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打“活动”好牌 慧收“经验”胜券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以往的“两基”增加到“四基”,即由以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新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四基中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学生的经验并非由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经历数学活动逐步累积的。笔者以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概念课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操作与活动入手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理论。”经验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不妨先抛开理论,从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问题。
  一、来自实践的困惑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次试教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从图上你能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这个长方形和三角形上有一个新的图形,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建立角的概念
  1. 摸一摸
  课件出示剪刀图、钟表、三角板,然后课件中实物隐去,留下角。
  2. 说一说
  师:通过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 辨一辨
  师:根据角的特点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生说。
  4. 找一找
  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角,找一找。学生找几个说一说。
  5. 画一画
  师:角会找了,你会画角吗?请电脑博士示范给我们看。
  学生再独立画,画完展示。
  6. 做一做
  师:你们俩的角谁大?为什么?
  请学生上来比一比。
  得出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整个引入过程,看起来似乎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也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活动: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等,让学生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但是从练习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学生对角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最初的生活经验中,还是片面的、模糊的,不完整的。我们经常能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却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没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教师也未落实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于是笔者陷入了沉思:活动那么多,学生也都亲身经历了,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理解,难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是假象吗?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于是笔者再次进行实践,尝试以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识”概念课为例,探讨如何从学生操作与活动入手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二、困惑后的实践
  (一)活动观察,丰富表象经验
  1. 猜一猜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看看哪个同学的小眼睛最厉害。看,谁能猜出这个椭圆形后面藏着的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你们都同意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有三个角。
  师:哇,果真是三角板。真厉害。刚才同学是根据露在外面的3个角猜出来的。
  2. 看一看
  (1)剪刀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角还有很多呢!看,这把剪刀上也有一个角。看它在哪里。
  (师将剪刀打开合上)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个剪刀是怎么动的?
  师引导生说:围绕一点在转,两边叉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为了我们更方便的观察,老师把剪刀隐去,留下一个角。
  (2)钟面
  师:看,这个钟面中心有一个点,时针从这个点往这个方向,分针从这个点往这个方向,又形成一个角。
  从生活经验引入和知识基础引入是概念教学最常见的两种引入方式,而角的初步认识,一般教学都是从生活经验引入,很少从知识基础引入。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而角的认识也只是认识图形中的角,而不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引入时,笔者让学生先猜一猜,根据露在外面的三个角猜出是三角板,瞬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剪刀和钟面上的角以及角的形成过程,获得对角的初步感知。
  布鲁纳认为,动作——表象——符号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也是学习过程的认知序列。这里的动作涵盖了观察、操作,也包括以表象为基础的想象,其实质是获得对所认识对象的直观感受,从而丰富对所认识对象的直观表象经验,为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在概念引进时,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增强直观体验,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活动操作,积累具象经验
  从表象经验过渡到具象经验,操作是一座桥梁。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获得充分的认知经验。
  教学片断:
  1. 摸一摸
  (1)书本封面
  师:数学书封面上也有,拿出数学书。书本封面的角在哪里?动手摸摸看。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
  师:摸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可以看作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出发,摸一边,再摸另一个边。这样也形成一个角。
  (2)三角板
  师:刚才同学们不是说三角板有三个角吗?来,拿出三角尺,摸摸这3个角。谁上来领着大家一起摸一摸。   师: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说是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摸一边,再摸另一边。这样也形成一个角。
  师:另外两个角在哪里?再摸。
  2. 说一说
  师:同学们,老师把刚才这些角都整理在一起,仔细观察,它们长得都不一样,但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一个点,两条线。
  师:多么善于观察!是的,这个点在数学上称为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那剩下这些角的顶点和边你能找到吗?谁上来边说边指。
  师:那现在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 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4. 找一找
  师: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物体的表面也角,你能找出几个吗?找找看。
  请学生上来找,规范指角的方式。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看。(PPT呈现)
  5. 画一画
  师: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的角,现在如果让你闭眼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还能想出一个角吗?
  生:可以。
  让学生边想边说:有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有两条边。
  师:好,睁开眼睛,现在你能用铅笔和尺子把你脑海中的角画下来吗?试一试。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找一找、画一画,让学生对角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辨别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准确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活动对比,探究发现经验
  经验的累积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所以经验有时需要在多次类似的数学活动的反复经历中获得。
  【教学片断】:
  1. 看一看
  师:老师在电脑上也画了好多角,看。咦,这些角都是怎么变化的?
