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中多元统计方法以全国31个省市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1年底)为样本,建立评价指标,然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量纲化处理后应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地市城镇居民对各类耐用品的拥有情况,同时做出综合评价并且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地区耐用消费品的特点和人均拥有量情况,以分析地区与耐用品拥有量的关系。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耐用品拥有量
【中图分类号】F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9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衡量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和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之一的耐用消费品,更是快速地升级换代,消费需求从原来满足基本需要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转变。耐用消费品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特点,更有“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居民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几乎达到饱和状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差别,资源的利用也有早有晚,我国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期以来,人们仅以少数的几个耐用消费品为依据将不同地市的耐用品拥有量进行区域划分,在过去这种方法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随着各地经济的巨大变化,这种简单的划分已不能再反映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区域差异现状。因此,为了对我国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行正确、合理地分析,运用新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科学的多元统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市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研究。
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水平,需要考察多个指标,由于经济指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指标必须满足3个原则:①指标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各地区耐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②指标的地域差异明显;③指标之间基本上相互独立。根据各地区耐用消费品的特点以及研究比较,本文选取以下10个指标:家用汽车的拥有量(x1)、洗衣机的拥有量(x2)、电冰箱的拥有量(x3)、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x4)、计算机的拥有量(x5)、微波炉的拥有量(x6)、空调的拥有量(x7)、沐浴热水器的拥有量(x8)、固定电话的拥有量(x9)、移动电话的拥有量(x10)。运用SPSS软件对这10个变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表1是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用于检验原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表中Bartlettg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244.684较大,且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表2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成分列和初始特征值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有变量总体描述情况。第五列到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85%原则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看到,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后,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八列到第十列是旋轉以后得到的因子对原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耐用品拥有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因子分析的综合因子得分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的耐用品拥有量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可以将他们分为3个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在空间上表现为3个地理区域,即: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福建等一类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带动居民消费增加,这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品拥有量高;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二类内地城市经济较发达,该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相对较高;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贵州等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该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是合理的,事实上也与我国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形成我国耐用品拥有量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国经济的发展应针对这些经济区域和城市各自的特点进行规划,制定发展战略,例如应该积极实施“家电三下乡”的活动,该活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耐用品拥有量
【中图分类号】F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9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衡量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和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之一的耐用消费品,更是快速地升级换代,消费需求从原来满足基本需要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转变。耐用消费品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特点,更有“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的影响导致我国居民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几乎达到饱和状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差别,资源的利用也有早有晚,我国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期以来,人们仅以少数的几个耐用消费品为依据将不同地市的耐用品拥有量进行区域划分,在过去这种方法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随着各地经济的巨大变化,这种简单的划分已不能再反映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区域差异现状。因此,为了对我国各地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行正确、合理地分析,运用新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科学的多元统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市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研究。
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水平,需要考察多个指标,由于经济指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各指标必须满足3个原则:①指标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各地区耐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②指标的地域差异明显;③指标之间基本上相互独立。根据各地区耐用消费品的特点以及研究比较,本文选取以下10个指标:家用汽车的拥有量(x1)、洗衣机的拥有量(x2)、电冰箱的拥有量(x3)、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x4)、计算机的拥有量(x5)、微波炉的拥有量(x6)、空调的拥有量(x7)、沐浴热水器的拥有量(x8)、固定电话的拥有量(x9)、移动电话的拥有量(x10)。运用SPSS软件对这10个变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表1是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用于检验原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表中Bartlettg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244.684较大,且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表2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成分列和初始特征值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有变量总体描述情况。第五列到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85%原则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看到,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后,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八列到第十列是旋轉以后得到的因子对原变量总体的刻画情况。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耐用品拥有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因子分析的综合因子得分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的耐用品拥有量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可以将他们分为3个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在空间上表现为3个地理区域,即: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福建等一类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带动居民消费增加,这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品拥有量高;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二类内地城市经济较发达,该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相对较高;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贵州等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该类城市居民的耐用品拥有量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是合理的,事实上也与我国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形成我国耐用品拥有量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国经济的发展应针对这些经济区域和城市各自的特点进行规划,制定发展战略,例如应该积极实施“家电三下乡”的活动,该活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