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的学生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说会道,发言积极。大部分学生寡言少语,词不达意。在口语课上,有的学生想说,却不敢说;有的学生支支吾吾,笨嘴呆舌、面红耳赤,常惹来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干脆来个“沉默是金”;有的即使乐意发言的,也是只词片语,不能完整的说一段话……这些都让我十分难堪,该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引起我的深思。
一、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多让学生“看看”、“想想”、“说说”、“演演”。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图文结合,想象“说”。新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四季》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小草和谁说话?说些什么?还可能对你说些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争先交流,从而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将课文化为剧本,表演“说”。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兔妈妈、小白兔和小黑兔,并戴上头饰,学生兴致高昂,再加上维妙惟肖的动作,把小黑兔得冠军的高兴劲儿和小白兔没得到蘑菇的不服气表演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仅复现了课文内容,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合作过程;
3.续编课文。延伸“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d、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了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教师应该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实物展示。无论是学生独自,还是与其他人会话,其话题都是有范围的,这往往都需要教师在思与说之间建立可感的联系予以点拨。以让学生亲临其境,依物而说。如教学《爱吃的水果》一二课时。我把葡萄、橘子、柿子、梨子、苹果放在水果盘中,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近距离地面对说话对象,要他们按从表皮、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通过同桌说,大家交流评说,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有的学生很快就说出水果的特点。接着再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手法和语句、词语进行生动形象地介绍。感性认识与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再现生活情景。通过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的动力源。例如《购物讲价》中,我首先让学生把准备的物品分放在各专柜中,再现商店摆设,然后要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看,谁买的便宜。这样学生的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
3.因地取材,虚拟情境。生动逼真的虚拟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融入角色,让学生边演边说,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口语表达素质。老师控制话题,学生自己正确地调配语调,用戏剧化的语言进行真情表演,再配上表隋、动作、手势等体态语,从而在情趣横生中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如在上“口语交际”《买文具》时,以讲台为文具超市的货架,学生将各自的文具摆满周围空间,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买文具的同学和热心服务的售服员。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虚拟情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要组织社套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也可让小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还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通过不同途径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者单位_西乡县白龙塘镇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杨博
一、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多让学生“看看”、“想想”、“说说”、“演演”。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图文结合,想象“说”。新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四季》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小草和谁说话?说些什么?还可能对你说些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争先交流,从而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将课文化为剧本,表演“说”。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兔妈妈、小白兔和小黑兔,并戴上头饰,学生兴致高昂,再加上维妙惟肖的动作,把小黑兔得冠军的高兴劲儿和小白兔没得到蘑菇的不服气表演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仅复现了课文内容,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合作过程;
3.续编课文。延伸“说”。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例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d、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了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教师应该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实物展示。无论是学生独自,还是与其他人会话,其话题都是有范围的,这往往都需要教师在思与说之间建立可感的联系予以点拨。以让学生亲临其境,依物而说。如教学《爱吃的水果》一二课时。我把葡萄、橘子、柿子、梨子、苹果放在水果盘中,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近距离地面对说话对象,要他们按从表皮、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通过同桌说,大家交流评说,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有的学生很快就说出水果的特点。接着再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手法和语句、词语进行生动形象地介绍。感性认识与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再现生活情景。通过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的动力源。例如《购物讲价》中,我首先让学生把准备的物品分放在各专柜中,再现商店摆设,然后要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看,谁买的便宜。这样学生的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
3.因地取材,虚拟情境。生动逼真的虚拟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融入角色,让学生边演边说,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口语表达素质。老师控制话题,学生自己正确地调配语调,用戏剧化的语言进行真情表演,再配上表隋、动作、手势等体态语,从而在情趣横生中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如在上“口语交际”《买文具》时,以讲台为文具超市的货架,学生将各自的文具摆满周围空间,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买文具的同学和热心服务的售服员。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虚拟情境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要组织社套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也可让小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还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通过不同途径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者单位_西乡县白龙塘镇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杨博