  师:这个开口在数学上叫张开。跟我一起读。
  师:看,老师的两只手做边。慢慢地张开,再张开,再张开,越张越大,角也越来越?再慢慢地合上,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
  师:说明角有大小。
  2. 做一做
  师:那你说角的大小跟什么相关联?不急,我们做一个实验试试看好吗?请每位同学打开信封里的学具,拿出这两根长条,你觉得这长条相当于角的?长条上的这个相当于角的?用这些材料做出一个角来。动手试一试。
  3. 比一比
  (一比)师:做好了吗?做好的同学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角大?为什么大?为什么小?
  生:因为我的角比他张开的大。
  (二比)师:拿起我们的角,如果要使你的角变大,怎么办?角变小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师: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比)师:这是老师的角,这是同学们的角,老师把这两个角搬到电脑上,你觉得哪两个角大?
  (四比)师:同意老师的角请举手,同意同学们的角大举手。确定吗?口说无凭,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看,让电脑博士帮我们评判。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嗎?
  生说:还是一样大。
  师:那你觉得这两个角跟什么无关?
  生:边的长短无关。
  师:做角的过程中我们又收获了不少知识。
  在学生动手制作角之前,笔者做了一个小小的铺垫,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有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制作角,与角有了更亲密的接触。玩角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多次比较、观察,积累了观察重合比较角大小的经验,知道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角本质的认识。
  正是通过一次次活动的比较、观察、领悟,数学经验得以积累,并且逐渐“丰盈”起来。教师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活动,学生就能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也不要把目光只聚焦在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数学经验的累积可以在课内,也可以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在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里都有机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实践活动。
  三、实践后的反思
  笔者仔细观察第一次试教时的课堂,学生活动很多: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等,但仔细分析,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操作也只是手工劳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维,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经验是活动的提升,经验的累积不是简单的“1 1=2”的累加,而要追求“1 1>2”的实效。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使活动真正成为经验生长的有效载体,彰显“智慧教育”的魅力,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贲友林.关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三点认识[J].江苏教育,2011(34).
  [3]江艳.有效操作——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利用“微课”促进“翻转式”课堂教学研究,所建构的是一种“从学生的主体出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此模式在电子书包支持下,极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思考和学习中。笔者对于翻转式教学的理论与意义,以及电子书包支持的翻转式教学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子书包;微课;翻转式;互动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摘 要:通用技术课堂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活动载体、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经验、问题解决和思想方法的渗透之上,开展技术活动中,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聯系,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核心素养;技术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机融合,通用
【摘 要】随着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合唱走进课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很多音乐老师在上课时,一看到合唱的曲子就无从下手。对于音乐教师们感到棘手的诸多问题,笔者经过十多年来对合唱训练的摸索,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发声训练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与状态  姿势是学生学习歌唱的基础,姿势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孩
【摘 要】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应当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宰者,而应当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然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教师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并提出了相关的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多样化;有效性;教学手段;教学活动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
摘 要: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众多益处在实践运用中得到开发与凸显,尤其显现在对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与习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上。对于高中学生尤为重要的议论文习作能力,也在群文阅读的实践发展中得到极大的提高。文章分析群文阅读与高中学生习作能力的紧密联系,特别探索、挖掘群文阅读中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习作能力的因素,并为如何在群文阅读中提高议论文习作能力提出合理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群文阅读;议论文习
【摘 要】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探讨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然后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并强调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带着“发展学生思维”的理念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
【摘 要】“思维始于动作”,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以顺水推舟的方式演绎教学过程。避免机械的动笔强化训练,实现轻负高效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没有作业的负担,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快乐的学习生活,留下更深刻、更美好的童年记忆。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启迪思维;减负;教学策略  一、拉一拉,培养直觉思维
【摘 要】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德育工作要创新,有创新才有活力。但德育工作创新不能仅仅追求“新”,而要在创新中继承和扬弃。本文将结合学校特色文化,从礼韵文化走进课堂、礼韵文化走进社团、礼韵文化走进校园文化、礼韵文化走进活动、礼韵文化走进微信平台五个方面,阐述德育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创新;“礼韵”文化;校园文化  德育是一门科学,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像解答数理化问题
【摘 要】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它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学校多元发展。以四所学校为实验对象,区域内运用增值性评价评估学校教学质量,有助于更新参与者的教育理念,完善本区域的评价体系,激发薄弱学校的办学热情,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  【关键词】增值性评价;评估;教学质量  增值性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其特征是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摘 要】近几年,国家针对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并落实到各个学校中。针对这一政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积极地探寻有效且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步。在各个教育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探索的大环境下,笔者对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中年段;体育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