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一部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福利的职能逐步剥离并转交给社区,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突出。作为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实际意义等问题,使得现阶段社区工作不能完全的发挥其作用,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齐发力,建立培训平台、规范录用机制、提高薪酬待遇、完善领导体系,助力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者;专业化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如火如荼。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1专业社区工作者的界定
笔者在与社区工作者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并不能够很清晰界定“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界定模糊,不能体现出自身作为社区工作者的特殊价值作用。
1.1社区工作者是专业的
社区工作者是受雇于政府机构或者非盈利的社会机构,是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居民,调动和链接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2018年北京市印发实施的《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辦法》当中,规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需要具有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格,虽然与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符合的五点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北京市正加快提升对社会工作的准入门槛以及专业和职业地位。
1.2社区工作者是职业的
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街道办事处;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生涯是将社区工作作为事业目标,尽可能发挥技能和潜力,获得理想的事业前程,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并且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和立法来实现对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保护和监督。
2社区工作者专业性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14份。其中男性30份,占比26.3%;女性84份,占比73.7%,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2人,高中4人,大专或本科102人,研究生6人。学历整体集中在大专或本科,占比89.5%。其中,42人曾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占比36.8%;54人考取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占比47.4%。
2.1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强
目前大多社区工作者都并非社会工作专业出身,其在社区内开展活动时可能以主观判断为准,而不会以社会工作视角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社区内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应该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到服务项目中,从各个层面上帮助到真正有需求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将社区志愿队伍经过培训开展专业化的社工服务,而在社区管理者专业化的同时如何能够将所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服务项目策划才是问题的关键。社区工作者作为一个职业,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追求其在处理某些事务方面的专业性、特殊性和权威性。
2.2社区活动开展不符合居民需求
社区组织在社区内开展活动的大部分原因是政府层面下达的任务或者是社区比较常规化的每一年必备的活动。社区组织很少通过调研的方式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策划活动,造成了社区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居民不能从活动中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每一个活动项目背后的策划都需要结合相应的理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传递的价值观、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要围绕项目活动本身的。但是大多活动是为了体现活动策划的合理性而强加理论,并未发掘活动背后意义的本质是什么。
3建议与对策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社区工作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和实务水平。同时政府和社区也应该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等管理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职称体系,激励其在岗位上积极工作长久奉献。
立足社区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要规范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录用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社区工作者的质量和数量,根据社区自身的特点,按需招募。创新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社区教育培训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制定社区工作相关专业的定向培养计划或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活动,开展学习讲座及技能培训课程,丰富社区工作区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运用福利基金和社会资金对其投入,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制定绩效考核评议制度,完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和奖励机制,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社区,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
加大组织力度,建立完善的领导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文教卫生部门的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多方结合、加大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实践中的开发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意识,主动与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共享活动。深化全社会对社区工作者职业的认知程度,树立职业形象。
4结束语
当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较为年轻的具备社会工作系统性理论知识的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具备丰富社区实务经验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在对社区内日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强两者之间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的交流锻炼,提升社区工作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拓宽社区工作者的发展空间。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专业社区工作需要与实际社会工作相契合。社区工作的专业教育并非如一些人所臆想的那样缺乏提升专业性的效果,有无职业资格证是一个评判专业性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全部。需要怎样建立绩效考核,怎样完善监督体系,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如何树立社区工作的价值观等问题,都需要长时间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兰兰.城市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河北企业,2018,(8):129-131.
[2]左建.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J].商情,2018,(17):280.
[3]王燕.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贸业,2017(14):66-67.
[4]王勇,王淑卿.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04):27-29.
[5]戴文梁.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路径与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8,(18):169.
[6]杨丽佳.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思路探讨[J].山西青年,2017,(1):146.
[7]金碧华.职业化导向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社会工作,2015,(4):122.
[8]王智华.中国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4):112-113.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者;专业化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如火如荼。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1专业社区工作者的界定
笔者在与社区工作者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并不能够很清晰界定“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界定模糊,不能体现出自身作为社区工作者的特殊价值作用。
1.1社区工作者是专业的
社区工作者是受雇于政府机构或者非盈利的社会机构,是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居民,调动和链接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2018年北京市印发实施的《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辦法》当中,规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需要具有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格,虽然与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符合的五点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北京市正加快提升对社会工作的准入门槛以及专业和职业地位。
1.2社区工作者是职业的
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街道办事处;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生涯是将社区工作作为事业目标,尽可能发挥技能和潜力,获得理想的事业前程,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并且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和立法来实现对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保护和监督。
2社区工作者专业性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14份。其中男性30份,占比26.3%;女性84份,占比73.7%,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2人,高中4人,大专或本科102人,研究生6人。学历整体集中在大专或本科,占比89.5%。其中,42人曾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占比36.8%;54人考取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占比47.4%。
2.1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强
目前大多社区工作者都并非社会工作专业出身,其在社区内开展活动时可能以主观判断为准,而不会以社会工作视角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社区内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应该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到服务项目中,从各个层面上帮助到真正有需求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将社区志愿队伍经过培训开展专业化的社工服务,而在社区管理者专业化的同时如何能够将所学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服务项目策划才是问题的关键。社区工作者作为一个职业,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追求其在处理某些事务方面的专业性、特殊性和权威性。
2.2社区活动开展不符合居民需求
社区组织在社区内开展活动的大部分原因是政府层面下达的任务或者是社区比较常规化的每一年必备的活动。社区组织很少通过调研的方式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策划活动,造成了社区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居民不能从活动中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每一个活动项目背后的策划都需要结合相应的理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传递的价值观、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要围绕项目活动本身的。但是大多活动是为了体现活动策划的合理性而强加理论,并未发掘活动背后意义的本质是什么。
3建议与对策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社区工作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和实务水平。同时政府和社区也应该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等管理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职称体系,激励其在岗位上积极工作长久奉献。
立足社区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要规范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录用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社区工作者的质量和数量,根据社区自身的特点,按需招募。创新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社区教育培训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制定社区工作相关专业的定向培养计划或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活动,开展学习讲座及技能培训课程,丰富社区工作区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运用福利基金和社会资金对其投入,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制定绩效考核评议制度,完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和奖励机制,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社区,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
加大组织力度,建立完善的领导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文教卫生部门的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多方结合、加大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实践中的开发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意识,主动与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共享活动。深化全社会对社区工作者职业的认知程度,树立职业形象。
4结束语
当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较为年轻的具备社会工作系统性理论知识的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具备丰富社区实务经验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在对社区内日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强两者之间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的交流锻炼,提升社区工作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拓宽社区工作者的发展空间。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专业社区工作需要与实际社会工作相契合。社区工作的专业教育并非如一些人所臆想的那样缺乏提升专业性的效果,有无职业资格证是一个评判专业性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全部。需要怎样建立绩效考核,怎样完善监督体系,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如何树立社区工作的价值观等问题,都需要长时间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兰兰.城市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河北企业,2018,(8):129-131.
[2]左建.城市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J].商情,2018,(17):280.
[3]王燕.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贸业,2017(14):66-67.
[4]王勇,王淑卿.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04):27-29.
[5]戴文梁.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路径与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8,(18):169.
[6]杨丽佳.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思路探讨[J].山西青年,2017,(1):146.
[7]金碧华.职业化导向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社会工作,2015,(4):122.
[8]王智华.中国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