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央视《新闻1 1》对河北省沧县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报道中,该县环保局长抛出“红色水未必不达标”的言论,还拿出煮红豆来打比方,此言论一出引得嘘声一片。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院士直言这是“睁眼说瞎话”,根本不可能达标。“雷人雷语”引发舆论反响,2013年4月5日,该局长被撤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媒体曝光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出现“牛奶河”,而该区环保局局长却认为,水质全部达标。不久,该区区委书记回应:“我们知道错了,要抓要改。”
此外,因群众不满河道污染严重而悬赏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帖,也引发了热议。
事件发生后,虽地方道歉认错有之,官员被免职查处亦有之,但这些个案的解决背后,仍凸显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现之难。
当环保问题成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首先应对的难题而越发引起人们关注的时候,各级环保主管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在思想和认识上,必须要有一个负责任的转变,把环保工作切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环保管理与环保应对能力,必须及时跟上国人对环保有效作为的期待,因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环保事业的有力跟进。
多年前,为破解环保行政中存在的种种难题,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级别的上升和权力的扩大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而其发起的“环保风暴”的确也好评不少。然而,中国的环保压力并未因此有所缓解,因环境维权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仍屡屡发生。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却没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出于追求政绩或是改变落后局面所需,让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当地,最后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保增长、保税收、保就业,一些地方不忍、不愿对污染企业出重拳,甚至无形之中充当了它们污染环境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企业片面追逐利润,缺乏道德的血液,逃避环境和资源的成本:有的坚持落后和污染的生产方式,拒绝升级为更环保、更科学的技术和设备;有的明明有污染处理技术和设备,但为了节省开支却不使用,让污染祸害地方。
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一唱一和”,最终让群众忍无可忍,引发大量涉访、涉诉案件的产生。只有到了众多媒体曝光,国家领导批示,地方官担心乌纱帽,污染企业担心证照,甚至民事、刑事责任临头时才表现出痛下决心、认真整改的样子。从这个角度而言,都把污染的板子打在环保局长的屁股上似乎不太合理,政府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他们更重要的责任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于一个美丽中国而言,环保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停留在梦想的层面。
要转变经济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当然毋庸置疑,但这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改变对现行官员的考核机制倒不失为一剂良方。有机构调查显示,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高则升职概率也高,但如果他们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上,升职概率甚至是负值。这种挂钩GDP而不是挂钩民生的考核“规则”不改革,撤换再多的环保局长或许也无济于事。
此外,开放公众对于环保领域的监督也很有必要。畅通环保公益诉讼的渠道,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让“呵护”污染企业的地方政府感受到“有心无力”。只有让公众介入监督,给敢于执法强硬的环保局长撑腰,我们的环境才会得到最细致、最有效的保护,美丽中国才不会只是一场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媒体曝光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出现“牛奶河”,而该区环保局局长却认为,水质全部达标。不久,该区区委书记回应:“我们知道错了,要抓要改。”
此外,因群众不满河道污染严重而悬赏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帖,也引发了热议。
事件发生后,虽地方道歉认错有之,官员被免职查处亦有之,但这些个案的解决背后,仍凸显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现之难。
当环保问题成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首先应对的难题而越发引起人们关注的时候,各级环保主管单位和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在思想和认识上,必须要有一个负责任的转变,把环保工作切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环保管理与环保应对能力,必须及时跟上国人对环保有效作为的期待,因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环保事业的有力跟进。
多年前,为破解环保行政中存在的种种难题,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级别的上升和权力的扩大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而其发起的“环保风暴”的确也好评不少。然而,中国的环保压力并未因此有所缓解,因环境维权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仍屡屡发生。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却没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出于追求政绩或是改变落后局面所需,让一些污染企业落户当地,最后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保增长、保税收、保就业,一些地方不忍、不愿对污染企业出重拳,甚至无形之中充当了它们污染环境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企业片面追逐利润,缺乏道德的血液,逃避环境和资源的成本:有的坚持落后和污染的生产方式,拒绝升级为更环保、更科学的技术和设备;有的明明有污染处理技术和设备,但为了节省开支却不使用,让污染祸害地方。
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一唱一和”,最终让群众忍无可忍,引发大量涉访、涉诉案件的产生。只有到了众多媒体曝光,国家领导批示,地方官担心乌纱帽,污染企业担心证照,甚至民事、刑事责任临头时才表现出痛下决心、认真整改的样子。从这个角度而言,都把污染的板子打在环保局长的屁股上似乎不太合理,政府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他们更重要的责任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于一个美丽中国而言,环保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停留在梦想的层面。
要转变经济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当然毋庸置疑,但这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改变对现行官员的考核机制倒不失为一剂良方。有机构调查显示,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期内的GDP增速比上一任高则升职概率也高,但如果他们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上,升职概率甚至是负值。这种挂钩GDP而不是挂钩民生的考核“规则”不改革,撤换再多的环保局长或许也无济于事。
此外,开放公众对于环保领域的监督也很有必要。畅通环保公益诉讼的渠道,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让“呵护”污染企业的地方政府感受到“有心无力”。只有让公众介入监督,给敢于执法强硬的环保局长撑腰,我们的环境才会得到最细致、最有效的保护,美丽中国才不会只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