,并翻阅摘录几百份资料。在他看来,宣讲员要想有底气面对各界听众,首先要吃透精神、了然于胸。此外还须紧密联系实际,用文化性、群众性相统一的语言传播,决不能就文件讲文件,从概念到概念。
年逾古稀的林兆木是中央宣讲团中年龄最长的,他最看重的是用“生动的事例、详实的数据、朴实的语言”去解读十八大,不用“多余和复杂的词汇”。
12月5日,中央宣讲团在厦门的报告会从上午持续到中午12点,听众纷纷向林兆木提问,内容涉及厦门城乡一体化战略、对台区位优势等极具现实性、地方性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厦门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65%以上。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其实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带动周边腹地的发展,同时以周边腹地的发展来促进厦门的发展。这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方向。”林兆木的回答亦强调理论与地方现实的结合。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因为十八大精神关涉范围广、重点难点多、理论水平高,要想让听众听懂听好,必须做好话语体系转换工作。而他所说的“转换”工作,就是借助老百姓的身边事来完成对十八大的诠释。
“夜校”式宣讲
基层宣讲是十八大中央宣讲团的一大特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来到云南宣讲的第一站,选在了昆明市盘龙区桃源社区。12月5日,昆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桃源社区文化站,在一间局促的会议室,施芝鸿和社区居民代表们环绕几张简易木桌围坐交谈。
3个小时的宣讲时间,施芝鸿几乎都花在了与当地居民的对话上。社区的老人、教师、打工者一一说出心中迫切想要了解的具体问题,社会保障、教育公平等等,施芝鸿的回答结合十八大的精神内核,同时关照居民的现实问题,得到群众的热烈回应。
频繁深入基层不仅是中央宣讲团身体力行的宣讲方式,地方宣讲团成员也以各自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11月24日午后,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贺海村一座傣族白塔前,主持了十八大精神宣讲会,300多名各族群众聚在一起拉家常。
随着十八大宣讲团频繁活跃于基层,简单的“口头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基层民众的需要,于是宣讲形式迅速丰富起来,甚至配合着基层民众的生活规律。
譬如,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社会福利和教育问题,但苦于白天要干活,而且“理解大政策挺吃力的”,广东公安边防总队七支队七中队“十八大宣讲小分队”就利用夜晚休息时间,进入工地和工棚,开办起“夜校”,传播十八大精神,“像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回答提问。
宣讲团在基层得到的热切回应超乎想象。多次参加中央宣讲团的冷溶认为,群众中蕴藏着对理论的强烈需求。老百姓关心国家发展,期待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关键看宣讲者能不能用最贴近的语言和形式,把最权威的声音最准确地带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